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可真是个好东西。古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靠的就是书。我小时候看外婆不认字,不能读书,心里真替她着急,不止一次地问她,不看书你不闷吗?当然,她也常为找我要找到厕所里着急。真的,我小时看书,那叫一个“迷”:吃饭时因为不能把书带到饭桌上,我是吃了稀饭,拿只馒头就溜走,这习惯一直到我离开家独立生活,可以自由地边吃饭边看书时才告一段落;上厕所也要带上书,看到痴迷时,腿麻了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我从奴化教育的蒙蔽下觉醒过来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在这万众欢腾筹备庆祝的日子里,回忆当年,思绪万干!我生于香港,长于香港。少时在香港读书。读了英殖民主义者美化过的香港地理教科书,知道香港是在珠江口一个荒岛上、山脚下的小渔村。说是英国人来到后,移山填海,修筑道路,方建成为繁荣的都市。于是我心中对英国人发生了好感和佩服。回家和母亲谈起说了许多英国人的好话。岂料她大为生气。她愤怒地说:“好鬼!番鬼佬喇俾你食火脚腿就算好咯!”(粤语,意思说,什么好!鬼子不用脚踢你就好了!)当时我心想:她不识字,没有读过书,…  相似文献   

3.
于梅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当我问到于梅的情况时,小段居然反问了一句,令我很吃惊。她说:“你要打听哪个于梅?”“难道还有好几个于梅不成?”“对啊,”她说,“我知道有打工的于梅,拉广告的于梅,当报纸摄影记者的于梅,给我投过稿的于梅,最后是,给人做婊子的于梅———这话是别人说的。”“她们是不同的五个人吗?”“又是又不是。你到底想知道什么?”我多少明白了小段的言外之意,便笑着问:“我想知道她长得什么样?”“我就知道你准问这个。你们臭男人!我的回答是:无可奉告。因为没见过。”“我听你的话怎么这么别扭,酸溜溜的。…  相似文献   

4.
告别校门已经十余年了,喜欢读书的我虽然学无所成.但对书的热爱与钟情不但始终未减。而且买书的乐趣还与日俱增。当然。我买的书与藏书家相比实感汗颜,因此,说自己是在“藏”书.实在令人见笑。  相似文献   

5.
佛。”“主席怎么知道?”“你说她心善嘛。出家人慈悲为怀啊。”“您、您母亲也信佛吗?”我问。“我也喜欢母亲。”毛泽东说,“她也信佛,心地善良。小时候我跟她一起去庙里烧过香呢。后来我不信了。你磕多少头,穷人还是照样受苦。”“磕头不如造反。”“好,讲得好。”毛泽东点点头,继续散步,走过一圈,又停下问:“怎么样,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我低下头。怎么回答呢?唉,与其说假话落个虚假,不如闭上眼睛说真话,做个老实人。“不愿意。”我小声喃喃着。一阵难熬的沉默。毛泽东终于轻咳一声,打破了沉默:“你能讲真话,这很好…  相似文献   

6.
她30岁了,依然没有男朋友,事业耗去了她的青春。有人说她眼高,有人说她书读多了……闲话渐起。她感到很累,渴望有个家。她早早来到相约的地方,等着好友为她介绍的一个小伙子。“笃、笃—…·”皮鞋声踏地而来,循声望去,心竟猛地一颤—…·他真帅:大高个、国字睑、高鼻梁,特别是一睑的络腮胡子,更是一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形象。她感觉到这正是自己多年要找的心中偶像。“我来晚了。”他大方而不失礼节地向她伸出手来。“不晚。”她说着,伸出手去,手有些抖,她好心慌,保什么呢?她也搞不清。公园的景色真美。花争艳,鸟争鸣,幽幽…  相似文献   

7.
“今晚干嘛?”“看电视,还能干嘛?”“要不到我家打麻将?三缺一!”“行,吃了晚饭就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云南省嵩明县青年李秀辉却与书无缘——家里没什么书籍,也没有报纸,偶尔有两本《女友》、《知音》、《打工妹》、《故事会》之类的通俗读物。以上对话发生在读书日当天下午,李秀辉准备吃完晚饭就直奔朋友家里打麻将。“反正输赢也就那么几个钱,这回你赢下回我赢。不然还能干吗?没其他活动可以消遣啊!”  相似文献   

8.
笑不笑由你     
不及女佣丈夫看着太太骂完女佣之后,对女佣说:“你不要生气!我和你都是一样的命运2”女佣说:“先生,你哪能和我一样,我一点也不怕她,我已告诉她明天起不干了,你敢不干吗?”(高伟辑)妙答妻子噪唤不休,在关灯时又问:“喂,家里窗子、液化气瓶都关好了吗?”丈夫极有  相似文献   

9.
一把废钥匙     
每周五为县长接待日,今天已经中午十二点过了,还有一位老太太静静地坐在接待室的最后一排椅子上等着。秘书小江附在我耳边说:“她是一位疯子,最好别理她。”她两鬓斑白,颈部僵硬着坐在我对面,急切地说:“县长同志,我依理依法找政府,天天都来,却没人理我,我只好直接找您了!”我不解地望望小江,这老太太很正常嘛,怎么会是疯子?“县长同志,您评评理,中央直接给了我一套新房子,可到县上却落实不了。政府还是不是人民的政府?再不解决好,我要直接去中央……”第二天,老太太直接推开了我的办公室……第三天,老太太仍坐在我的…  相似文献   

10.
张小姐是我的一个朋友,人较瘦弱。她虽然长得五官端正。但是面色苍白,连嘴唇、指甲的颜色也是苍白的。在一次闲聊时,我为她搭了脉,觉得她脉搏细而无力:又看了她的舌头,舌质较淡,我说:“你是不是经常觉得头晕、手足发麻,容易失眠,还动不动就心慌?”她一听,连忙称是,问我怎么会知道。我说:“中医看病‘望而知之谓之神’,从你的表象看来,是典型的血虚证。”  相似文献   

11.
排名     
我在家里排名第一,顺序是我、妻子、孩子,这是户口簿上的排法;还有另一种排法:孩子、妻子、我,这是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排列法。无论怎么排,妻子都屈居第二。妻子也有不满的时候,问我她为何就不能排第一?我说你实际就是第一,我说电视上你都见到了,无论什么规格的会议,总是以首长为中心,其他官员在首长左右依次排开,你就是我们家的“第一”,就是我们家的“首长”,左边是我,右边是孩子。妻子一乐,马上打发我去洗碗,说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她是在行使职权,我只好开溜,说要赶时间到单位上班。到了单位,我排名第几呢?单位…  相似文献   

12.
读书是一种嗜好。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毛泽东同志知识渊博,特别熟悉文史掌故,他曾说:“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形容早年进湖南图书馆读书的情形:“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旁征博引,对答如流,也是源于他勤于读书,他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读书是一种乐趣。孔子晚年仍勤奋读《易》,以至于把编书成册的牛…  相似文献   

13.
很多朋友想读书,但是苦于不知道哪些书值得一读。一些人问我:“你怎么知道那么多好书?”其实,只要留心,要找到好书并不难,并且会发现好书实在是太多太多,穷极一生都不可能读完。这里,我介绍四种找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笔耕果     
曾记得25年前严冬的一天,我与一大批开山筑路打坑道的工程兵老战士,在大别山区的深山老林里,与军营告别。老连长樊炳元握住我的手说:“你从小读书,入伍前教书,到部队当文书,回地方后能再写书?”并风趣地说:“希望从报纸上见到你的名字。”回想那时,我确实经历了那么一段与“书”结缘的历史。1961年高中毕业后,18岁的我开始登上教坛,执教近3年。1964年12月,我报名应征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成了一名工程兵战士,不到3个月,领导上叫我接替连队老文书的名伤,结果,一干又是5年多。在这文书工作中,又经常与笔打交道,常…  相似文献   

15.
春节与小学的同桌好友相聚,她告诉我一个“小秘密”:每次考试前都闭着眼睛,祈求上帝保佑她考试考好,并愿减寿一年以酬谢保佑之恩。我半开玩笑地问她:“那你一共减了多少寿了?”她说:“大概三四十年吧!可能还没有,因为好几次考试并不顺手。” 我大笑不止。“你笑什么?”她一本正经起来,“现在宗教信仰自由,大人小孩都信这个。” 我再也笑不出来了,陷入了沉思…… “这个”是宗教吗?哪里跑出来一个要人折寿、献寿的“上帝”?“天道厚生”,凡宗教都主张善待生灵,珍惜生命。自咒、自虐、自残、自焚是反人性的行为,也是反宗教…  相似文献   

16.
这儿的“老虎”,不是森林中消失了的那种,也不是铁栅栏中没有了自由的那种。我说的是一个人,姓虎,全名叫虎良灿,大伙都叫他“老虎”。老虎是回族,人长得很帅,在云南电视台读书栏目任责编。当下的记者编辑圈鱼目混珠,谈话提问主持节目常会闹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比如把杜文秀说成“女英雄”,把川端康成册封为“大画家”。有时走在街上,稍不留神也会被某某媒体的某某记者毫不讲理地拦住,伸过一个话筒,开口就问:“你知道吗,今天是什么节日?”他(她)本来是希望你答出“电信日”之类的节日,可查遍祖宗八代的谱系,你家根本没…  相似文献   

17.
有人叫她“北京老太太”、“毛乌素沙漠上的北京额吉”,有人说她是个“傻子”,放着部长的房子不住,非要在千里之外的毛乌素沙漠上受这份苦。不管人们怎么说,她就是她,总是那么执著,那么忙碌,常年累月奔波在北京、呼和浩特、鄂托克前旗,象涓涓溪水默默地在毛乌素沙漠上流淌……她叫奇琳华,当地人都知道她是民族上层人士。伊盟的“大可奇”是解放前的贵族人家,她是地道的伊盟郡王旗西官府的二小姐。她从6岁在家读私塾,16岁到北京蒙藏学校读书。父母亲是蒙古族上层开明人士,对儿女管教很严。解放前夕,因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母亲和…  相似文献   

18.
“六米桥社区吧?我帮扶重返校园读书的女孩王珊,今年毕业了,上午她奶奶找来,恳请解决工作,你主动上门去看望一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陷阱     
曾经有人问我:认不认识她?我想说,不认识;又想说,认识。为什么如此矛盾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我的的确确一次也没有见过她。可对她,对她认识的人和围绕她发生的一切,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都说她很美很美。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一个“很美”,想必她已是美得可以了。而她竟拥有重叠在一起的两个“很美”,对于她来说,就不能不算是一种灾难。诸如红颜薄命、红颜祸水一类的褒贬就是专指。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一张漂亮的名片儿上。平日里骄傲狂放,自认“眼中有水”的一位朋友,将手中一张薄薄的名片儿翻转若干次,口中喁唱:“好一个…  相似文献   

20.
抓捕“入室盗窃?”老吴在电话那头问我,“你不会单单为这事打电话给我吧,应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怎么说呢,几天前我那边的住处也被盗过。我刚搬到这儿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我怎么想也不像是巧合。”“你没跟我说啊。”“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再说当时是半夜。”我说。“你都丢了什么东西?”“让我想想。那个小偷翻得特别仔细,不过好像什么也没拿,反正我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少了的大概就一个手机和两本书……唉,等等,书里面夹着一张电脑软盘。”“什么内容?”“我复制的犯罪报道之类的文章。”“你的朋友现在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