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欧元启动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对欧洲发展和世界经济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欧洲的影响提高了欧洲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欧元的诞生,意味着欧元区国家货币主权的丧失,付出这个重大代价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重创一个“欧洲世纪”,与美国抗衡。欧元启动为这一目标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同西欧之间经济关系再起波澜。其特点是摩擦接连不断、涉及领域广泛,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经常处于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大西洋两岸烽烟再起、战云密布表明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美之间利益冲突的尖锐程度。“香蕉战”在欧美之间已经交手多年,目前这场冲突再次达到白热化的程度。美国因欧洲联盟的香蕉进口配额制“不公平”曾向欧洲发难,并把官司打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美方指控欧盟的香蕉进口配额对拉丁美洲国家香蕉出口采取了歧视性政策,导致这些国家对欧洲香蕉出口大幅度减少,而不公正地从位于加勒比海、非洲及太平洋的原…  相似文献   

3.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在年初登上国际金融舞台,近半年的运动轨迹可谓近期欧洲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写照。虽然汇率高低不完全体现经济实力,一定的市场波动也属正常,但欧元从当初以挑战者的锐气登场,到目前全然受制于依然霸气的美元,其间的变化颇耐人寻味。在其欣喜而短暂的“蜜月”之初,欧元被视为行将挑战美元“一统天下”地位的后起之秀。在一阵“欧元热”中,欧元对美元汇率不断推高,达到1欧元兑1.18美元以上。但好景不长,欧元汇价不久就开始从巅峰上一路下挫,到6月初竞降至1欧元兑1028美元,几乎下跌了13%。从表面看,美元和欧元…  相似文献   

4.
北约﹃欧洲化﹄与欧洲﹃北约化﹄●沈孝泉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美国与其欧洲盟国一致对外、共同对敌已经成为历史,如何安排未来的欧洲安全格局成为大西洋两岸之间激烈争论的焦点。双方争论的具体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对连接欧美关系的军事和政治机构———北大西洋...  相似文献   

5.
赵启正 《民主》2008,(12):31-33
在200年前,我们中国人可以不知道欧洲也不知道美国.照样生活得挺好。但现在不知道欧洲、不知道美国,可就不行了。那么,我们说一下“公共外交”的概念。外交,传统认为是政府之间的事情,外交部对外交部.或国家领导人对国家领导人,这叫“政府外交”。无外乎解决双边关系,如果到了联合国就是解决多边关系。“公共外交”也可以翻译成“公众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的不一定是政府间的内容.如果说我们的国际广播电台是国语的,  相似文献   

6.
吉睿 《侨园》2002,(3):48
很多人戏言:在国外少买商品为好,因为买回的商品,很多实际是中国造。这话说的不是很过份,比如在美国,小到卫生纸、碗盆,中到衣服、鞋帽,中国造实在是多得数不过来。中国货在外国到底怎么样,说起来应该是一言难尽。中国出口一船货,售价不如外国出口的一箱货。这是事实,怨就怨我们的商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中国货在外国有很多,多到什么程度,温州人有发言权。温州出口的鞋类、眼镜、打火机,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几十。令温州人骄傲的还有这样一件事:欧元正式流通前,细心的温州商人发现欧元纸钞比原有的欧洲纸钞大了一圈,欧洲人原有“度钞而制”的钱夹装不进欧元纸钞,于是悄悄赶制适合于装置欧元纸钞的钱夹。欧元正式流通之日,欧洲人才发现他们原有的钱夹一夜之间成了“废品”,适时出售钱夹的温州商人大赚了一笔。  相似文献   

7.
1999年3月至6月间的科索 沃战争对欧洲的国际关系有    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凸现出欧洲国际关系的各个层面。 欧美关系 欧美关系长期以来是一种既互相需要和利用,又互相争夺的关系,而它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当欧美之间矛盾和摩擦增多时,人们容易突出欧美的分歧而忽视它们关系中的根本一致性。科索沃战争则向世人明示,尽管欧美之间有种种经济贸易上的和政治上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和斗争,但它们在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上和战略利益上的根本一致,可以使它们在关键时刻将所有这些矛盾都搁置一旁而一致行动。可以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8.
12月上旬,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欧洲四国并出席北约外长会议,就近来 在欧洲闹得沸沸扬扬的“黑狱”问题不得不屡屡表态。表面上看起来,欧美在 此问题上有所交锋,打了嘴仗,但只不过是欧洲政界和美国政府联手“秀”了 一把,目的是对媒体和欧洲民意有所交待,避免“黑狱”问题进一步升级影响 到刚刚升温的跨大西洋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期欧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基础稳实。但从长期来看, 欧洲经济仍有隐忧。欧洲想用“联合”和“改革”四个字来因应经济全球化,且确有巨大进展,但在统一市场、统一货币这两件大事上毕竟还尚未最终完成;欧洲的“新经济”虽然也有不小成就,但至今仍未涌成洪流;欧洲依然存在着通货膨胀威胁和财政纪律松弛的可能;欧洲正在摸索建立一种既非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模式,又非旧欧洲的资本主义模式,其结果如何,还需时日证明。经济增长基础稳实 据经合组织最新发表的一份《经济展望》报告预测,欧盟15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从…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美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经济”的说法。例如,早在1996年12月30日,美国的《商业周刊》就发表了一组文章,认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和以全球为规模的经济正在美国形成。1998年5月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接受(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台记者的联合采访时也说,技术进步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可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周期,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并使经济持续增长。(参见(参考消息N998年5月6日1版)一、美国的“新经济”美国经济自从在1991年走出战后第9次衰退的谷底以后,可以说一…  相似文献   

11.
4月上、中旬,美国经济中有两 件事颇为引人注目。一件是 纽约股市大动荡,另一件是克林顿在白宫召开百人大会,讨论美国“新经济”问题。这两件事同时发生,看似偶然,却又有其内在联系。信息业特别是其中的网络业,是“新经济”的重要标志,这个新兴产业的公司股价如日中天,起到了集中资金、支撑“新经济”的作用。然而网络股定值过高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富效应又导致宏观经济的不平衡,对“新经济”的持久不衰构成威胁,这是一个矛盾。纽约股市的大动荡,是一次人们期待已久的网络股大调整。 这次股市大动荡的导火线之一,是因微软公司反…  相似文献   

12.
刘明礼 《党政论坛》2012,(18):16-17
持续发酵的债务危机短期还看不到尽头,欧元区已经走在十字路口。从欧洲目前的政策取向看,挽救欧元仍是首选,尤其是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日前公开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欧元”,显示出了欧洲国家捍卫欧元的决心。但问题是,欧洲如何才能拯救“支离破碎”的欧元呢?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克林顿前不久访问了 一些欧洲国家并与欧盟领导 人举行高峰会晤,讨论大西洋两岸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克林顿在任期届满前,试图通过访欧减少层出不穷的经济贸易矛盾,缝合美欧在政治和防务问题上日益扩大的裂痕,为美国留下“外交遗产”。但这次访问虚多实少,不仅经济贸易矛盾无法消除,而且在政治和防务方面的分歧进一步凸显出来。 首先,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计划将会对欧洲安全产生新的不确定因素,引发了欧美安全战略的争论,美难以说服欧洲盟国改变对此所持的反对立场。 美NMD计划提出后,欧盟主要国家…  相似文献   

14.
就当前的形势看,对欧元汇率走势直接干预的难点在于美日欧景气发展不一致,而且各方没有形成共同的“利益认同” 自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 以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在 波动中不断下跌。今年5月第一个星期,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降到1:0.88446的历史低点,比初始汇率下降的1/10。欧元疲软给欧盟和欧洲央行的压力增大,欧元与美元关系已处于问世以来的关键时刻。欧元走软的原因 目前,许多人对欧元持续走软百思不解。欧洲有些人解释说,欧元启动前有明显的升值迹象,因此欧洲央行的有关决策人士有意将欧元的初始汇率定高,以…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确实存在着欧洲与美国两种主要的经济制度模式。虽然欧洲目前还谈不上有一个纯正的、统一的“欧洲模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一个相对共同的“欧洲模式”正在形成。本文选择 20世纪 90年代这个时段对欧美模式进行比较,着重讨论为什么欧洲的失业问题比美国严重,为什么美国人相对能够容忍较大的贫富悬殊,以及面对内外压力欧洲正在进行什么样的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又称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是以网络技术、数码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仞于美国的新经济造就了美国战后延续时间最长(11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这期间,在美国经济火车头的带动下,世界各地区经济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许多人认为这是新自由市场主义的胜利,要求进一步放弃政府对经济特别是“新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管制,发挥市场作用。然而最近随着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暴跌,人们又对曾推崇倍至的“新经济”提出了质疑。因而,认真研究分析“新经济”与政府干预之间关系具…  相似文献   

17.
英国《金融时报》1月23日发表了一篇该报记者对法国外长德沙雷特的专访谈话。德沙雷特指出,法国提出由一名欧洲人出任北约组织南欧盟军司令,这是一个建议,并不是一个要求,法国不要求什么,“如果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不会到香榭丽舍大街上欢呼庆祝;如果相反,我们也不会再来一次攻克巴士底监狱”。而就在法国外长发表这一谈话的前一天,美国新任国防部长科恩在美国参议院讲话中却再次重申,不能把北约组织的南欧司令一职交给欧洲军官担任,“这件事情不能谈判”,北约南翼“必须由美国人指挥”。此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又就北约改革和东扩问题进行电话会谈。舆论认为,法美围绕北约南欧指挥权问题至今纠缠不休,这充分反映了冷战后欧美之间对未来北约改革问题上的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18.
欧美围绕美国“国家导弹防御 系统”(NMD)问题的分歧愈 演愈烈。法国总统希拉克,外交部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德国总理施罗德,外长菲舍尔,前外长根舍等一大批欧洲政要纷纷发表文章或谈话,称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没有理论依据”;美国此举将“破坏战略稳定并导致新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一向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的英国此次态度也极为“暖昧”。欧洲领导人何以反对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呢? 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在北约内部形成“双重安全标准”,首批受害者是北约欧洲盟国。美国宣称,它拟建立的“国家导弹…  相似文献   

19.
一、新经济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    1.各国舆论界,从美国《商业周刊》、英国《金融时报》、德国《时代》周刊、法国《费加罗报》到日本《经济新闻》等,都在竞相发表文章,讨论这一问题。我国《人民日报》去年以来也用几个“国际周刊”专栏讨论它,各国的主要通讯社更是连篇累牍地报道有关新经济的消息和资料,我国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消息》从1999年7月以来,已经转译汇集这类文章刊出了几个系列报道,可见其声势之大。    2.世界已经认可新经济。去年3月在里斯本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欧洲确认了新经济,认为它“最具有…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 急速下滑,美联储年初两度 采取非常降息措施,仍未遏制滑势,形势比预期严重,调整期可能延长,但传统意义上的衰退似可避免,消费者信心成为左右美国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多重因素加速经济下滑 当美国政府正为其“新经济”现象沾沾自喜、国际社会开始研究“新经济”如何改变美国商业周期之时,美国经济却从经济史上最长的扩张期的巅峰大幅滑落。 导致此次美国经济从高峰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商业周期所致。美国经济持续扩张已近10年,“新经济”现象的凸现,使人们误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周期已经淡化甚至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