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政生态圈由廉政精神、廉政制度、廉政物质、廉政行为共同构成,能对权力异化、腐败行为形成有效威慑力。廉政生态圈对于廉政建设有特殊意义,能在突破廉政运行滞碍、弥合廉政要素张力、克服廉政建设续航不足、消除廉政主体弱化等方面发挥重要功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廉政生态圈建设将会成为廉政建设新的增长点。现实中,我国的廉政生态圈建设面临着非廉政“成分”侵蚀、腐败行径新变化、社会廉政氛围不浓、廉政生态圈要素联动不够等方面挑战,需要通过精神倡廉、制度保廉、行为固廉、物质促廉的实践路径,来强化廉政生态圈的辐射力、保障力、约束力、导向力,最终促成其健康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印刷行业而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工业4.0进程的持续加速,带来了业务模式和商业环境的诸多改变。未来,印刷行业将与其他行业一样,其商业机构只有两种生存方式:要么自建生态圈成为引领者,让自己和合作伙伴在这个生态圈生存发展;要么成为他人生态圈的一部分,并努力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廉政生态圈由廉政精神、廉政制度、廉政物质、廉政行为共同构成,能对权力异化、腐败行为形成有效威慑力。廉政生态圈对于廉政建设有特殊意义,能在突破廉政运行滞碍、弥合廉政要素张力、克服廉政建设续航不足、消除廉政主体弱化等方面发挥重要功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廉政生态圈建设将会成为廉政建设新的增长点。现实中,我国的廉政生态圈建设面临着非廉政"成分"侵蚀、腐败行径新变化、社会廉政氛围不浓、廉政生态圈要素联动不够等方面挑战,需要通过精神倡廉、制度保廉、行为固廉、物质促廉的实践路径,来强化廉政生态圈的辐射力、保障力、约束力、导向力,最终促成其健康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4.
一、环境现状对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最主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然而,也使自然环境遭到了难以承受的干扰和冲击,人口、资源、环境及其发展关系,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  相似文献   

5.
宁佐凤 《学理论》2009,(6):122-123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是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运用到高校人事制度中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也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分析,笔者发现,现阶段我国多数独立学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尚待解决,这已成为各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6.
李玲  周敏 《学理论》2014,(1):53-54,62
随着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议题,环境外交已经成为外交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安全已经纳入我国新安全观中,也是我国建立生态文明的重要因素。理论和现实告诉我们,军事手段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良好手段。通过对话、协商、合作的外交手段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我国在环境外交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环境外交政策;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推动构建新型南北关系;三是抵制环境殖民主义,推动建立全球环境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曹婷婷  郭清秀 《学理论》2012,(8):195-196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实施可持续发展、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同发展已成为一种共同的思想观念。而生态德育要求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态发展观,合理调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正是与之相符的一种新型德育观。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军,又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高校作为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基地,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高校生态德育实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已成为一种刻不容缓的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挖掘问题的根源,想出问题的对策,树立崭新的生态德育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失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不仅动摇了社会公众对改革的认同度,同时也导致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给予理论的反思与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左媚柳 《学理论》2009,(26):13-14
在环境危机,能源日渐显出枯竭之势的当下,西方环境伦理学应运而生,以期在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改善人类自身的环境观念出发,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将西方环境伦理学与中国古老传统哲学——老子哲学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在我国古老的智慧中早已蕴含现代环境伦理意识,无论是从人与自然的相对统一性、所有存在物的平等性,还是地球生态圈的整体性等角度出发,老子都一再强调人与自然间存在的共生共存的伦理关系。对老子哲学中所蕴含的环境伦理意识的挖掘,将开启运用中华传统哲学智慧解决现代环境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1991年6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41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以及12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和8个发达国家的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反映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与经济合作的共同声音的《北京宣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近几十年来愈演愈烈,终于发展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严重地威胁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究其根源,主要是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过去二个世纪中无限度地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同时又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而且至今工业发达国家依然是世界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但是,环境恶化所造成的资源衰竭和生态环境破坏后果,不仅工业化国家深受其害,而且,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技术经济水平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受害也更深。因此,保护地球自然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自八十年代以来,科学界和环保界有识之士先后提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一个标识性成果,也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前提性问题,而前提性问题的解决,是准确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要条件。这些前提性问题包括对“共同价值与共同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真实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与抽象的‘类’”关系的理解。依据唯物史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而非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依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生产方式下人应有的群体性存在方式,“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不是永恒不变的抽象的人类,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类。正是这些前提性条件,决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2)
政商双方的关系自古以来微妙而复杂。新时代政商关系已经成为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政商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和复杂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商双方的关系成为每个国家都要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新时代政商交往划定了"为"与"不为"的边界,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今天,已有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严重挑战,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人口激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三大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政治家和一切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1980年3月,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环境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并作出利弊抉择,才能确保全球的持续发展”。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的中心议题就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思考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又面临大量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人口暴涨与资源的有限、环境的污染、生态的失衡、伦理道德与市场竞争法则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与矛盾严重成协共扼制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80年代末期,这类问题则更加凸现,为此,国际社会下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努力寻找一条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顾及后代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05,(10):41-41
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是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开展的项目。研究人员使用21项指标来评估各国或地区的环境质量。这21项内容涉及自然资源拥有情况、过去和现在的污染水平、对环境治理所做的努力、社会提高环境治理的能力,以及对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所做的贡献等方面。ESI为跨国家或地区比较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6)
环境伦理正是满足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需要,以求得人类生存环境共同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这是人类寻求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我国面临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因此,应需对环境伦理的道德教育进行深化,应加快对环境伦理的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正确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其中心议题是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与持续发展.今年9月5日在埃及开罗召开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会议的主题是“人口、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个主题的前半涉及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后半则是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两次会议表明,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挑战问题是相互联系的,而人口问题处在核心位置上.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和忧虑的大问题.据联合国人口机构统计,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57亿,并且以每天25万、每年9100多万的速度迅速增长,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1998年世界人口将达60亿,2025年超过85亿,2050年将突破百亿大关达  相似文献   

18.
北约﹃欧洲化﹄与欧洲﹃北约化﹄●沈孝泉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美国与其欧洲盟国一致对外、共同对敌已经成为历史,如何安排未来的欧洲安全格局成为大西洋两岸之间激烈争论的焦点。双方争论的具体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对连接欧美关系的军事和政治机构———北大西洋...  相似文献   

19.
公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要使这一基础性工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伦理底蕴,并使之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立足于社会整体,着眼于现实需要,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一、新时期公德应有三个层次公德,是道德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公德是指反映国家、社会或民族的公共利益和公共关系的道德,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人与阶级、民族、国家等人类群体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码…  相似文献   

20.
试论信息环境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它是一个意义十分宽泛的概念,是指与人类信息活动有关的一切自然、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总和。那么,什么是信息环境管理概念呢?信息环境管理是指按照信息环境的发展规律,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信息环境进行有目的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信息环境管理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对于信息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而逐渐形成的,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信息环境问题也愈发显得因素多变、关系复杂。因此,我们必须从信息管理过程中时刻考虑到信息环境系统的整体功能,注意协调系统内部诸要素及其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