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 民收入的战略措施,农业和 农村结构调整已成为上至中央,下至百姓普遍关注的重大话题。春暖花开之际,记者深入河南农村的田间地头,围绕这个话题,同基层干部群众话调整、查原因、谈对策、议发展。干部工作不到位农业结构调整难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河南农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热情非常高涨,然而,由于基层干部基本素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干部工作和群众致富的愿望形成明显反差,由此造成农区特别是粮棉主产区的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调结构不为农民增收,求政绩终将误导农民。…  相似文献   

2.
时上下,群众对一些“三拍”干部颇有微词。其中有“一拍”就是脑袋一拍,一个决策很快就出来了,却不管这个决策是否正确。特别是有的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后,为了尽快出成绩,以证明自己的领导才能,舍不得下功夫认真细致地去做调查研究工作,心中无数,就急于”点火”,结果常常是决策失误,指挥失灵,事与愿违。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一名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固然要有开拓精神和创业干劲,但更重要的是要多调查、多研究、多分析,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要求;摸准致富的门路在哪里,致富…  相似文献   

3.
一些地方的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民在有些问题上与基层干部结下了“死结”,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村务不公开、不透明,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不多,没有根据农村的新形势转变领导和管理方式。当前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应由此入手 各地农村不同程度地积累了许 多矛盾和问题,如宅基地发 放、计划生育、土地承包、果园山林承包、村务公开等。这些问题由于干部思想未转变、干部更替等多方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梳理和解决,使一些地方农民和干部在一些问题上结下了“死结”。这是…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找群众”、“群众也不找干部”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上班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一面。目前,农村干部真的不需要找群众、群众也不需要找干部吗?  相似文献   

5.
一些地方的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拖欠税费,指责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一些农村干群之间的矛盾冲突。革开放20年来,农村的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的变化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此,群众对基层干部是拥护的,干部与群众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在农村一些地方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党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巩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从2003年初开始,我们在全省农村实施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为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一年多来,  相似文献   

7.
1986年底,四川省何场乡进行了改选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开始,不少群众对改选村委会热情不高。有人说“不管张王李赵谁当干部,反正钟响我们就磕头。”有人说“早已包产到户,有干部还不如没干部,省得干部补助还要摊给各户。”针对这种情况,何场乡党委和乡政府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动员群众参加选举。他们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的办法,反复讲明搞好村委会的改选  相似文献   

8.
张云湖 《求知》2006,(5):25-26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领域更宽泛、内容更丰富、任务更艰巨。农村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因素。尽管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政治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认为,农村基层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学会用唯物辩证法来看待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一个正确、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把握并处理好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始终掌握农村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9.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0,(3):41-43,46
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推进这项工作,对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远程教育,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识人不准、考察不细等原因,有的干部刚刚被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其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后,一查早就劣迹斑斑。针对这种现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带病”上岗。对此,干部群众颇有微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带病”的干部上岗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围绕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致富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发展带头人,在农村积极培育优秀党支部书记,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增收致富步伐,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数亿农民,他们是群众的主体。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怎样算是真正密切联系群众?怎样才能真正受到农民支持和拥护?本刊记者通过采访一些地区的农村工作队,从一个侧面作了解析: 那些只知道“派粮派款派工、引产刮宫”的干部,农民不欢迎;那些只知索取,巧立名目,加重农民负担的干部,农民不欢迎;那些观念陈旧,不思进取,缺乏带领农民致富本领的干部,农民不欢迎;那些走过场、搞形式、劳民伤财的“扰民团”,农民给白眼;那些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态度恶劣的干部,农民不买帐;那些作威作福,腐化堕落,鱼肉乡里的干部,农民要戳脊梁骨。只有那些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干部,那些有真才实学带领农民致富的干部,农民才欢迎,才支持,才拥戴。  相似文献   

13.
干部述职的启示蓝栋良述职,是领导干部个人直接向组织和群众报告工作的一种方式,也是组织考核干部的一种手段。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定期或不定期述职,对增强干部的组织观念,提高干部素质以及加强干部管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等大有好处。究竟如何才能述好职,我从许多同...  相似文献   

14.
有单位组织干部下乡,临行前,组织者特意交待:大家要穿跑鞋或布鞋,不要穿皮鞋。由此,笔者不免疑惑:下乡到底该穿什么鞋? 干部下乡注意在小节上贴近群众当然必要,正所谓“‘朴素的行装会说话”。一身便装、一包中低档烟、一席体恤关爱的家常话,这样的干部下来,即使没带来什么钱物,老百姓也是欢迎的。不能想像一个生怕皮鞋沾了点泥、裤子粘了点灰的下乡干部能为群众办多少实事。 但是,干部下乡关键是心里要装着群众。“剪刀书记”周福坤带把剪刀走村串户、指导农户发展果木;某“乡土法官”把法律送到田头地角,逐村逐组调处纠纷;…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干部经常到群众中间去对话恳谈,讨论改革。这种平等交流深受群众欢迎。但是,有的同志与群众对话,效果却不那么理想,什么原因呢?最近笔者到工厂农村,访问了121名群众,有近70%的人反映,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同志宣传改革,往往有五种话说出来叫人“不好懂”,“不愿懂”。一是说话绕弯子,群众想懂懂不了。少数  相似文献   

16.
干部选拔任用扩大民主,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只有扩大民主,让群众参与干部选任工作,才能选准人,用好人,确立良好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17.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能否做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致富能力不强、发展党员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政工短讯     
金坛市推行“四小”建设和“一线工作法”江苏省金坛市在农村乡镇推行“四小”建设和“一线工作法”,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四小”建设,是指乡镇为下乡干部建立的小食堂、小宿舍、小阅览室、小活动室,为他们提供食宿、学习、工作方便,使他们安心工作,不给群众添麻烦、加负担。“一线工作法”,要求各级干部指导工作在一线、调查研究在一线、帮贫致富在一线、  相似文献   

19.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选准用好干部的一个重要法宝。但在干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干部工作不需要听取群众意见、有些考察者不愿意听取群众意见、部分群众不想反映个人意见、个别领导干部不知道如何把握群众意见等问题,导致干部选任工作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征求对班子的意见,还是征求对班子成员个人的意见, 在一些地方,现在群众的意见是越来越少了。对此,有人 沾沾自喜,以为工作做的不错,但我却感到一种莫名的担忧。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工作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群众的意见也一定是有的,群众为什么会“无意见”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怕提了也白提;二怕打击报复;三怕领导对自己有看法。长此以往,群众的意见只有烂在肚子里。由此可见,群众“无意见”正是我们一些干部脱离群众、独断专行、作风不正的表现。我们的事业如果听不到人民的呼声,没有人民的参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