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缅甸联邦的农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緬甸的農業改革,为几十年來对農業方面嚴重經济情况斗爭的結果,因此要適当詳細地說明这些情况为何引起以及農民問題何以發生。 1869年苏彝士运河一開辟后,由于大米对外貿易的擴張,發生了一个巨大的發展——就是下緬甸大米种植的特殊擴張,引起三角洲地區的開墾,並使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济为貨幣經济更進而为工業經济所代替。隨着这个發展的同時,發生有下列的農業問題:(1)農民負債;(2)土地讓与或是農民土地損失到非農民手里;(3)外地地主、地主及外國地主等制度的産生:(4)租佃期限及其地租、負債和租佃地享有权保証等問題。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七年一月四日,緬甸联邦共和國成立滿九年了。緬甸的擺脫殖民地枷鎖和宣告國家的独立是具有巨大歷史意义的事件。緬甸联邦的成立完成了緬甸人民反帝,爭取民族解放的長期和頑强的斗爭。緬甸走上了独立國家發展的廣闊道路。在緬甸宣告独立和成立共和國之后,國家面臨了与消滅嚴重的殖民地災难把國家經济从外國附屬中解放出來以及建立民族經济有關的巨大而複雜的任务。在殖民地的緬甸,絕大部分的工業是輾米業和礦業。一九四○年總計有1027个合財產調查的企業,九万个工人。在这些企業当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要正确理解緬甸工人階級在早期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必須卽使是簡短地述及在英國殖民統治时期,这个國家經济發展的性質,闡明緬甸社会中的最先進力量得以發生和形成的基本条件。众所周知,緬甸的被强迫归併于英國在亞洲的屬地發生于19世紀,是三次英緬战爭的結果。1824-1826年战爭的結果是英國夺取了緬甸西部和东部的某些地区。在1852年第二次英緬战爭以后,英國掌握了緬甸整个的南部。1885年英國强佔了緬甸其余的部分,緬甸政府的独立存在也告結束。緬甸在18-19世紀,直到被英國征服为止,其社会結構、經济、政治制度是封建的。緬甸  相似文献   

4.
这个編寫于1955年10——11月間的文件,当时是以兩篇論文的形式發表于法國的“經济与政治”什誌上的,在这次重版前,作者曾作了某些修正。但我們却不可能要求作者使所有材料都符合目前的实际。因为这正如在执行經济改革(使越南經济改造为人民經济)的人們与編寫材料的人們之間一个無止境的赛跑一样。一定的脱節是难免的。但越南外文出版局認为这对于这一專題的研究並無多大的妨碍。以下的篇幅僅僅槪要地介紹了1955——1956兩年規划的輪廓。最近1956年的國家計划已根据原规划所訂的指标又作了確定,補充,某些方面加以增訂。如果說1956年計划僅为兩年規划的一部分的話,这一部分却是标誌着越南國民經济進入計划階段有决定意义的一部分。同样地,第四期和第五期土地改革运动也已先后發动,并已解放了或正在解放着前些被封建或半封建所有制統治着的廣大新地區。……越南民主共和國外文出版局原註  相似文献   

5.
缅甸社会经济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緬甸人民進行独立斗爭,是为了緬甸取得完全的独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在爭取國家完全独立上最为迫切、最为首要的要求,卽在政治上取得独立,所謂國家的完全独立,除政治上独立之外,还应包括經济上的独立。緬甸在經济上的独立,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緬甸独立之前),整个緬甸經济被五、六家英國大公司所壟断、所操縱。战前在緬甸的外資  相似文献   

6.
土地改革是經济發展的主要因素,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亞洲許多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其經济大都建筑在農業上面。因此,經济發展自然应該从这个農業基礎上开始。泰國(而且也是亞洲几乎所有國家)在農業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土地改革問題。人們觉得,如果土地問題能够得到解决,就大有助于農業部門的改善。我們在着手考慮泰國所能進行的各种土地改革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土地改革”一詞的意义。有些經济学家和農藝学家曾把这一詞的解釋說成是一种改善土地所有者和佃戶之間的关系的企圖。另一派則認为土地改革是土地所有权的重新分配,目的在使无地的人獲得土地。第三种解釋則認为土地改革是擴大農業信貸,以期到达改良土壤肥力的目的。总之,“土地改革”一詞  相似文献   

7.
導言:緬甸的經济發展,在許多方面和爪哇的經济發展不同。爪哇的荷蘭殖民政府保护当地原住民的土地权,而緬甸的英國殖民政府则奉行一种自由主义政策,这种政策最后導致了空前的土地集中。不断增長的人口压力是爪哇經济發展的顯著特点,而緬甸則依然是一个拥有大片農業荒地的國家。政治上和經济上的依賴,在緬甸造成典型的殖民地冲突,这种冲突具有社会上和种族上的特征。由于当地原住民和印度移民間的緊張局面,情况更为复雜;这些印度移民是受英國殖民政府的鼓励來參加下緬甸肥沃平原的开發的。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們認为革命是为了解放生産力,那么,每当談到越南革命就必須把土地問題放在一个主要的地位。如果我們認識到,我國根本是一个農業國家,農民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那么,越南革命正如中國革命一样,在实質上也是農民革命。土地問題並不是什么新提出來的問題,而是老早就提出來的:在封建統治時期,土地問題表現在千百年來此起彼伏的農民暴動上面。在这个階段中越南的階級斗爭歷史过程,在越南民族与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之間的斗爭的同時,主要的是農民与封建地主之間的斗爭。土地問題沒有得到解决,農民革命不成功,那是因为越南社会还沒有新的生産  相似文献   

9.
泰國最顯著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經济上層結構建筑在農業的基礎上。泰國的外匯主要來自出售農産品。劳动人口中約有85%从事農業。这种对農村經济的重大依賴,使泰國对于可能擺在農業面前的任何問題,那怕是十分微小的問題,也不能不加以注意。类似这样的一个問題就是我們農村經济的貧困。这个問題有时当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問題。我國農民有相当大一部分过着經济上称为边际生存的生活,这是一个公認的事实。他們当中有許多人却生活在勉强維持生活的水平下面。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橡膠制度”的槪况近几十年來,在越南南方这塊廣闊的土地上已經演出了許多悲剧。受难者是窮苦的越南工人。制造悲剧的是殘暴的法國殖民主义者。在占地十五万畝面積的橡膠樹的影子下,已經出現了一种非常卑鄙齷齪的制度。这就是“橡膠制度”。橡膠制度殺害了成万,成十万的越南工人。無論採用这一种殘酷的手段,或是另一种殘酷的手段,其結果仍然是死亡。  相似文献   

11.
緬甸于1948年獲得了政治独立后,和印度一样,走上了消滅殖民主义的苦难遺跡的道路,走上了建設新國家的道路。但是緬甸是在比印度更困难的条件下着手創建民族經济的。本來就已落后的緬甸的農業和工業,在日本佔領年代就已陷于完全的衰落狀态。为了恢復这些部門,1948年通过了实际上沒有实施的國家的二年經济發展計划。1952年8月緬甸成立了專門會議,这次会議討論了建設「新緬甸」問題,並以「皮多塔」会議的名称載入史册。这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奴役和拉丁美洲反美运动的發展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是在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斗爭中壮大起来的。美帝国主义長期对拉丁美洲进行奴役和压迫,它主要表現在: (一) 在經济上进行殘酷的掠夺。美国以大量投資(1957年达一百二十二亿五千二百万美元,占外国在拉丁美洲投資总  相似文献   

13.
阿卜杜勒·拉赫曼及其在馬來亞的統治集团,在作为英帝國主义的走狗的同时,經过好几年同美帝國主义私下勾結,现在已經暴露出他們是美帝國主义在东南亞的头号代理人了。这就是拉赫曼在同美國官員經过三天会談之后,于1964年7月25日在華盛頓同約翰遜政府簽訂的协議的实質。美國毫不隱諱地同意要支持英國制造的“馬來西亞”陰謀的实現,要訓練拉赫曼的傀儡軍隊,并供应拉赫曼集团在其反对北加里曼丹政府和印度尼西亞政府的骯髒战爭中可能时刻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老撾是印度支那半島上一个內陆国家,人口約三百万。長期以来,由于帝国主义殖民統治的結果,政治、經济、文化处于落后的状态。为了爭取民族独立和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老撾人民数十年来曾經前扑后繼地同帝国主义进行了斗爭。  相似文献   

15.
(一) 封建社会是我國社会發展过程中一个必經的歷史階段。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見說:“既然說劳動人民創造了歷史,为什么不把封建社会、封建制度这些說法拋掉,代之以農民社会的說法呢?”劳動人民創造了歷史,这是業經任何一个國家的社会所証实了的真理。但是这样創造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却不能超出社会的客观規律。以我國的封建社会为例,当生產力才發展到用鉄犂和牛畜耕田而且一切劳動都是徒手操作的時候,則劳動人民的創造也只能局限在封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亞軍事領袖們在过去十年間所不得不操心的一个主要問題,是如何發揮軍人在國家政治結構中的作用,以滿足其政治上、經济上和社会上的种种愿望。印度尼西亞軍隊从來也不是一支被动的僱佣軍,它的革命淵源以及在1948年以后反对國内叛乱的連續战役已使其軍官們充分理解了國家政治。另外,作为一种非傳統的体制,軍隊已为那些出身低微,不能使他們在新共和國的政治、社会上層占一席地的男儿們提供了另一个晉身之階——这在1957-1958年还是一个短小的階梯——。1957年以后,这些軍官們有了公开參預政治的机会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一些將在这里論述)他們規避了夺取政权的办法而被迫代之以競爭政权的办法。誠然。对于大部份有政治傾向的軍官來說,意識到他們是在競爭政权的感覚还只是逐漸産生的。到目前  相似文献   

17.
日本曾經是一个軍国主义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战敗,日本壟断資本,包括国家資本和財閥資本,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战后初期,不但生产水平下降了,財閥組織也被迫采取分散的形式。現在,經过十几年时間,作为帝国主义基础的日本壟断資本,在美帝国主义扶植下和殘酷压榨劳动人民的基础上,已經迅速复活起来。目前經济高度集中,工业生产远远超过战前水平。日本壟断資本的主要部分有很大的發展,并形成与美国壟断資本密切勾結和受美国控制的卖国資本集团。战后,壟断組織与国家政权相結合,国家壟断資本主义的作用,比任何时期更为直接和广泛。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爭胜利的影响和社会主义陣营有力的支援下,印度国大党領导的民族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947年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正式将政权移交給印度政府。但是,由于印度的反英斗爭和反封建斗爭最后是以妥协結束的,在印度留下了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特别是經济势力)和封建  相似文献   

19.
当对德战爭于一九三九年爆發時,馬來亞在大英帝國战略中所承担的職能是生産橡膠和錫來供应战爭机器的需要,以及使英國能够以这些东西來換取在租借法案以前的那些日子里对進行战爭有重要作用的“美元”。真的,在報紙上的新聞報道中馬來亞被称为“美元的兵工厂”整个馬來亞的人力,都要被吸收到这項工作中去,卽使那些想回到本國去参加到軍隊中去作战的歐洲籍英國屬民为了馬來亞更需要他們的理由,他們也領不到出境証,离開馬來亞。  相似文献   

20.
奈溫在这篇講話里,談了五个大問題。其中提到工人生活,國内存在大量失業現象,國家經济政策,國有化問題。还提出保証,要做到人人有工作,由國家撫养幼童、殘廢者和老人問題。从經济政策談話中,揭示出緬甸目前物質供应困难,人心惶惶。最后提到“維护全民团結法令”,对宗敎問題表示了强硬态度。特此譯出,以供參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