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寻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 ,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时应遵循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 ,这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本质属性。但寻租现象的存在往往导致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 ,利益集团和一些自利的公职人员以公共利益为代价谋求其特殊利益 ,从而导致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本文主要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探讨制度非均衡状态下寻租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共生关系 ,指出“租”本质上内含于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之中 ,寻租破坏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又将导致新的制度非均衡。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实施是检验公共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和完善发展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其实施过程分为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结果和公共政策纠正,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通过完善公共政策实施中对政府利益的调控机制,规范政府利益主体行为,保障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结果、及时做好纠正.  相似文献   

3.
宋婧 《前沿》2012,(16):71-73
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机制.本文以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为依托,探讨了油气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也就是从法律层面上明确由谁来补、补给谁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油气资源生态补偿领域的理论研究、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全球化、信息化迎面而来,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群体日趋多元化.所有这些都对我国政府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重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公共政策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安排主要体现为政策文件与规章,制度目标侧重于生态利益的保障,缺乏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差异,实施结果背离了生态补偿机制协调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根本目标。目前生态补偿的制度需求集中体现在对经济利益的合理弥补方面,现行补偿标准偏低且缺乏差异化考虑,补偿方式单一难以持续性保障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有效供给。因此,有必要制定《生态补偿法》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通过立法从程序和权限两方面约束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限制甚至牺牲经济利益的行为,激励地方政府对生态补偿的投入,有效弥补私有产权主体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机制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和具体表现形式,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渠道。随着民主政治发展步伐的加快,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结果、维护自身利益。从公众参与机制的价值分析出发,可以看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从决策主体、制度、参与渠道等多个层面提出公众参与机制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的有效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无不涉及到群众切身的利益,其制定也必须充分征求民意,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切实反映。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中作出的权威性公平分配。政府机构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公平分配是通过机构和机制实现的,如果没有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和制度平台,那么,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8.
由于政策问题的动态性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共政策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政策滞后现象。公共政策滞后是政策供给与现实社会的政策需求不均衡的一种状态或过程,这种不均衡的长期存在会影响政策效率的发挥,耗费政策资源,甚至会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为了实现政策的预期效果,可以从政策制定、政策评估监控、政策利益表达、政策补偿等多方面予以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9.
李倩 《长白学刊》2011,(6):56-60
社会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中国当前社会整合滞后于社会分化,从公共政策执行角度分析主要在于:政策执行的公平性缺失影响社会的利益整合,公正性缺失影响社会的价值整合,合法性缺失影响社会的制度整合.因此,推进社会整合的公共政策执行选择可以从理想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无不涉及到群众切身的利益,其制定也必须充分征求民意,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切实反映。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中作出的权威性公平分配。政府机构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公平分配是通过机构和机制实现的,如果没有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和制度平台,那么,公平公正就变成一句空话。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政策制定如何充分体现民意?公众如何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这些都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吴东昌  田昊然 《传承》2010,(15):86-87
公共政策实施是检验公共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和完善发展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其实施过程分为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结果和公共政策纠正,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通过完善公共政策实施中对政府利益的调控机制,规范政府利益主体行为,保障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结果、及时做好纠正。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式及其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明 《前沿》2006,(4):175-177
公民虽然常常作为政策作用的对象而存在,但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对公共政策仍有相当大的影响,现代民主社会的政策过程不仅强调公民参与,甚至将其视为政策的基石。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民也有着强烈的表达自己利益的意愿。目前,我国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信访制度、听证制度、参与政党和政治团体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时期,以上多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方式难免有其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包含如下"理性"标准:效率标准、效益标准、公平性标准、回应性标准、社会价值标准;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困境有:政策悖论、结构困境、效果瓶颈。如果公共利益无法得以实现和维护,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将增加。完善公共政策,应解决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价值冲突、完善公共政策各方利益均衡机制、加强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的预期分析能力、完善公共政策问责制度、强化公共政策监督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征收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问题突出,农民利益得不到完全保障,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政策的历史演进及现行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农村土地征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将农地选择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测算体系进而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共政策是最敏感和最受公众关注的一项公共政策,它涉及到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等重要价值观。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突出表现为如何规范政府在市场环境中的功能和教育责任,奠定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利益分化和多元化并非坏事,是一个现存事实。重要的是要通过程序公正和社会参与的机制,通过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搏弈制定公共政策,防止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  相似文献   

16.
尽管公众和政策制定者试图制定并实施最有效率、最能解决问题的政策,但实践中,公共政策失败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制度体系由制度环境、具体制度安排和实施机制构成.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到底,制度漏洞和缺陷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成功的公共政策推动和谐社会构建,而失败的公共政策将破坏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转型引起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而转制成本是经济转型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转换面临的核心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而实现的强制性转型,制度转型的推动主体、执行主体、受益主体及成本负担的法律责任主体都是政府,政府不仅要负担弥补统筹养老资金支出缺口的责任,而且还要成为"老人"群体和就业群体养老权益的利益保护者,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安排不断地强化对民众的保护与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8.
龚小波 《求索》2014,(12):28-32
随着我国利益分化的愈加明显,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必然采用各种方式试图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利益集团发展程度低、参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议程的诸多消极影响。为了完善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影响,有必要拓宽利益集团表达渠道,提高利益集团实力的均衡程度,制定相关法律并加强对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利益诉求视域中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诉求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基本实现形式之一,从利益诉求的角度来审视公共政策及其价值取向,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公共政策的实质。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和利益实现等构成了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一般路径。其间随着人们对“公共利益”诉求的全方位深入,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蕴涵也日益凸现出来,并逐步引领着现代服务型政策范式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理论视角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亚海 《求索》2015,(2):114-119
宅基地退出制度的构建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规则设计,应当首先着眼宅基地权益主体的保护和尊重,从行为规则理论的角度分析宅基地使用上的权利滥用和权利懈怠情形,并深层剖析制度减损要素;同时,又聚焦社会公共福利的约束探讨权利保护的外延。从"公共政策理论"的视角探求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制度要素,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和正当的退出程序,从宪法规范结构完善的角度探求退出制度的制度体系化和保护方式,着眼宪法规范的"至尊性"地位,明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权益归属,并借此消除该机制建构中的"权利意识抵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