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酗酒、吸毒、赌博,是公认的破坏性的上瘾行为。你是否知道还有一种新的产生于信息时代的上瘾行为叫“网瘾”?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有这种症状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称作“网虫”、“网迷”。目前虽然还没有确定的权威标准来判定网瘾,但大量的调查结果证明,网瘾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是不可小视的。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网瘾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疾病,具体讲就是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20日,袁雪珍一纸诉状把谷城县石花镇F1网吧业主推上被告席,状告网吧业主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而引发一场少年弑父的家庭悲剧。媒体的目光因此再一次聚焦到2009年1月11日那场震惊全国的网瘾少年弑父血案。舆论众口一词,谴责网吧非法经营和暴力网游对青少年的毒害。然而,很少有人能走近弑父少年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酗酒,吸毒,赌博,是公认的破坏性的上瘾行为。您是否知道还有一种新的产生于信息时代的上瘾行为——网瘾。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有这种症状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称作“网虫”、“网迷”。目前虽然还没有确定的权威标准来判定网瘾,但大量的临床结果证明,网瘾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是不可小视的。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网瘾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疾病,具体讲就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无法摆脱时刻想上网的念头,出现网络操作时间失控,并且随着乐趣的加深,欲罢不能。这种心理疾病的原因可能是多种社会原因或心理原因造成的,比如有些患者是由于感情压抑、希望到虚幻的网上世界寻求解脱而逐渐上瘾的,有些人则是由于社会压力过大造成焦虑,想通过网上聊天得以排解,结果一聊而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4.
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其中青少午“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谁来拯救他们沦陷的灵魂?在武汉,一个曾不堪侮辱、冲动制造惊天事件而被学校开除,上班后又因受无辜牵连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最后痴迷网游而被贴上“坏孩子”标签的年轻人,在父爱的感召下,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竟以非常的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坏孩子”们,进行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非常对决,并因此赢得了成百上千家长的尊敬!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使用网络逐渐成为时尚。而网络在给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上网成瘾巳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网络成瘾的主客观原因以及网瘾的危害,提出了戒除网瘾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瘾”者矫治措施的合法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界定“网瘾”的概念入手,对目前我国矫治青少年“网瘾”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之合法性展开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网瘾”概念有被扩大使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反而可能会侵害接受矫治的青少年之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杨顺德,柳州铁路公安处治安大队民警,一名患了鼻咽癌的警察,1999年从办案第一线退下后,开始与青少年打交道,8年多来,他先后帮助200多名网瘾少年、问题少年戒掉网瘾、改掉恶习,重回正常的生活。在柳州青少年的心里,他是一个很让人崇拜的"明星"。  相似文献   

8.
“妈,你要不把我们送回网吧,我们就在这儿把你掐死。”小乾、小坤是双胞胎,平时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当母亲将他们从网吧带回家后,两个孩子竟然合力架起她,拿着刀对她说出了上述的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打开百度,在百度有关“网瘾”的帖吧里,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求救帖子让人震惊。正是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引发了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入手,就如何预防该类违法犯罪行为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9.
李志刚 《检察风云》2006,(12):63-65
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其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谁来拯救他们沦陷的灵魂?在武汉,一个曾不堪侮辱、冲动制造惊天事件而遭学校开除,上班后又因受无辜牵连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最后痴迷网游而被贴上“坏孩子”标签的年轻人,在父爱的感召下,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竟以非常的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坏孩子”们,进行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非常对决,并因此赢得了成百上千家长的尊敬!我能救孩子:因为我曾比那些“坏孩子”更坏!“杜教练,我儿子又要去玩游戏,我不给他钱,他就要…  相似文献   

10.
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几个有网瘾经历的家庭,记录下了这几个家庭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这些故事中,有的主角已经走出网瘾返回校园,他们的经验也许对很多网瘾家庭有借鉴意义。专家还深入分析了造成青少年网瘾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一些提醒意见。  相似文献   

11.
老公爱上“网游女”“怎么管,管得了吗?”一提起打网游的老公,幼儿教师张曼就有说不完的怨。“我老公的账户和游  相似文献   

12.
日前,舒城县公安局干汊河派出所接到干汊镇迎新村单身老人李某报案称2000元失窃,该所立即组织警力展开侦查,查获作案人系单身老人的邻居、年仅17岁少年张某。经审讯,张某承认自己偷李某2000元钱,是为了打“老虎机”赌钱用,随后张某被刑拘。原来少年张某迷上一种叫打“老虎机”的赌博游戏,嗜赌成瘾,起初是乘家中大人不注意偷拿点自家钱去打“老虎机”。谁知坑人的“老虎机”总是“喂不饱”,钱进去多出来少,加之家中大人已盯牢“荷包”,少年只好把手伸向左邻右舍家行窃,靠偷来的钱物维持赌资。今年7月6日,张某乘邻居单身老人李某不在家,撬开李…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发展,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显突出,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本文在分析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运用危机干预的理论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若干策略、技巧与方法,以提高网络成瘾者的认识和鼓励他们重建信心,增加他们解除网瘾的能力.文章还认为,在青少年多瘾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干预应辅以家庭干预、学校干预和社会支持干预,四者组成立体交叉式的防护网络,才能使干预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身披“励志”“矫正”外衣、机构资质参差不齐、收费高昂动辄数万、体罚殴打致人死亡……如此乱象在全国数百家网瘾治疗机构中屡屡闪现,本应是帮助青少年的戒网行为缘何成了另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15.
网络是个好东西,这没人有意见。但网络游戏是不是好东西?这个问题却大有争论。人民网2005年10月31日报道,“9月中旬,本报率先报道了网瘾防治问题研究者张春良准备为因沉溺网游《魔兽争霸》而自杀的13岁少年张潇艺打官司的新闻。该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记者最近了解到,张春良已经向天津的法院递交了诉状,目前正在等待法院确认受理此案。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但部分大学生在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下,出现了网络成瘾,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除了那些重度成瘾者应该积极寻求治疗外,一般成瘾者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来戒除网瘾,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向当今社会的全面渗透,互联网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它在丰富青少年工作学习生活、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如"网络成瘾"这样不容忽视的网络问题.网络成瘾已不仅仅是青少年个体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青少年的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16日,因美国广播公司(ABC)一档节目出现“杀光中国竭人”言论,美国华人在美国门宫请愿网——“我们人民”(Wethe People)上发起要求“ABC正式道歉”的请愿活动。截至11月6日,超过10万人参与该请愿签名活动。远隔大西洋的中国人通过互联网纷纷在这份请愿上进行签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络游戏(以下简称“网游”)产业链延伸广泛,网游市场商机巨大。围绕网游形成的庞大的利益网络,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产业链(如图l所示)。运营商连接了游戏开发商和销售网络。电信公司和设备供应商也与网游运营商产生商业关系:电信公司提供IDC(联网数据中心)服务,设备供应商提供服务器用以存储网游程序(包括数据)。与游戏衍生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网站、网吧和传统出版业也处在网游产业链中。我国特有的“外挂产业”也依存于网游产业链。其利益网络也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20.
上一期,我和大家讲到目前中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不得不引起家长们的重视。这一期,我将讲一下网络成瘾的危害及戒除网瘾的方法。生理危害与心理危害对于网络成瘾的孩子来说,网络不仅仅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的危害,还带来了心理上的危害。我先说一说生理上的危害,我总结了一个顺口溜:肥胖儿童行路难眼似斗鸡向上翻少白头还罗罗锅经常发烧伴失眠为什么说上网的孩子容易肥胖呢?很简单,他整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不活动,身体很容易发胖。另外,这十几个小时坐着,颈椎和腰椎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极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