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干部家里翻建房屋,引来了不少送礼人,可均被他一一谢绝。有人劝他:“这次就收下吧,下不为例嘛。”他回答:“怎能‘下不为例”?还是“现不为例’的好。”此事在群众中不胫而走,颇受好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下不为例”之说似已屡闻不鲜。有些同志,明知那么做有违章法,由于“下不为例”,便心安理得地照做不误;明知某人犯有错误,由于“下不为例”,便放弃了对其的处罚。这“下不为例”,表面看来对错误、问题已有认识,并将予以纠正,实质上却往往成了为错误开脱的托词{成了滋生问题的“催化剂”,是与“令行禁止”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
星竹 《党政论坛》2011,(8):61-61
有一位谁也打不败的赛马手,整整在赛马场里做了30年。当记者问及他人生的座右铭时,他的回答让人费解:“记住你生命中最寒冷的那个日子!”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1,(24):22-22
任一官半职的人,坐在位子上,总想问一问下属:“和前任比,我怎么样?”其实,他内心早知“人走茶凉”,他的前任“自然不如他”,但他还是要从下属的嘴里听到——得到那点“快感”。这就是为官者的心理。甚至贵为“真龙天子”的皇帝老爷子,也需要类似的“快感”。  相似文献   

4.
关于团结     
安替 《党政论坛》2013,(6):12-12
李瑞环一次访问香港,一位记者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听到这一回答,许多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海伦市对党政干部公款吃喝玩乐、红白喜事收礼、私用公车等腐败行为,作出严明的处罚规定,并让群众监督。从1997年年初起该市75个部门及乡镇一把手,先后在电视台亮相,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本部门干部违犯市委、市政府反腐规定,唯我是问。 下属犯规违纪,作为领导有不可推卸的管理乏力和失察责任。然而,当下属犯规违纪时,有些当领导的却一推了之,躲之唯恐不及。而海伦市有关部门领导公开承诺,在下属违规时,主动承担责任,不但表明他们自身过硬,同时也表明他们与不正之风作斗争、督促下属不违规的决心。 领导下了“下…  相似文献   

6.
说“比”     
说“比”江苏孙杨生最近从广播里听到:有位记者到一个条件极其艰苦的边防哨所采访,问一个战士:“你觉得苦吗?”那位战士回答:“我想,一个人可以活70岁吧,当义务兵才3年,就算3年都驻守边防,还有67年是别人在这里站岗放哨,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当然也包括我...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凤姐命人取来十个用黄杨木根雕成的酒杯。鸳鸯问刘姥姥:“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看了看,回答道:“断乎不是杨木的,一定是黄松的。”惹得哄堂大笑。 刘姥姥自称“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对树木十分熟悉,为啥判断失误?由此,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被熟人欺骗后,叹息:“我对他太熟了,但没有真正了解他。”也想到,一些领导干部号称“我当某某长多少多少年了,对辖区情况不能再熟了”,但问其腐败怎么根除,下岗职工怎么就业,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什么措施解决,却往往答非所问,“熟悉…  相似文献   

8.
黄薇 《各界》2014,(3):6-10
1989年,当王洛宾重获盛名后,有人问他:一辈子坐过这么多年的牢,有什么感受?他先后三次入狱,时间长达十九年。王洛宾回答:“坐牢很幸福。”一时语惊四座。他后来解释道:“坐牢让我接触了这么多不同的民族,搜集了这么多民歌。”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卖官”已经成为某些干部腐败的一只“毒瘤”,这不能不引起我打1的重视。上海(支部生活》不久前揭露了一个罕见的“卖官”市委书记,他就是原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市委书记杨振海。一次,某铝厂厂长送给杨两万元,要求帮他女婿调到市委机关。杨收受了两万元,当即向市委办公室主任下达指示,把某厂长的女婿安排到了市委机关局工作。巩义市物资局下属的木材公司某经理,闻知布里各委办局负责人要全面调整,—心想过把领导想的某经理怀揣两万元来到杨振海家,迫不及待道出自己想当物资局领导的念头,同时把两万元塞给了杨振海。杨…  相似文献   

10.
贠恩凤是陕西著名民歌手。近年来,她的民族唱法独唱音乐会在上海、北京各地大获成功。人们不禁要问,她的演唱为何如此受欢迎?记者的这篇报道或可回答一二。  相似文献   

11.
关于健康     
1990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发言人李肇星,:“请问邓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状况如何?”李肇星答:“他健康状况良好。”另一位记者穷追不舍:“邓小平先生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那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他当时写这则新闻时只考虑了国际方面的情况,没有考虑国内方面的因素,因此出了差错。周恩来略一…  相似文献   

13.
黄辉 《瞭望》2000,(14)
某市召开国有企业脱困经验交流会,一位厂长的发言最简短,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最深刻。他说,他当厂长三年来,三次驳了上级领导的“面子”。第一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生产原料枯竭了,你们把它兼并过来吧。第二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资产负债率太高了,你们给担保向银行贷点款吧。第三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破产了,你们给安置几名工人吧。这三次他对领导的回答是同一句话:“你们可以免我职,但不可以让我做这件事。” 乍一听,这位厂长的发言似乎不是什么经验,可细一想,这是非常独到的经验。据笔者所知,有些国有企业本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5.
种树与吃果     
由甲 《学理论》2008,(17):47-47
有有个叫胡安的老翁,86岁了。他的邻居看见他在地上挖坑,便问他准备做什么。他回答:“种芒果树。”邻居笑道:“难道你还想吃到这些树长出的芒果吗?”  相似文献   

16.
樊须迟钝     
樊须请学稼被孔子批评这件事,不止一人一次指责孔子反对学生参加体力劳动,造就出一批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精神贵族和寄生虫。 当过吹鼓手的孔丘一旦成了老师之后,是不是轻视劳动,咱们不必替他辩护。这里需要研究的是樊须这一问、再问是否对头,是否无比正确,绝对必要。 当樊须问如何种田时,孔子的回答是“我不如老农”,问如何种菜,孔子的回答是“我不如菜农”。然后对学生说,樊须这小子竟问我这些农业技术问题。我教的是做人当官的知识,又不是农业课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明 朝的郑王宣在其《昨非庵日纂》中 ,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 ,王旦(溢文正)家里雇了一个养马、牵马的人。此人每天控制马让王旦骑 ,王旦只见他的背面 ,没看过他的脸面。当他干满年限临行前 ,去向王旦告别。王旦问 :“你养马、牵马有几年了?”回答说 :“五年了。”王旦又问 :“我怎么不认识你?”这个控马卒没做任何解释 ,转身就离开了王旦。当他离开时 ,王旦看到了背面 ,立刻认准了这个人。王旦赶紧叫住他 ,说 :“你就是我的控马人!”于是 ,赠给他很多东西。事过境迁 ,道理并没完全有过时。一般地说 ,现在的一些领导对身边的人比…  相似文献   

18.
关于广告的采访及遐想本刊记者方进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广告所包围。广告宣传与新闻媒介这是一道“智力测验”题,问:在晚间黄金时段内,中央电视台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各省市电视台各播出了多少条广告?能够回答出这一问题的观众不知有没...  相似文献   

19.
明星的脾气     
老纯 《瞭望》1999,(51)
演艺圈里的一些演员,名气一大,脾气就“逐步升级”,让观众敬而远之,甚至是怒而骂之。明星的脾气大,首先是以特殊自居。一明星因为某报说了些他不中听的话就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警告记者和编辑:“出门要小心!免得挨揍!”真叫人吓一跳。明星的脾气大,是自认为高人一等。一记者采访某明星,问:你觉得你在这部戏里演得怎样?明星回答:你说怎样就怎样。又问:你对国内男演员有何评价?———没什么评价。对记者的采访不屑一顾。因为我是明星,可以藐视他人,目无一切,可以盛气凌人。但别忘了自大一点是臭啊。明星在初露“尖尖角”的时候,总是那样的…  相似文献   

20.
尊重的境界     
陈勇 《党政论坛》2011,(16):21-21
一次,卓别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的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很快将纽扣系好。那位观众走后,他又悄悄把纽扣解开。这一幕正好被一个记者看到,他问卓别林:“您这样做,何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