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蕙 《瞭望》2004,(17)
未来20年,中国将努力做到能源结构多元化,进一步开发水电、发展核电,激励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为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意义     
生活远远不仅是活着。生命是一种不断生成、不断交替的无情延续。我们的父母其实不曾离去,他们由我们而得以永生,而我们自己则将永生于我们的孩子之中。人类创造了社会及其制度,同时,作为人类的我们,将由此而代代相续。人们创造的美,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黯然失色。无疑,我们的躯体总有一天必将腐烂,  相似文献   

3.
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生物质能源特别是“林油”方面技术实力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第一代技术已经基本能应用于产业化生物质能源专家、两院院士石元春表示,在自然界,生物质能是最大的能量集聚领域,远高于风能与太阳能。21世纪,是能源转化的世纪随着传统化石类能源逐步走向枯竭,生物质能的战略地位将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4.
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科学的进步在为人类创造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以及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发展后遗症问题,危及着全人类的安全。全球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物种灭绝、环境和生态的恶化、环境激素和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人类疾病谱变化等缓慢恶化的问题比之于突来的灾难,更不易唤起人类的急迫感,然而对人类的危害却可能更为严重。当我们沉醉于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时,当我们为科学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爆发性”的繁荣而欢呼时,必须冷静地看到日益沉重的代价。刚刚在布达佩斯结束的世界科…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正在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无论从当前发展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都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文章具体分析了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配套技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秦浩 《学理论》2013,(20):86-87
大庆具有丰富的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资源,更有勘探、开发、市场、产业基础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抓住当前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应当是大庆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建议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搭建中介平台、鼓励对外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大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体制的竞争     
雷颐 《瞭望》2000,(52)
新世纪几乎是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或曰“知识经济”一起来临的。“新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对巨大的挑战。如果措置得当,我们将以“新经济”的到来为契机,通过“后发优势”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如果应对有误,历史机遇将又一次与我们擦肩而过,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我们将被甩得更远。 一种新的经济革命,引起变化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而是对整个社会,如社会结构、人与人的关系、政府管理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有深刻影响。欧洲从 18世纪中叶至 19世纪中叶发生的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  相似文献   

8.
媒介化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的政治生活。媒介化时代中的新媒体出现使人类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形式和政治活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新媒体表现出的全球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应急管理》2011,(4):F0003-F0003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从繁衍生息到衣食住行,从四季更迭到人类健康,气候无时不在影响着、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注气候就是关注我们自身。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着气候。  相似文献   

10.
海萍 《学理论》2012,(7):74-75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低碳经济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又一波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趋势。利用哈密区域内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当人类历史即将跨进21世纪门槛的时候,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知识经济将日益深刻地影响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和正在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知识经济是什么?如何认识它的内涵与外延?它离我们还有多远?‘e将带给我们什么?领导者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和机遇?这些问题既是近来各种媒体频率极高的热点词汇,也是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不得不正视的发展趋势问题。更是世纪之交,我们应该做出积极回应的问题。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近代科学已经走过了3ho多年的历程,进入本世纪以后,科…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四个必备条件,其中‘衣”字位居榜首,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公认。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在穿衣的方面又会有何新的花样呢?我们采聆听一下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教授们的预测。东华大学校长、教授、博导取世煌认为: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未来的社会中,许多过去只能是为幻想的东西将会魔术般地变成现实。在服装方面,一种“智能服装”和“数字服装”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所谓“智能服装”其本身即具有类似人的智能特性。这种服装因采用高科技合成…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人类共同居住的地球,在那椭圆的轨道上不停息地转动着、转动着,她以对时56分为一个自转周期,给人类一个长短不一的昼夜,它以365.25日为一个公转周期,给人类一个寒来暑往的四季。地球再公转三个多周期就将人类带入21世纪了,我们将怎样告别20世纪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呢?记得我在乘国际航班赴美国、意大利等地访问途中,坐在上海家里和在日本、俄国的朋友通电话交谈时,都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人类共同拥有的地球只有一个。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仿佛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交往越来越方便而频繁了,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更可…  相似文献   

14.
用生态文明引导生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小贤 《理论导刊》2005,(10):25-27
工业文明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呈现出贪欲无限、消费无度、缺乏理性、远离自然、精神空虚等诸多弊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克服物质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的缺陷,用生态文明引导健康环保的新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00,(1)
2000年的到来,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回首上一个千年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不能不令我们感慨万千。在上一个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一个千年之初,人类无论如何都不会想象到社会会有今日的变化。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不论今日有多少人预测人类社会新千年的发展,其将都是内容贫乏和目光短浅。在新的千年里,人类社会的发展将是不可限量、内容丰富的,很多内容,将是今日的人类所无法预测的。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52)
未来无疑是充满诱惑和令人憧憬的,特别是当我们已经强烈感受到经济发展和技术革命,正在乃至会彻底改变人类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时候,就受加迫切知晓在下世纪,我们将如何衣、食、住、行,如何工作,如何渡过休闲时光,如何与人交往,如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勾勒出的一幅幅未来人类生活的画面,相信会对读者认识新生活大有裨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选教授认为,下世纪特别需要两类人才来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一是有市场头脑的技术带头人,二是有技术背景的管理专家。下世纪的经济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自然悟语     
大 自然是丰厚而无私的。它不仅是人类家园物质生活的依存,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孕育者。近几年,我们的报刊传媒对保护大自然,从物质世界落墨较多,而对大自然完善人类精神的话题,触及较少。为了认知大自然的全圆,矫正对自然视野之蚀,笔者写下这篇《自然悟语》。如果说高尚的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摇篮,那么大自然则是一切艺术的母体,任何艺术在大自然的宽广博大的胸襟中,都得到了萌发和浆育。以我们最古老的《诗经》为例,它的开篇之作,就是抒写自然与人间爱情的情景融合之作:“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依靠点滴行动奠定基础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游览观光车、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沼气池、秸秆气化站,这些环保、生态、节能的设施和建筑,在山东德州城乡随处可见,节能、环保、生态的点滴行动正在逐步改变着这里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人定胜天”的两重性在人类保护地球的努力中,20世纪最后7年是很关键的时期。人类在21世纪、特别是21世纪前期的生存环境状况,将取决于这7年的行动和所取得的进展。为了给后代留下一个洁净的地球,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人类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改革不利于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的体制。多少世纪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支配人们的一种观念是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强调“人定胜天”。这种传统观念曾经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的面貌,为人类带来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有不少是灾难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一方面,自然环境自身运行的规律的确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也影响和改变着自然生态环境.人们熟知的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地质灾害、生产和生活污染、疫病流行等,都影响和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挑战着我们的生存安全.因此,研究并把握自然规律,防范自然灾害和疫病的发生;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