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GDP”解析国民财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的过程,给我国真实国民财富造成极大损失,人们将此称之为“生态赤字”。到90年代,这一损失迅速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并于1997年首次提出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即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刚过去的2000年,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但令我最难忘的镜头,还是这一年的反腐工作。有人说,2000年是“破纪录”的一年。虽然,反腐败不同于体育比赛,但用“破纪录”三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1999年末到2000年初,人们议论的最热门的反腐话题有三个。一个是人称文盲、法盲加流氓的“三盲院长”姚晓红;一个是以“盯梢”著名并借以把浙江瑞安市委书记、市长等多名干部拉下水的“阿太”陈仕松;再一个就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福建政和县“红包书记”丁仰宁。这三个人,虽然腐败的表现都很有“特色”,但毕竟“身份”太低,…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严的”工作可谓捷报频传。 这个地方统一行动,那个地方集中宣判, 这个地方打掉了几个犯罪团伙,那个地方抓捕了一批黑恶罪犯。每一条消息,都令人民群众欢欣鼓舞,让犯罪分子心惊胆颤。 但高兴之余,也不免引起一些思考。如某报的“严打”专栏里,同时发过这样的三条消息。一是某市“三天批捕50案69人”;二是某市“一举摧毁一个作案50余起的特大黑恶势力”;三是某县“几天之内端掉6个团伙”。 行动是迅速的,成果是显著的。但看了这样的“行动”和“成果”之后,也容易使人产生许多有疑问。比如,疑问之一,这5…  相似文献   

4.
行政管理模式是政府为管理社会而形成的与社会的互动机制,按照社会资源配置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无限”型、“两合”型和“有限”型三种。纵观当代中国发展史,我国经历了“无限”型和“两合”型两种行政管理模式。相对于“无限”型而言,“两合”型表现出极强的延续性和开拓性。其延续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政首长权力继续拓展;二是继续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提高行政效率;三是行政层次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成为不变的常量等。其开拓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逐步理清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二是变革了党的领导方武——由党政不分走向党政分开;三是行政系统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四是由依文件行政逐步走向了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5.
自从中央作出开展“三讲”的决定,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较之先前浓厚得多了。比如说,领导班子开会,研究“三讲”怎样讲好;领导在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上。干部会上、群众大会上“三讲”;一些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还写出有关“三讲”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如今的“三讲’克经很不错了。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三讲”的误解。“讲”,在辞典上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可以作“说”解,也可以作“讲求”解。“三讲”的“讲”,释义应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这里好有一比:旧时不是有“讲武堂”吗?这“讲武堂”的“讲”…  相似文献   

6.
荣庆印 《求知》2001,(5):17-18
江总书记代表中央提出“三讲”的要求以后,去年以来又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以加强廉政建设、端正党风,使我们党很好地担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真正做到“三个代表”。但是“三讲”教育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而做到“三讲”则是个实践问题,我们教育的目的正是要党员干部“做到”。所以,我们现在提到“三讲”,它是一种要求、一种标准,而不是坐而论道。因此,我认为要真正做到“三讲”,一点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也离不开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两者相辅相成,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把握这一辩证关系,是搞好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各部门出现了不少可喜的新气象,但也曝出不少“顶风”事件。“顶风”现象何以频发?笔者认为要从一个集体的工作作风的形成和特点上找原因。这种作风,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一定的政治体制中,经过长期“熏陶”养成的一种集体性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比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就是管制型政府在家长式、管制型的体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叵测之际,有一种“好心”却出奇地多。先不论这种”好心”是否货真价实,单见其往往出现在败事而非成事之后,就足以让人生疑。“好心”办了好事,于情于理都说得通;“好心”办了坏事,也确乎难兔。但办了坏事之后都一概用“好心”来宽宥,倘是旁观者,则糊涂得紧;倘是当事人,则狡猾得紧。 有记者到福建泉州采访,了解了这样一件事。(见6月8日《经济日报》)一位农民养了10多头牛,小日子过得不错。县领导听了镇领导的汇报后,说:“好啊,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嘛,争取培养成养牛专业户。”镇领导便…  相似文献   

9.
股份制改革要防止三种倾向●舒惠国江泽民总书记的十五大报告是一个有机整体,学习落实十五大精神,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比如,对于实行股份制改革,既要满腔热情,勇于实践,但也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当前应防止“一股就化”、“一股就灵”、“一股就了”这...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经过了建设者一年多时间的施工,整个工程建设创造了六个“上海第一”。在六个“上海第一”中,由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七易其稿设计装饰的宴会厅特别引人注目。这个无柱型宴会厅面积4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宴会厅每扇门有5米高、1吨重,但用手指轻轻一推就能开启,这在上海是绝无仅有的;宴会厅临黄浦江边建有一条80米长的观光长廊,其规模也是上海市第一。其它三个“上海第一”是:每只重达8吨的25只干桂花岗石柱帽的设计和施工安装;外墙女装面积达6000平方术的微晶…  相似文献   

11.
《理论视野》2005,(4):62-63
《北京日报》2005年4月11日登载卫兴华、孙咏梅的文章说,理论界对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予以肯定,但股份制是否都是公有制,人们的看法不同。对于股份制的性质,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一切股份制都姓“公”;另一种观点认为,股份制既不姓“私”,也不姓“公”,它只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2.
雄关怀古     
秦伯益 《党政论坛》2009,(12):58-59
“关”的概念,我最早是小学时在上海跟父亲看京剧时获得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文昭关”伍子胥一夜急白了须发,杨延辉“盗令出关”见老母,诸葛亮“天水关”收姜维,“葭萌关”张飞战马超等。虽然那时我并不知道“关”的确切意义,也不知道这些“关”在那里,但总感到“关”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兵家征战地,是商旅往来处,是“关口”、“关卡”、“关隘”。因此,攻者必叩关攻城,守者必据关守险;逃亡者要伺机出关,追捕者则凭关拘人。因此从小就对“关”有。种神秘,一种崇敬,一种安危所系、存亡所赖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中组部部长曾庆红不久 前说,当前官僚主义 的具体表现至少有以下三种:一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他们平时在机关架子很大,下基层也是喝五吆六,官气十足。他们同群众的关系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第二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官僚主义;第三种是不讲科学、胡乱决策、盲目蛮干的官僚主义。群众形容这些官僚主义者是“先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这三种官僚主义中,最值得我们警惕的要算是第三种类型。这类官僚主义具有三个特性:首先是具有普遍性。目下是21世纪,搞的是市…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发展观中内在逻辑结构的两次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认为,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①在黑格尔那里,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被描写为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历史也被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运动的过程。黑格尔独特的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乃至后世直到现在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黑格尔的发展观是包含着“纯主观逻辑”、“理性逻辑”、“自由逻辑”三重逻辑线索的“复调”结构。这三种逻辑音调同时起伏贯穿于整个黑格尔发展观“乐曲”的始终。只是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乐章”中,其中一种逻辑音调上升为导引这一乐章的逻辑“基调”,呈…  相似文献   

15.
有种现象也算是个老毛病 了,这就是“上下一般 粗”:上面一个政策下来,他既不“消化”,也不“加工”,就直筒筒地往下“贯彻”。而从传媒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时至今日,这种毛病在一些地方好像并无改观。 比如“退耕还林”。这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任务,也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好事,但有的地区却将试点平均分配到各乡各村及农户,致使该退的坡耕地退不下来,不该退的基本农田却退了回去;有的地方则将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和土壤条件较好的缓坡耕地也纳入试点一次退耕,形成了不少“全退户”,致使有的农民失去了基本口粮。如此不讲计…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用足用活政策”成了一些干部最流行的口头禅。按理说,“用足用活政策”这一说法并没错,“用足”就是用到位,政策是怎样规定的,就坚决按照规定去办;“用活”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把上级政策灵活地加以贯彻,以达到执行的目的。但一些人却不是这样理解“用活”。请看他们是如何“用活”的——你要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我就在统计数字上做手脚;你说耍减轻农民负担,我就通过上浮虚报农民人均纯收入,使来年增加的收费合法合规;你强调严禁用公款吃喝,我就在“四菜一汤”的数量和质量上做文章……。这是一种严重的违纪…  相似文献   

17.
商人的眼光     
林筠 《瞭望》1995,(12)
商人的眼光林筠近来在一些大城市普通消费者的经济生活中,有一个新名词正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就是“平价商店”;近一个多月来占据京城报纸一大热点,三番五次跃入报纸的标题的一个字眼,也是这个“平价商店”。看来,这东西真成了一种时兴,并开始走俏京城。“凡物之兴...  相似文献   

18.
学学打比方     
打比方,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说理方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打比方,就是把要讲的道理寓于某个具体事物中,对人们能直接感觉到的具体形象、现象、做法香西剖析,进而实现认识上的升华。作家刘绍棠有一次在南开大学作《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的报告时讲道“每一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有所不为的。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展有所写有所不写的。”这时有一位女生提出疑议:“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着;存在着的,就应该给另表现,就可以写。”刘绍案立即打了”比方,L沙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你…  相似文献   

19.
近读刘修明先生的新著《儒生与国运》,掩卷之余,回味无尽,有些话,不吐不快。“儒生与国运”,说白了也就是讲知识分子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好题目。古人说中兴之兆,推崇人和为贵,而“和”字一节,便与知识分子总体的精神面貌与生存状况相关,他常常是测度世道盛衰清浊的晴雨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开始瓦解,封建君主专制政治逐步确立。刘先生认为,顺应社会的进步,这个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知识分子就表现出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第一是“探索”;第二是“前进”;第三是“创造”,显示了强大的…  相似文献   

20.
“正确对待”是进行说服教育时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说的一句话。现实生活中,在个人的名利待遇等方面能否做到正确对待,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认识水平,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然而,凡事有度,“正确对待”这个词如果用得过多过滥,不仅会失去教育意义,还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具体来说要注意三戒:一戒让人“正确对待” 的事不合理、不正确;二戒以“正确对待” 回避矛盾、推卸责任;三戒亏待那些能够“正确对待”的人。在把握好这三点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真正“正确对待”问题,提高思想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