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改革。在这场伟大改革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法制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正在保证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如何使社会主义法制更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能够与改革同步发展并不断完善,这里有许多法学理论问题需要不断深入地进行探讨;我们的法学理论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当前各方面的改革服务,以适应改革的需要,有许多制度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正> 历史上任何一次政治体制改革都对法制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都伴有法制改革。面对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我们也必须从一开始就认真地研究它对法制提出的要求,这是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础条件之一。笔者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法制要求,计有以下数项: 第一,更新法制观念摒弃陈旧的法制观念,确立符合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型法制观念,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法制观念,将如源头活水,浩浩荡荡地推动法制的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我认为应提倡确立以下法制观念: 其一,以“法治”代替“人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科技立法已在传统立法领域的僻壤下萌发嫩芽,科技与法制同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不断地向着其他社会领域渗透和扩散,并形成科技与法制的高度结合,但就全面性、具体性和衔接性而言,与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法制相比,我国的科技法制还很落后,还不能完全适合科技发展需要。因此,在改革、完善和健全科技体制的过程中,我国还应进一步重视科技立法工作,重视借鉴外国科技立法的优秀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七一,中央决定重新发表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篇讲话,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经验和十年动乱的教训,为我们提出了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实行改革的重大任务,是指导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几年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即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一件大事。小平同志从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实际出发,最近又指出:“政治体制包括加强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因为在我国,我们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5.
首卷语     
我国的法制和法学,包括诉讼法制和诉讼法学,建国以来,历经风雨,跌宕起伏,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诉讼法制,作为恣意人治和民主法治的试金石,在那极左的年代里,更备受摧残,谈不上有真正的诉讼法。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法制和诉讼法才开始拨乱反正,走上复苏发展的大道。今天,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并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从而吹响了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深入改革司法制度的进军号,也为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法学创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一个百花斗妍的法学新  相似文献   

6.
正在向纵深发展的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给法学理论界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如改革与法制的内在联系如何,法律如何保障和进一步促进改革等等,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改革与法制的关系密切,法制对改革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我认为还要重视改革与法制的比较研究。对改革与法制进行比较研究,就是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用比较的方法,从对国外、特别是社会主义类型国家改革与法制的比较研究中,得到有益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借以推动我国现阶段改革与开放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十年来的民族法制建设,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对自1957年以来在民族理论和政策问题上“左”的错误思想拨乱反正、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宪法对民族问题作出了原则的规定,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民族法制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如何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民族法制体系?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民族法制的内容和分类;民族法制的配套法律法规;完善民族法制体系;当前民族法制调整民族关系的重点等几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改革向经济、行政法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城市的改革也已全面展开。改革是健康的,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新的不正之风。这一方面与我们经验不足、干部的素质水平不高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法制工作未能跟上体制改革的步伐有关。往往是个别点的改革有成效,一旦全面推开就觉得缺少共同遵守的规定。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离不开法制。改革是涉及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实践中,往往重视了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却忽视了管理方法变革的同步配套,实践告诉我们,单纯用行政手段、政策精神、领导批示的管理方法,由于缺乏统一的、易于  相似文献   

9.
彭真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并分管政法战线的工作.对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出了卓越贡献。一、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已经从恢复时期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逐步健全和运用法制,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同时保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彭真同志在1953年《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指出:如果说过去在全国革命胜利后,我们进行的各项社会改革运动,是为了从三大敌人…  相似文献   

10.
庄宏志 《中外法学》1993,(3):28-34,38
<正> 自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形势不断强烈迫切地要求房地产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使房屋和土地使用权进一步商品化。最近三、五年以来,我国加快了房地产体制改革的速度,在房地产方面包括房地产抵押方面立法和实践都发展很快。目前尽管法制尚不完备,但已有良好的开端,为开展房地产投资经营、进行房地产抵押业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香港的现行法制,是具有殖民主义特征的资本主义法制,但这一特征不应成为我们借鉴香港法制中合理的东西或成功的经验的障碍。因为我们需要借鉴的只是那些有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内容,而不是照搬香港法制.笔者认为,下述几方面的内容,在香港法制中是颇具特色的,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法制与改革要同步进行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与法制两手抓的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指明了方向。我们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来研究新形势下的建设与法制两手抓及其相互关系,对加速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国法制走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每当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得到正确贯彻执行时,我国的法制就蓬勃发展;而当党的正确路线受到干扰、破坏时;我国的法制工作也就明显地出现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当前蓬蓬勃勃地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是指引、保障这场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邓小平同志今年元月指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需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不仅阐明了法制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紧密关系,并且阐明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法制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和法织形(?)等内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除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要深化经济改革加快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对如何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克服改革进程中的阻力和困难及时提出对策。总结九年来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当前关键是要加强和完善政府法制工作,把法制建设贯串于改革的全过程,以法制推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1998年7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进一步规范了庭审程序,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是显著的。但是,在进行改革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改革审判方式的基本原则一、维护法制的原则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是我国的基本法,其中,民事诉讼法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最基本的操作规程,是人民法院完成审判工作任务的基本法律保障。改革审判方式,是要改掉与客观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 3月 1 7日 ,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于此次修改 ,国外媒体评论其是中国法制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而国内司法界则一致认为其是在保持惩罚犯罪力度的前提下 ,侧重了对人权的保护 ,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因此 ,可以说此次修改是成功的。然而在刑事诉讼法修订后 3年多的时间里 ,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思想又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我们要保持法律的稳定性 ,但这并不妨碍法律界酝酿进一步改革刑事诉讼制度。事实上 ,目前中国是存在着进一步改革司法制度包括刑事诉讼制度的契机的。首先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民主的内容和范围在不断扩大。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唤醒和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意识。今天,民主之于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和遥远的呼唤了。但是,历史和现实也促使我们沉思:对于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民主和稳定的价值何在?它们的关系如何?民主、稳定与法制的关系怎样?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正确而安全的通道?怎样在法制的轨道上寻求民主氛围中的稳定和稳定基础上的民主?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所论只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制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在保持惩罚犯罪力度的前提下,侧重了对人权的保护,制订了一部基本上切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因此,可以说此次修改总体上是成功的。然而在刑事诉讼法修订后近4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思想又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我们要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但这并不妨碍讨论进一步改革刑事诉讼制度。事实上,目前中国是存在着进一步改革司法制度包括刑事诉讼制度的契机的。首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相似文献   

20.
<正> 1949——1989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四十周年,也是新中国法制发展四十年。四十年来,中国的法制经历了一段极其坎坷曲折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法制真正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前进的历史性转折。十年来,国家的法制建设在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在,我们正在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