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插话(节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插话(节录)(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当谈到宪法草案的起草工作时,毛泽东说:宪法起草小组自一月七日开始工作,三月九日工作结束。起草小组进行了一度工作后,由董必武、彭真、张际春等同志组成了研究小组,还请了周鲠生先生...  相似文献   

2.
正1952年12月24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向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提议"开始进行起草选举法和宪法草案等准备工作"。据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1月13日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宪法。1953年底,毛泽东带着宪法起草小组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乘专列前往杭州,开始宪法起草工  相似文献   

3.
1954年3月初,毛泽东修改审定了《宪法草案初稿说明》,并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起草小组”的下款。这是一篇重要文献,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毛泽东和他领导的小组起草宪法的指导思想。《说明》在讲到国家主席问题时是这样写  相似文献   

4.
正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在调整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同时社会生活及主要矛盾的不断变化,也要求宪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这就需要通过制定宪法或修改宪法来保持宪法与社会生活的协调发展。一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统称为"五四宪法")。这部宪法从起草到通过,历时8个月零12天。从1954年1月9日起,毛泽东领导的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重新起草,小组成员是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这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宪法起草小组的工作计划给刘少奇并中央的电报(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五日)毛泽东少奇同志并中央各同志:宪法小组的宪法起草工作已于一月九日开始,计划如下:(一)争取在一月三十一日完成宪法草案初稿,并随将此项初稿送中央各同志阅看。(二)准备在二月上半月将初稿...  相似文献   

6.
正1954年的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的公布和实施,在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宪法从起草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历时8个月零12天。最初,陈伯达在1953年十一二月间写了一个稿子,没有被采用。从1954年1月9日起,毛泽东领导的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重新起草,小组成员是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这一稿,修改了七八次,后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7.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大法而离开冰天雪地的北国,带领宪法起草小组来到浙江杭州,住在西湖第一名园刘庄。主席和宪草小组在那里经过6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拿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供讨论稿,毛主席为这部大法不知倾注了多少心力。关于这部宪法的系统记述和研究已有专文,本篇仅将修宪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轶间采撷整理,以小见大,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21,(1)
西子湖畔,沿着北山路一路前行,找到北山路84号,一栋依山而建的青灰色二层小楼出现在眼前。正是这里,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治国,须有一部大法。”1953年12月,毛泽东率宪法起草小组成员乘专列离京赴杭。在西湖边,他们用了77个日夜,完成新中国第-部宪法草案初稿。因在1954年颁布.故称之为“五四宪法”。  相似文献   

9.
1954年9月20日,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北京诞生。北京的秋天是迷人的,但这一年的秋天,似乎因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而与往年更为不同。新宪法的起草是从1954年初开始的。一个由各个阶层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这项工作。毛泽东对这件事情更是关注。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刘庄,由他率领的起草班子正紧锣密鼓地工作着,一读稿、二读稿、三读稿顺利地起草出来了。在北京的刘少奇对此也极为关心。2月28日至3月1日,由刘少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的三读稿。3月9日,杭州的起草小组又提交了四读稿。3月12日、13日、1日,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0.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亲自带头起草了1954年宪法,了解此次起草的过程对研究毛泽东宪政思想和推进我国宪政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宪法起草工作及讨论的计划复毛泽东电(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六日)刘少奇主席:一月十五日电悉。此间同志同意主席所定宪法起草工作及讨论的计划,即将来电印发给在京各中委及候补中委,并要他们阅读所列参考文件。刘少奇一月十六日关于宪法起草工作及讨论的计划复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5,(2)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了要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如果没有制度的力量,不把规矩立好,经济再强大也会被打败。在毛泽东的力主下,1953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为了起草好这部宪法,毛泽东倾注了很多心力。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带着宪法起草小  相似文献   

13.
霞飞 《党史博采》2006,(5):39-45
从起草小组成员到中央文革大员姚文元连写两篇文章有“功”,江青、张春桥自然不会忘记提拔他。江青和张春桥共同向毛泽东推荐姚文元进《中共中央通知》(即后来的“五一六通知”——笔者注)的文件起草小组,毛泽东同意了。进入这个文件起草小组,对姚文元来说,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进入这个小组,就等于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会看到他工作,他也会及时了解毛泽东的思路,并参与毛泽东足以影响全国的政治活动。从此,姚文元不再是只限于在上海活动的小文人了,他开始经常参与中央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了。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4.
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讨论通过宪法草案记录(一九五四年六月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宪法起草委员会已经开了六次会议,今天是第七次会议,也可说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会前的最后一次会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应当把它所做的工作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报告,并把这个宪法修正...  相似文献   

15.
记者:1954年在制定宪法时,有人提议叫“毛泽东宪法”,被毛泽东拒绝了。有没有这回事? 胡绳:有这回事情。在宪法起草过程中,1954年6月毛主席曾经有一个关于宪法的讲话,讲了宪法的一些问题。最后他讲到一点,他说:“有人说,  相似文献   

16.
在原中顾委委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的书案上,始终放着一幅照片,那是1938年春节,谭启龙、黄知真、陈丕显三个红小鬼与曾山、刘英、涂正坤等领导同志的合影。这是谭启龙生平第一张照片,也是他最珍贵的一张照片。建国后,这张照片被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题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部分领导干部合影”,谭启龙特意请军事博物馆为他复制了一张,多年来一直珍藏在身边,因为它记录着谭启龙和曾山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7.
一部建国纲领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新中国的建国大纲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是一份具有国家宪法地位和作用的文件。当年,《共同纲领》的起草是筹备建国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周恩来亲自领导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承担了起草《共同纲领》的任务。周恩来与毛泽东动手专门为之撰写、修改、加工和完善,为《共同纲领》的出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共同纲领》在数易其稿后提交新政协第一次大会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为进行宪法起草工作,会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宋庆龄等32人为委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要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包括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等等,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十分复杂。与一般法律相比,宪法的制定有更加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法律规范要明确,文字表达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宪法的起草需要充分听取…  相似文献   

19.
在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江西永新籍谭启龙的书房里,悬挂着一幅张爱萍将军书写的四言诗:琼林翠海游兴浓,老来偷闲蜀道逢.大乱图治天府胜,选贤让能首登峰.这是张爱萍将军1983年5月下旬在四川九寨沟一座宾馆里书赠谭启龙的.5月的巴蜀,阳光明媚,万木青翠,花草芬芳,九寨沟更是风光旖旎,景色如画,十分迷人.一天,在此风景胜地一座幽雅别致的宾馆里,两位刚从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不期相遇,一位是曾任共和国国防部部长、素有儒将之称的张爱萍上将,一位是曾被毛泽东称为“放牛娃”、解放后先后担任过中共浙江、山东、四川等省委书记的谭启龙.两位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建设战斗、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老战友都为  相似文献   

20.
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1990年1月24日,陈云同志曾给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同志写过一幅条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同志说: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