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犯罪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把针对货币的犯罪行为,列入了打击的对象,一些国家的刑法都辟专章专节将货币犯罪来规定。在罪名体系上,国外刑法将伪造、变造货币行为列为货币犯罪的首要打击对象,对变造假币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对取得或交付使用假币的行为有不同的规定形式。国外刑法大多将走私假币作为运输假币或输入、输出假币的行为处理,而我国刑法对走私假币规定为一种走私罪,对危害货币管理行为的主观目的明确予以规定。对伪造货币的预备形态进行惩罚,重视对外币保护,各国刑法对货币犯罪的规定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了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的立法表述,将自洗钱行为纳入处罚范围中,完善了洗钱罪的行为方式,加大了罚金刑处罚力度。因法益侵害类型的多样化,自洗钱行为入刑与传统赃物理论并不矛盾。从法益侵害角度出发,对自洗钱行为不能依据事后不可罚行为或牵连犯理论进行评价,应分别按照上游犯罪一罪、上游犯罪与洗钱罪数罪并罚处理。认定他洗钱犯罪时仍需证明协助者主观方面为故意,可通过刑事推定方式认定行为人对7种上游犯罪为明知,并结合罪数原理、共同犯罪理论及具体情境综合认定协助者罪数。  相似文献   

3.
4.
5.
试论持有、使用假币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珍 《法学杂志》2001,22(3):29-30
本文认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流通管理制度 ,其犯罪对象仅限于伪造的货币 ,在客体方面实施了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 ,数额较大的行为 ,持有仍然是一种作为方式的犯罪。  相似文献   

6.
试论洗钱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忠民 《法学杂志》2003,24(2):36-38
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洗钱罪的规定 ,结合打击洗钱犯罪的需要 ,借鉴联合国和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 ,我国刑法规定的洗钱罪应将贪污贿赂罪纳入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实施上游犯罪的犯罪分子本人对犯罪所得赃款、赃物进行清洗的 ,应定洗钱罪 ;在对犯罪收益没收上 ,采取混合没收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似文献   

7.
邢瑞 《行政与法》2004,(6):126-127
当前,洗钱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世界各国也在不断完善其立法,以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同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也表达了各国的共同要求。我国关于洗钱犯罪的立法和国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完善我国洗钱犯罪的立法也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关于挪用公款罪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款的具体使用用途不应当成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因为将公款的具体使用用途作为构成要件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合理性,而且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难题,严重影响对挪用公款罪的认定。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理解和认定已经从形式走向实质,甚至已经背离了“个人”应有的含义。挪用公款行为的本质在于徇私擅自支配公款,应取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规定,代之以“为个人利益”挪用公款,同时应将挪用公款的数额和时间作为挪用公款罪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相似文献   

9.
假币犯罪是国际公认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一种犯罪。市场现金流量巨大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控制机制失调是当前假币犯罪形势严峻的制度层面原因。预防假币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预防假币犯罪制度是适应当前反假货币斗争形势需要,提高预防假币犯罪工作的执行力、约束力的根本性措施。预防假币犯罪制度,具体包括联席例会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信息情报管理制度、物资技术监管制度、监测预警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刑法国际化潮流的影响下,我国的洗钱罪立法日益显露出诸多局限与不足.为适应反洗钱犯罪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我国<刑法>中洗钱罪的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建议,今后刑事立法的修改应扩大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对洗钱罪客观行为方式进行重构,同时亦应将实施上游犯罪同时进行洗钱者纳入洗钱犯罪主体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1.
洗钱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猖獗的洗钱犯罪,我国刑法第191条和《刑法修正案》(三)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也将其作为重点打击的锋芒所向。但是,关于“洗钱罪”的诸多问题,比如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犯罪对象、明知的内容和程度等等,在我国理论界均争议较大,可谓众说纷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有关洗钱罪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有必要加以厘清。一、“上游犯罪”范围的界定准确把握洗钱罪,首先应把“上游犯罪”的范围界定清楚。综观各国关于洗钱罪的立法,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的界定,大致有四种做法:一是将“上游犯罪”的范围限制为毒品犯罪。如1994…  相似文献   

12.
周利民 《河北法学》2001,19(3):139-141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用客户资金账外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是目前金融犯罪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犯罪。也是新刑法规定的一种新罪名。从罪名问题犯罪形成原因、对账外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的认定以及与其他犯罪的比较进行分析 ,以期达到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我国洗钱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发展,作为针对赃款赃物犯罪的洗钱行为方式也从银行金融机构扩大到非金融机构以及虚拟的网络空间,无形中进一步加大了查处和监管的难度.建议通过扩大上游犯罪的对象范围、扩大洗钱罪的主体范围,增加贪污贿赂侦查部门作为对贪污贿赂类犯罪洗钱的联合侦查机关,同时,可以通过完善网络犯罪的立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利用网络洗钱行为的行政监管、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以监测和发现异常交易等措施加大对洗钱罪的打击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国际犯罪与涉外犯罪、跨国犯罪之间虽然在起源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渊源,但它们在内容上并不具有同一或者包容关系,而是一种即相互交叉又彼此保持一定独立性的关系。只有当涉外犯罪、跨国犯罪具有"国际性"时,即它们的危害性达到国际刑法所要求的严重程度时,才能上升为国际犯罪。而在国际犯罪中,除了具有国际性的涉外犯罪和跨国犯罪外,还包括具有国际性的既不属于涉外犯罪又不属于跨国犯罪的单纯的国内犯罪。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traces the various imperatives gener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ney laundering panic of the late 1990s with the advent of globalization. If there is to be an attempt legally to regulate laundering, it (laundering) must be a relatively serious offence, and consequently the anticipated harm must be something other than complicity.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must aspire to being universal and watertight, and (because otherwise the policing costs would be too great) the professions must be recruited to that endeavour. Laundering must be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riminal justice and thus a force for the homogenization of criminal justice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This short overview of available statistical data on crime and penal systems in Scandinavia indicates that the level of traditional forms of crime in Scandinavia is on a par with or lower than that found in many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As elsewhere in western Europe, Scandinavia experienc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crime rates during the post‐war period—indicating that these recorded increases may have common structural roots. The 1990s witnessed a stabilization of theft rates, albeit at a high level. Increasing equality between women and men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reporting of violent and sexual offences against women (and children), making these offences more visible. The system of formal control in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police density; a clear‐up rate that has declined; above‐average conviction rates; the imposition of fines in a high proportion of criminal cases; and relatively low prison populations. The implications for crime polic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刑事犯与行政犯的类型划分已成为犯罪分类中的一个固定范武,如何在认知行政犯之本质的基础上设置行政犯的犯罪模式,这就不仅关系到刑法的控制效果,而且还关系到刑法的科学发展.作为"先抑后扬"的二元化犯罪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刑法上设置行政犯之目的诉求,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刑法谦抑原则,因而是行政犯之犯罪模式的理性选择.所以未来的刑法修正案应适当扩展二元化犯罪模式的存在范围,具体可以考虑在纯正的贪利性行政犯中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