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委内瑞拉盛产石油和人物。在国际舞台上特立独行的总统查韦斯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查韦斯的革命与拉美的新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面对这部垂死的宪法宣誓”,今年2月2日乌戈·查韦斯总统在就职典礼上一语惊人,将宪法的修饰词“神圣的”改为“垂死的”,满座宾客无不为之瞠目。他发誓要在委内瑞拉发动一场博利瓦尔主义的、和平的和民主的革命。8月5日委内瑞拉全国立宪议会成立。查韦斯再次语惊四座,使人们目瞪口呆。他说,革命已经来到了议会大厦,人民和革命将如同氢和氧化合成水一样,使国家挣脱40年来一直束缚着它的锁链。查韦斯向世人宣告,一个新的委内瑞拉将在灰烬中诞生。他建议将国名改为博利瓦尔共和国和将国会改为全国代表大会。8月11日,查韦斯再次向…  相似文献   

3.
在2012年10月7日举行的委内瑞拉总统选举中,作为统一社会主义党(PSUV)候选人的现任总统胡戈·查韦斯(Hugo Chavez)以54.42%的得票率成功连任,反对派民主团结联盟(MUD)候选人恩里克·卡普里莱斯(Henrique Capriles)的得票率为44.97%.尽管查韦斯再次以明显优势赢得大选,但相较6年前得票率锐减9%.此外,大选前被反对派质疑的查韦斯身体状况再起波澜,无法出席今年1月10日的就职典礼,"后查韦斯时代"的端倪初现,国外与国内反对势力趁势而动.  相似文献   

4.
焦点人物     
《瞭望》2004,(34)
查韦斯:全民公决渡难关委内瑞拉全国选举委员会16日宣布,总统查韦斯在15日举行的全民公决中获胜,将继续执政至2007年1月任期结束。这个结果使委国内拥查和反查两派持续了15个月的激烈角逐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5.
1999年2月,查韦斯正式就任委内瑞拉总统,开始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大刀阔斧的改革。查韦斯改革思想的核心就是反对新自由主义,选择“第三条道路”,推行一种“人道主义的、多样化的经济模式”。查韦斯认为,没有解决使委内瑞拉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严重的社会、经济和道德问题的灵丹妙药,惟一的出路就是进行彻底、深刻的改革。与以往不同的是,查韦斯的改革特别强调了实现社会正义、改善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因此,从修改宪法,到颁布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实施措施,查韦斯的社会改革涉及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在…  相似文献   

6.
蒙得维的亚专电 十一月二十五日,位于拉丁美洲南部的乌拉圭举行了大选,选出文职总统和国民议会,从而将结束十一年的军事统治,恢复民主政体。这是拉美军事统治国家实现民主化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7.
姚欣 《瞭望》2002,(17)
从4月11日至14日短短三天间,由乌戈·查韦斯总统领导的委内瑞拉政府“先败后胜”,颇富戏剧性地挫败了反对派和部分军人发动的政变。目前委内瑞拉政局已经逐渐恢复平静,但此次政治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却发人思考、耐人寻味。 短命政权垮台原因 从4月9日开始,委内瑞拉反对派举行了全国总罢工。11日傍晚委内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伊始,以委内瑞拉查韦斯上台开启的左翼执掌政坛风暴以来,拉美左翼不断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任拉美左翼领导人在执政期间,在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视扶贫和解决社会不公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权威,同欧美国家保持距离,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创造了"拉美十年"。然而,由于拉美国家内部政治经济等领域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没有根除,国内矛盾日益凸显,近一两年内,拉美政坛风云突变,左翼政党在大选中纷纷下台。应该深入分析拉美左翼失去政权的原因,准确理解和判断拉美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和未来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9.
高荣伟 《侨园》2013,(8):16-17
<正>查韦斯是南美洲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做过小贩,当过伞兵,搞过政变,蹲过大牢,躲过暗杀,骂过美国总统……发动兵变1954年7月28日,查韦斯生于委内瑞拉巴里纳斯州的萨瓦内塔,双亲都是教师,他12岁时就对玻利瓦尔显示出了浓厚兴趣,他几乎读完了玻利瓦尔的所有著作。进入委内瑞拉军事学院后,查韦斯把玻利瓦尔的书带在身边,彻夜苦读,动情时甚至潸然泪下。1975年,查韦斯毕业于委内瑞拉军事学院,被授予军事科学和艺术硕士学位,接着进入军队服役。1992年2月3日深夜,38岁的伞兵中校查韦斯发动兵变,试图推翻因大搞新自由主义而引发民怨的佩雷斯政府。因叛徒告密,查韦斯所在的临时指挥所被政府军包围。为避免周围无辜居民伤亡,查韦斯同意投降。佩雷斯政府要求查韦斯发表电视讲话,劝说哗变士兵放下武器。查韦斯神情严肃地对着摄像机镜头发表演说。他赞扬了伙伴们的忠诚和勇气,承认此次行动已失败,表示将承担一切责任。查韦斯被关进监狱,两年后才获释。  相似文献   

10.
今年12月14日智利将举行大选,选举共和国总统和120名众议员、38名参议员。这是智利自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将军发动政变上台以来的第一次大选。大选后,南美最后一个军政府就将结束。这样,就整个拉丁美洲而言,除加勒比地区的海地和中美洲的巴拿马以外,其它国家将全部恢复文人宪制政府。应该说,这是拉美民主进程中的又一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晨 《各界》2010,(12):29-31
埃德加·胡佛是一个创造了美国历史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神话的传奇人物,他曾是FBI的化身,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神秘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和最富争议的人物。 美国作家理查德·海科在其著作《傀儡大师:埃德加·胡佛的秘密生活》中写道:“胡佛知道怎样保守秘密,这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不仅知道这些秘密,而且没有人知道他究竟知道哪些秘密。”“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  相似文献   

12.
阿根廷共和国总统劳尔·阿方辛,在几年以前很少为国外所知,今天已成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活跃人物。 一九八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凌晨三时,他出现在阿根廷激进党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总部的阳台上。聚集在附近街道上数以千计的支持者中立即爆发出“阿方辛—总统”、“阿方辛—总统”有节奏的欢呼声。十年来举行的第一次大选揭晓了,五十六岁的律师阿方辛以获得全部选票的百分之五十二当选为阿根廷第三十三任宪法总统。  相似文献   

13.
刘江 《瞭望》2000,(37)
按常规,9月4日劳动节一过, 美国总统大选的“马拉松”便 进入决赛冲刺阶段。目前,共和、民主两党的总统竞选人布什和戈尔都在紧锣密鼓地加强造势,力图巩固各自的传统阵地,同时争取仍在观望的中间选民。问鼎白宫之战正在日趋白热化。此间媒体评论说,本次大选很可能成为战后美国历史上两党实力最接近、竞争最激烈的一次总统选举。 纵观今年美国大选,其背景有三大特点:一是美国的“新经济”繁荣已持续9年以上,公众对未来发展大多特乐观态度;二是全球化浪潮给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美国国内的利益格局发生…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为新的美拉关系定调●吴永恒美国在8月间接连宣布了两项对拉美国家的重大措施,一是取消向拉美国家出口先进武器的禁令,二是给予阿根廷“非北约军事盟友”的地位。这两个动作发生在克林顿总统今年5月首访拉美之后,又在他预定今年10月再访拉美之前,因而格外引人...  相似文献   

15.
温宪 《瞭望》2000,(36)
翻翻最近的美国报章,一种自 省的味道似乎浓烈起来。它 们不约而同地探讨着一个 问题:怎么美国在世界各地越来越不 受人欢迎呢? 其实,不用冥思苦索地做什么玄 想,只需将心境调整得平和些,睁大眼 睛看看现实中的世界,便可揣摸出个 子丑寅卯。眼下便有一实例,足可供有 心人品咂一番。 8月10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 乘坐汽车从伊朗进入伊拉克,当晚便 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晤谈。这一访问 最具新闻价值之处在于:这是海湾战 争结束十年之后正式访问巴格达的第 一位外国元首。这显然是在无视美国 的制裁禁令,也因此令美国大怒。美国国…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的美国大选是本世纪美国最后一次选举,选出新世纪美国第一位总统。这次选举历时一个多月,总统前所未有地难产,戈尔和小布什之间的官司大战使选情一波三折,引起世人普遍关注。大选中,戈尔和小布什分别打出“平民主义”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的旗帜,两位候选人都代表了两党中的温和派别,但他们的一些核心理念仍有相当差异。小布什仍然沿袭了共和党传统的立场,继续主张政府少干预、支持大幅度削减税收、加强国防、反对“肯定性行动”、反对堕胎和管制枪支,主张部署全面的(包括陆基、海基和以太空为基地的)国家导弹防…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1月5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获得379张选举人票,以在总共538张选举人票中得票率超过7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他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和改革党总统候选人佩罗,成为美国第53届白宫主人。 作为一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竞选连任成功,这在美国近6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决定美国总坑竞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天时”是诸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1991年,美国与伊拉克打了一仗。大获全胜。当时,作为美国总统的布什其声望在美国如日中天,选民支持率一度高达60%以上,人们普遍认为,共和党总统布什在1992年大选时,保住总统位置将犹如“探囊取物”。然而,由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不佳,使得布什连任失败。  相似文献   

18.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连续上涨了18个月,而且至今未有见顶的迹象。 两年前,油价曾长时期陷于低谷,徘徊于10美元上下,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连续三次减产,方才遏止住跌势。从去年3月起,原油价格开始缓慢回升。有跌有升,这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进入2000年后,油价一路攀上每桶30美元的高台阶,在将近六个月的时间内居高不下。尽管欧洲人围住加油站抗议示威,尽管美国总统威胁要动用战略储备平抑油价,尽管欧佩克半年期间连续三次增产,那泊价却不降反升,且“坐三望四”,大有拿下40美元一桶新高的势头。 国内一…  相似文献   

19.
里约热内卢专电 最近拉丁美洲接连发生几起“戏剧性事变”,引起各界的关注。分析家们认为,随着贫困化问题的加深,这一地区的社会矛盾有加剧的趋势,发生新动乱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2月4日委内瑞拉发生未遂军事政变,4月5日秘鲁总统在军方支持下解散议会、停止宪法保障。与此同时,哥伦比亚、巴西等国也显出不安定迹象。联系到去年海地政变和阿根廷军人造反,“拉美走向何处?”再度成为舆论界的热门话题。 有人认为,拉美在完成民主化进程后政局开始了一个新的演变周期,政治钟摆又开始“从宪制摆向专  相似文献   

20.
姚欣 《瞭望》2000,(48)
19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 学教授在秘鲁大选中出人 意料地当选为秘鲁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他就是藤森。然而10年后的今天,藤森却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出走日本,于 11月 20日在东京正式宣布辞职。秘鲁国会21日举行大会,拒绝藤森的辞职请求,而以“不能胜任”为由罢免了他的总统职务。根据秘鲁宪法,国会主席帕尼亚瓜将继续总统职务。录像带惹“是非” 有日本移民背景、长着一副日本人面孔的藤森在其执政的10年中,成为南美洲连续执政时间最长、最著名的“铁腕人物”。然而谁能想到,他的政治生命却因为一盘小小的录像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