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不同时期"农民"一词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将"农民"一词内涵的历史变迁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古代社会,由最初的单纯的职业含义逐渐向职业与身份双重含义演变;二、近代以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由职业与身份的基本含义,逐步形成基于文化批判的"落后、狭隘、浅薄、自私"的贬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了包含职业、身份以及文化批判的含义之外,共产党人把"农民"赋予政治上的含义"人民";四、建国时期,农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农民只是职业与身份的含义,但由于农民与市民户籍制度的不同规定性,在客观上,在人们的心里,存在自我"贬义"的色彩;五、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农民"逐渐从自我"贬义"的色彩中解脱出来,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模式可以分成四个象限,对应于四种不同的传播模式,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部门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等级森严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临时体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竞争导向式传播。这使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全息图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并隐含了不同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从两种不同身份的人那里听到了同一句话,这就是“官不好当了”。所谓“两种不同身份的人”,一是指“居庙堂之高”的政府官员,二是指“处江河之远”的普通市民。  相似文献   

4.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但色彩各有各的不同。洛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矿三公司经理郝金朝的青春无疑是光彩夺目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中的“身份政治”现象的本质是:西方统治阶级为了稳固统治地位,故意根据社会成员的身份之不同将社会撕裂为众多对立的群体,然后诱导有关社会群体发生相互对抗,以达到掩盖阶级矛盾、转移被统治阶级的注意力、引导社会走向、对被统治阶级分而治之等目的。“身份政治”是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可以成为分析几乎所有政治问题的一个理论工具,但通常只有直接因社会成员的身份特征之差异而产生又不能被归入“身份政治”之外的其他政治范畴的政治冲突才被归入“身份政治”的范畴。通过东、西方对比可知,“身份政治”现象在西方国家的泛滥既源于现实原因,也源于文化、历史、阶级、制度方面的原因。从总体上看,“身份政治”泛滥是一种瓦解社会凝聚力、增加社会对抗性的现象,国家应合理地致力于减少社会的差异性、促进社会的同质性,致力于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致力于减少社会中不同群体因各种差异而产生的对立,特别是要注意防范外部势力利用本国内部的各种差异有意制造对立。  相似文献   

6.
曾维秀 《学习导报》2013,(17):53-55
也许,在神秘湘西,最具磁性和充满诱惑色彩的当数芙蓉古镇了。在纵横曲折的石街深巷里徜徉,那些散落在民间深处的历史碎片和民族风情,弥漫着珍贵而芬芳的气息。其实,芙蓉镇的确切身份是王村镇,至于现在世人为什么把这个地方的称谓众口一词地“置换”过来,皆因上世纪80年代在此拍摄了《芙蓉镇》这部著名电影。  相似文献   

7.
陈磊 《党建文汇》2009,(10):10-10
朱镕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归”公众视野。再次将人们的视角拉回那个年代。 朱镕基的总理任期并不长,只有5年,但这5年时间让他走入历史。观察家们分析,朱镕基的成名源于之前中国政坛少有像他那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比如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公开亮相,他的“地雷阵”、“万丈深渊”等极富形象色彩的比喻,让公众激动,也道出了中国改革的艰难现实。  相似文献   

8.
审美活动是一种心理性的活动,既有直接性又有导向性。审美活动对情感引发不同阶段相对应的是形式转化的不同层面,与直觉式的兴奋相对应的是形式的感性层面、与知觉相对应的是形式的知性层面、与综合功能相对应的是形式的理性概念层面。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与公共意识有交集,也有不同。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身份意识,即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公民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尽的社  相似文献   

10.
王高岩 《湘潮》2011,(3):50-50
夏衍是我党文化战线上的重要领导人、著名作家。他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面对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皆能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1.
陈钢 《求贤》2007,(10):37-38
身份社会、身份管理横亘中西,伴随人类社会沿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能否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身份管理对于社会的分工与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它又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13):38-38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原本打底的“色彩”,其后衍生变化出世上的多姿多彩。作为党刊的《新湘评论》又有何种底色呢?从美术色彩来看,红色是其主流颜色。无论是四封,还是内页,红色始终是基本颜色,是各种图案和文字的打底色彩。从栏目设置来看,“先锋队”,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因地区发展差异、管理体制机制、人员专业身份等方面原因,基层干部交流正面临着四大“壁垒”,即地区壁垒、体制壁垒、专业壁垒和身份壁垒。由于这些壁垒的存在,客观上将一个地区的干部队伍整体分割成为一个个不同的“小块”,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基层干部特别是普通干部的交流,影响了干部队伍活力,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11,(4):52-52
李志昌在《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热烈的问题,但当前关于“大众化”含义的理解是片面的、狭窄的。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与“大众”对应的就是“精英”。“精英”就是指那些能力素质高、身份地位高的少数人,如教授、专家、学者,甚至各级领导干部等,不在“大众”之列。  相似文献   

15.
叶娜  张陆 《学习月刊》2014,(8):25-26
社会认同是被个体纳入到自我概念中的群体身份,个体意识到自己拥有某群体身份,并且同时拥有该群体身份带来的价值感和情感联系。每个人都有多种群体身份和社会认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我国社会形成了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两种文化氛围,由此形成了两类群体,即“农村人”和“城里人”。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若干阶段,其中必定有一二个重大转折将人生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改变命运的总体轨迹,将人生牵引至另一方向,涂抹成另一种色彩。 1978年高考制度改革,是我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折。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某社区党支部开始试行在职党员在社区登记亮身份制度,即凡是在职党员入住小区,应主动到社区党支部登记井在居民中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大多数党员积极响应,不仅自觉登记、公开身份,而且在社区里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在职党员不愿意在居住地公开党员身份,不愿意到社区党组织登记。他们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18.
目前,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正在进行改革。从已经完成改制时的企业来看,职工由于是“亦工亦农”的特殊身份,其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相似文献   

19.
梁衡 《新湘评论》2006,(4):56-57
记者的身份是多重的。多重的身份决定了社会对记者的道德要求也是多重的:作为一个公民,记者要遵守法律,要有公德心和同情心;作为一名党员,记者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群众有危险时,要挺身相救。不讲公德、没有起码的政治觉悟,职业道德也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0.
易林 《支部生活》2009,(9):31-31
汽车驶入思小(思茅至版纳小勐养)高速公路,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什么呢?那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无边无际的热带原始森林随着山峦的起伏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有淡妆,有浓抹;淡妆是翠绿,是水彩;浓妆是墨绿,是油画。森林的上空飘荡的,是大片大片的白色的云朵,如雕刻的白玉一般,悬挂在湛蓝湛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