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速公路声屏障降噪声场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速公路侧向有、无声屏障状态下的声场分布测试与分析 ,旨在揭示高速公路声屏障降噪声场的分布特性 ,为道路声屏障的声学设计及验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宋磊 《青年探索》2007,(4):17-19
依据"文化屏障"理论探讨了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指出文化屏障是造成学校教育不公平和社会下层子女学业失败的根本性原因,实行教育的多元化是跨越文化屏障、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北北京浅山区”作为城市后花园、山区门面,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目前,全市大力推动浅山区生态涵养保护工作,建议将此项工作提档升级为“北京湾生态带”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分布在城市各基础单元内的传感器对感知城市运行状态、发现城市运行故障发挥了重要作用。天网工程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可强化城市综合管理,为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但是天网工程无法对一些监测设置阈值进行报警,在事前防控问题方面存在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声污染作为  相似文献   

5.
司空见惯城市的围栏,谁都知道它是保障工程项目正常施工和旁人路人安全而有意设置的屏障.它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分隔意义表面看来单一,实则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声学原理对北京市区内分布在环路及放射状主干线上的 10座道路立交桥的声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城市新建或改建道路立交桥中声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庆行政》2011,(4):I0013-I0014
大渡口区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重点,下决心淘汰落后污染企业,出重拳整治次级河流,尽全力改善空气质量,大规模营造绿色屏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正平顶山市因煤而立、依煤而兴,是一座资源型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近年,市委、市政府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一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致富工程、发展工程,围绕生态廊道、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农田防护林、村镇绿化等八大重点工程,打造出了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平顶山  相似文献   

9.
各区县(自治县、市)环保局,市环保局经开区、高新区分局:市政府1998年发布的《重庆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90号),对我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标准进行了划分,但随着我市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开发(园)区不断增多,其所辖地域的声环境功能已发生了明显改变,目前的划分标准仍是按原声环境功能确定的,已不适应工作需要。为加强环境管理,保障开发(园)区的声环境质量,我局在各区县(自治县、市)环保局上报预案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林树森市长在中央电视台做客时说: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应该是生态城市。广州东南部有广阔的水网农田和海域.北部有成片的山林。我们要将城市的总体建设从传统的云山珠水跃升为大山大海的格局。今后.广州市将通过区域合作.在广州市外围建立一个大广州环状绿色生态屏障。他还认为.城市建设不能将草地.建筑等一块块地摆放在那里。新加坡的城市发展模式现在看着新鲜.但因是人工刻意造就.过几年就老化了。我们不想构造这样的“花园城市”……尽管节目播出时.一些城市已是灯火阑珊时。但中国的许多老百姓还是听到了他充满了睿智和信心的话语。  相似文献   

11.
新城区是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大多是在原城乡结合部发展起来的,是城市的扩大化。其在社会治安管理问题上,具有结乡结合部的特点,也表现出不同于老城市的一些新的问题和特点,加强对新城区的治安问题的研究,并找寻出一条适合的解决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成为新城区建设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快速路交通噪声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对青岛市东西快速路和山东路营运期的交通噪声实地监测,根据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了青岛市快速路沿线两侧交通噪声声场分布及交通噪声的衰减规律、交通噪声对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上敏感点的影响程度,为治理快速路交通噪声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司法鉴定行业协会是确保司法鉴定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各省市已经逐步建立起司法鉴定行业协会,但对其如何定位、如何运行等问题的认识尚不明确,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4.
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的物质载体。建立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是在微观领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是促进对外贸易转型,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迫切需要。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有助于加快企业出口通关速度、有助于进口国对配额及设限进口产品的快速识别、有助于产品销售等。当前加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纳入各省市战略规划,加快推进PEOP的国家品牌化。  相似文献   

15.
朱坦 《中国发展》2009,9(1):12-17
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农田污灌现状及其危害,揭示“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具体指标实现上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论述在没有充足常规水源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再生水农灌是农田生态修复的可行措施,提出把再生水回用农灌作为各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及其可行性建议,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陈兵 《中国发展》2008,8(3):111-115
针对我国当前“创新型城市”建设热潮,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并重点阐述了中心城市对促进科技创新的超越优势。文章揭示了中心城市地位对城市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中心城市不能有效释放其发展潜能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和分类,针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以及面临问题,并结合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在选择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作为城镇化的重点上存在控制论和市场论两种观点的分歧。代表主流观点的控制论认为,为了避免大城市病的出现,应该将中小城镇作为重点,而市场论则基于历史经验和城镇化主体自主选择考虑,认为应选择大城市作为城镇化重点。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我国城市的社会问题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这一现象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中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危及了我国城市社会的稳定,对我国的社会运行秩序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必须分析当前新形势下城市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和加强城市社会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