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汉杰 《党政论坛》2014,(18):34-35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就是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对此,有人称之为“党的工作标准”;有人称之为“真理的检验标准”;也有人称之为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究竟是什么标准,它与毛泽东的“实践标准”有什么联系,它是用来检验真理还是用来检验实践的,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有什么联系等等,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有必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此人太拘板,欠灵活;那人又过分活泼,不够严肃……”这是一些领导在议用部下时,常感“头疼”的问题。其实,这类“头疼”完全是自找的。因为它错误地将人的个性特点都看成了缺点。正如“千人难合一面”一样,由于生理遗传因素以及社会生活经历的不同,人的个性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人爱动、有人喜静;有人直率,有人深沉。这些不仅不能说是缺点,相反,倒为我们创造多彩的生活提供了条件。舞台上倘若都是卿卿“小生”,姣姣“花旦”,又怎能演出那么众多壮观的戏剧。所以,有人问及原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从政经验时,他回答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提起海外洪门组织,人们的感知是模糊不清的,有人往往把它与当今的黑社会组织相连,认为它是黑道上的一支(不可否认,有极小一部分已步入黑道);也有人把它混同为解放后被中国政府取缔而逃亡海外的反动会道门中的一派;更有甚者,有人把洪门(旧时又称“洪帮”、“红帮”)同旧日上海滩上的“清帮”(又称“青帮”)联系在一起,这些看法都是完全错误的,这是由于对洪门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日内瓦专电 离瑞士洛桑城东北角不远的绿树丛中,新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建筑群。从飞机舷窗俯瞰,它犹如一座海滨俱乐部,布局合理,与周围秀丽景色交相辉映。瑞士《晨报》形容它为“宫殿中的宫殿”。这就是誉满全球的瑞士雀巢食品公司不久前建成的食品研究中心。有人称它为“科学家之城”,也有人赞誉它为“研究21世纪食品的实验室”。 雀巢公司是当代最大的食品工业跨国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内涵。其一,它启示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去做以“说服力”为主要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离不开有人去做“说服”工作,离不开有人去做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正面“灌输”工作,离不开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其二,它启示我们必须注重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在世纪更迭的历史时刻,国内外形势发生着亘大而深刻的变化,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环境也发生着…  相似文献   

7.
孔夫子讲过一句名言 :“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怕物资匮乏 ,就怕分配不均等。这句话已在我国历史上影响了两千多年 :有人把它奉为稳定社会的圭臬 ,有人把它当作变革社会的依据 ,有人把它作为武装夺权的口号 ,有人把它描画为大同之世的理想蓝图 ,近年来更是有人把它视为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文化根源而深加诟病……是非曲直 ,笔者无意多说 ,我只是想用旧瓶装新酒 ,将孔子这句极富政治智慧的名言放到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一番重新解读。众所周知 ,西方人也是讲均等的。只不过他们关注的焦点 ,不是物质财富分配方面的均等 ,而是强调“机…  相似文献   

8.
说是一门艺术,会说是本事,能说会道叫有。才,人们也经常把某个干部的口才好坏作为衡王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社会上还有人专门研究”演讲学”、“口才学”。但是如果把听也说成是一门学问,也设立一门“听才学”,肯定有人不以为然——只要不是聋子,谁不会听呢?其实,耳朵不聋只不过是具备了听的生理功能,会听、善听还是另外一回事。《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年》记载:康太宗问谏议大夫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对日:“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听也。”这也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成语的来历。…  相似文献   

9.
在波兰纷然杂呈的政治舞台上,团结工会曾经是一名轰动全球的角色。有人谴责它,也有人歌颂它。它的兴衰,深刻地反映着这段历史时期波兰错综复杂的动向。 崛起 一九八○年七月一日,波兰政府将肉价提高百分之四十,拉开了这个国家战后持续时间最长、遍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动荡的序幕。华沙“乌尔苏斯”拖拉机厂职工首先举行罢工,表示对当局的强烈不满。接着,罢工的浪潮迅速蔓延。格但斯克的“列宁”造  相似文献   

10.
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湖北方开国说来也怪,“完美”原本是个好词儿,可近些年来有了贬意,“不要完美,只求有个性”成为一种“时髦”,有人拒绝它像是逃避瘟神。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开拓型”的企业家不是擅长闹一些“感情纠葛”,就是有独断专行的毛病,或者就是有某些怪癖,在一些...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一是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二是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三是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难度大,只有贯彻整体推进的方针,才有可能实现重点突破。然而,目前我国不管是理论界还是改革实践,对此问题都明显地存在“冷热不匀”现象,一热“产权改革”。认为产权是一把万能钥匙,忽视科学管理。有人甚至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片面地理解为股票上市、内部集资,更有人提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观点;二热“公司制”。公司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备受推崇,有人认为把…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9,(22):5-5
小小介词“被”,伴随着一个个看似荒谬的搭配,不经意间,迅速蹿红网络与主流媒体,并日渐铺陈至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人说,“被”现象折射出了普通百姓挥之不去的“被动性”命运:有人说,“被”现象扭曲了中国社会,背后隐藏着对社会基本规范及公权力的信任危机:也有人说,“被”现象预示着公民意识已深入人心,公民社会正在逐渐成型。  相似文献   

13.
“钱”,本来是一种货币的符号。货币是一种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金钱这个东西,有人斥之为万恶之源,但也有人说它“能使鬼推磨”。这两种评价,似乎都不够公道。因为人类社会出现商品交换以来,金钱便作为财富的一般代表,  相似文献   

14.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2,(12):60-61
◎没有一幅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9,(18):58-58
时间,原本像流沙一样,无色、无味,流失了也不觉得可惜。但是有人发现了它的价值。他想把时间“存”起来,存在每个人的银行户头里。想用的时候就拿出来花用,而且可以交换。  相似文献   

16.
江南尘 《学理论》2008,(15):79-79
在汶川大地震中,跳出一个“范跑跑”,有人颇以为羞,其实不必。即使“范跑跑”仍然坚持自己的言行无甚不妥,逃生行为属于本能:不应受到公众批判,甚而有人赞成“范跑跑”的理论,同情“范跑跑”的实践,捧他“坦率”,声称逃跑是他的自由,发表逃跑感言也是他的自由,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我们也不必动肝火。  相似文献   

17.
王飞 《党政论坛》2009,(12):57-57
“忽如一夜春风来,3G手机遍地红”。人们在慨叹3G手机的无所不能时,也有人则称它是“泄密帮手”、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隐私灾难”,是个人隐私权彻底丧失的开始。当年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2G手机便让杜达耶夫瞬间毙命,今天的3G手机更能在不经意间让你的语音、数据、图像和存储的各种信息瞬间变成为对方的“私有财产”,令你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手机搜密和泄密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试论物质利益的实现贾乃物质利益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它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有人羡慕追求它,也有人曾诅咒反对它。从古至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利益。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虽然包含了“精神动...  相似文献   

19.
方成 《党政论坛》2011,(12):22-22
看上去像60岁,听说话像50岁,身体硬朗,童心不泯,这是外人眼中的我。有人问:“方老,您都90高龄了,还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难道就没有烦心事吗?”我笑。“烦心事来了,你何不幽它一默?”  相似文献   

20.
荆棘 《瞭望》2000,(10)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这种“非常 时期”的“非常之举”,引起一 片喝彩,但也有人存在疑虑。今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已进入第三个年度,它对保持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1999年中国经济继续在快速增长的轨道上运行,全年GDP增长7.1%,实现了年初预期的增长目标。从“两会”代表、委员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一种共识:这是中国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中央实行的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及时、政策对路、成效显著。1998年上半年,沿着经济“软着陆”的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