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总统克林顿25日宣布,在戴维营举行了15天的巴以美三方首脑会谈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结束。 如果说7年前阿拉法特和拉宾在华盛顿的历史性握手,终于打通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之路的话,那么在巴自治期即将结束的时刻,双方迄今未能就已历时50余载的巴勒斯坦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的最终解决方案,这不仅使巴以关系,而且使中东地区再次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巴以领导人再次面临着重要的抉择:究竟是走向和平共处,还是倒退回暴力对抗?巴以冲突的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暴力、冲突或战争无法解决巴以争端,通过耐心的谈判寻求双方都能…  相似文献   

2.
自9月24日以来,巴以关系终于出现人们最不愿看到的流血局面:愤怒的巴勒斯坦示威者用石块与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军警对抗,导致数十人死亡和上千人受伤的悲剧。这场自1993年巴以媾和以来最严重的流血冲突使巴以和平进程面临严重的危机。 从表面上看,导致这场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抗议以当局  相似文献   

3.
如果美国和以色列不改变对待巴勒斯坦和阿拉法特的政策,巴以和平“路线图”很难继续下去而巴以冲突会继续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则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既是影响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关键,更是影响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关键。解决耶路撒冷问题必须尊重历史,充分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上的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0,(46)
第五十五届联合国大会10月31日通过了一项题为《朝鲜半岛和平、安全和统一》的决议,对朝鲜半岛和平进程的积极发展表示欢迎。这是联合国首次就朝鲜半岛和平进程问题通过决议。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31日结束了对法国为期一天半的正式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出访了所有的西欧大国后,第一次访问法国。 巴勒斯坦示威者同以色列军队10月31日再次发生剧烈冲突,共有7名示威者被打死,150多人受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31日发表声明,再次敦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遵守最近在沙姆沙伊赫就制止暴力冲突达成的协议。 约旦首相拉吉卜1…  相似文献   

6.
9月13日,就在有关巴勒斯坦自治的奥斯陆协议签订6周年之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北部的埃雷兹检查站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正式宣告启动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这是巴以和平进程中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表明这一进程在经过6年的螺旋式发展之后终于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双方将最终解决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难民回归、定居点前途和水资源分配等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_显然,选择这个日子开启最终地位谈判,体现了巴以领导人的良苦用心和美好愿望,它既是对奥斯陆和平精神的纪念和巩固,也是对奥斯陆和平成果的总…  相似文献   

7.
刘洪 《瞭望》2003,(23)
约旦亚喀巴是一个阳光丰沛的城市,6月4日在这里举行的美以巴三方高峰会谈,无疑给持续了两年半的巴以冲突带来了一缕曙光,“路线图”和平计划也由此进入实施阶段。以色列总理沙龙、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在一些棘手问题上都表现了“善意”、并表达了对和平的承诺。这是过去三年中从未有过的积极现象。如果这种趋势得以继续,中东和平确实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8.
10月25日,连接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南部通道正式开通投入使用,当天就有数百名加沙居民乘坐巴勒斯坦车辆穿越安全通道抵达约旦河西岸的希伯伦市,并从那里前往西岸各地。巴勒斯坦民政部长塔里菲在安全通道揭幕仪式上称,安全通道的开通是巴自治阶段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是巴以和平进程的又一个成果。的确,安全通道的开通对爱好和平的巴以人民来说是件大喜事,对于关注巴以和平进程的国际社会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因为安全通道不仅仅是条沟通加沙和西岸的普通交通渠道,而且是条担负着巴勒斯坦重建与复兴、巴以人民信任与共存、地…  相似文献   

9.
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屡次围困阿拉法特,主要目的是希望将冲突责任推到巴勒斯坦一方,转移人们对其占领政策导致暴力加剧的注意,掩盖其拖延和平进程、不惜牺牲和平以争取以色列利益最大化的企图。  相似文献   

10.
11月8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代表团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举行了最终地位阶段第一次会谈。这是巴以双方在开启最终地位谈判后的首次复会,标志着经过5年的巴勒斯坦过渡自治后双方终于进入了解决核心争端的艰难阶段。巴解组织和以色列政府9月5日签署的《沙姆沙伊拉备忘录》规定,双方将经过5个月的谈判于明年2月签署有关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框架协议,然后在此框架内进一步解决最终地位涉及的所有问题,争取在明年9月签署永久性的巴以和平条约,一劳永逸地解决巴以争端。巴以在9月13日如约举行最终地位谈判揭幕仪式后即开始了谈判的组织工作。-11…  相似文献   

11.
晓钟 《求知》2009,(3):39-41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从战争和流血冲突的新闻报道中知道巴勒斯坦的。因而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巴勒斯坦几乎成了冲突、动乱和战争的代名词。岁末年初,就在全世界沉浸于辞旧迎新的欢乐之际,一度平静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带重新燃起战火。自去年12月27日起,以色列军对加沙发动代号为“铸铅”的军事行动,这是自1967年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对该地区发动的最大规模袭击。目前,战事虽然临时停火,但这场战事将如何结束,对未来的巴以关系、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将带来什么影响,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上台后摒弃“以土地换和平”原则,推行新“三不”政策(不谈判耶路撒冷问题、不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不放弃戈兰高地),使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困境——巴以和谈步履维艰、叙以和黎以和谈难以启动、以阿关系全面紧张。1993年巴以奥斯陆和平协议开创的阿以和解新局面面临严峻考验。 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核心。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为首的工党政府同巴解组织达成奥斯陆协议,具有历史意义,在阿以关系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奥斯陆协议确定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五年过渡期谈判的框架。 内塔尼亚胡虽然一再宣称继续和平进程和执行奥斯陆协议,实际上改弦更张。执政四个月来,不但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步骤,相反不断提出新条件、增设新障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8,(44)
对关注中东和平进程的人来说,5年前的9月13日是令人难忘的。这一天,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奥斯陆协议(也称华盛顿原则宣言)。奥斯陆协议为巴以解决争端制定了基本原则,它要求双方在5年的过渡期内,以渐进的方式首...  相似文献   

14.
国际要闻     
《瞭望》1996,(43)
巴以和谈重新启动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8日在以色列北部凯撒里亚与以色列总统魏茨曼进行了会晤,双方讨论了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宣布巴以应该像兄弟、朋友和邻居那样共同相处,强调双方要通过互访而不是暴力实现和平。半个月来,由于以色列开通耶路撒冷圣殿山地下通道而引发的巴以流血冲突和对抗气氛趋向缓解。巴以双方从10月6日起已重新开始和谈。 美国仍是世界最大军火商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9日发表年度研究报告,美国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去年的实际军火销售额高达近  相似文献   

15.
叙利亚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邻国,也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又是反对以色列最坚定的阿拉伯国家。它对巴以冲突与中东和平进程的立场及其应对中东局势恶化的策略对事态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色列国的创建人本·古里安曾经说过:“没有埃及,以色列不会面临战争;没有叙利亚,以色列不会实现和平。”可见,叙利亚在实现中东和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第九届伊斯兰会议组织首脑 会议就如何解决伊斯兰国 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决议,体现了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会议宗旨和伊斯兰国家面向21世纪的和平与发展战略。 来自56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在大会上着重围绕巴以冲突、伊科关系和伊斯兰世界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等议题展开全面、坦率、认真,甚至激烈的磋商和交涉。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巴以问题。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示威者的镇压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引起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极大愤慨,以伊朗、叙利亚、沙特、苏丹、伊拉克、也…  相似文献   

17.
一年前的9月28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现总理)沙龙强行“参观”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圣地圣殿山(巴方称“尊贵禁地”),并由此引发了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流血冲突。持续一年的冲突至今己造成70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2万多人受伤,双方经济损失以近百亿美元计。 巴以冲突已逾周年,事态发展仍难以判断。9月17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已下达严格实施停的“断然命令”。以色列军方宣布,从18日起中止对巴勒斯坦人发动主动攻击,以回应阿拉法特宣布的单方面停火。正在国际社会都表示欢迎双方宣布停止敌对行动之时,又传来了巴以双方冲突的消息,并造成人员伤亡。是什么原因使这一轮巴以冲突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并且愈演愈烈呢?本刊驻加沙、耶路撒冷、埃及、大马士革的记者从驻地发回的报道,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对巴以冲突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0,(43)
10月18日晨本刊截稿时止,巴以流血冲突已20天。这场空前规模的流血冲突是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参观”阿克萨清真寺挑起的,随之出现的巴勒斯坦人的游行示威和扔石块,又不仅仅是回敬沙龙的挑战,更是对巴以最后阶段谈判僵持不前的失望与愤怒情绪的大爆发。他们愤怒不是对着“和平”,而是对着“和平的破坏者”,他们对和平的失望源于对和平的企盼。可是以色列不仅出动飞机坦克对扔石块的巴勒斯坦人施以镇压,甚至以导弹袭击巴方机构和阿拉法特主席在加沙的住所周围进行报复。 阿拉伯国家面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和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9.
巴以之间 1996年以来最激烈的流血冲突目前仍在持续,毫无平息迹象。这场冲突不但使和平进程严重受挫,而且给双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冲突反映了巴以、叙以、黎以、阿以以及阿美之间等多重矛盾。双方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真正实现停火,而未来巴以紧张关系能否得以缓和,却依旧是个未知数。 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袖沙龙9 月 28日别有用心地强行 “参观”耶城阿克萨清真寺,是导致巴以这次大规模冲突的直接原因,而较长时期以来巴以和谈停滞不前则是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虽经多方努力,目前冲突仍难遏止。以方10月 18日再次以最后…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7个月马拉松式的谈判,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5月4日在开罗签署了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简称自治最后协议)。 埃及与以色列1978年达成《戴维营协议》并于翌年签署和平条约,是在阿以关系史上开创了新篇章。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继去年9月签署了《关于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临时自治的原则宣言》(简称巴以协议)和今年2月草签开罗协议之后,现在又签署了实施自治的最后协议,从而使阿以冲突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解决正在变成现实。它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而巴以自治谈判的成功又留给人们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