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281名初一、初三和高一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年级的上升,青少年的自尊出现了一种下降趋势;(2)父母教养方式的得分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暖理解、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相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自尊的发展,降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专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对中专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内在关系。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青少年自信心的培养,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不利于青少年自信心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通过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未成年罪犯的调查,我们发现,未成年罪犯的家庭环境的总体水平低于常模,其中文化性、情感表达、矛盾性等因子的问题最为突出。未成年罪犯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也基本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表现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缺少情感温暖;缺少理解;过分干涉等几方面。说明未成年人行为发生偏差,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之间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初中学生的宽恕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Hearland宽恕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6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宽恕他人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八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宽恕他人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对宽恕他人有负向预测作用.父亲分量表中的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分量表中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对宽恕自己有负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初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宽恕他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阻碍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某市三所小学部分学生为被试,就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的关系问题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在情感温暖、过分保护干涉、拒绝否认等维度上,子女对母亲教养方式的报告明显高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报告得分,但在处罚严厉上得分低于父亲,且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等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社会期望男女差异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笔者采用上网成瘾测验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验。测查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7.
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笔者采用上网成瘾测验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验。测查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上网成瘾与非上网成瘾大学生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8.
以26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佛罗斯特完美主义问卷及自我妨碍量表,探讨了父亲教养方式、完美主义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父亲教养方式五个维度(不包括偏爱被试)中除惩罚严厉外,其他各维度均与自我妨碍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与自我妨碍存在显著负相关,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自我妨碍存在显著正相关。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担心错误、父母期望、行动的疑虑)与自我妨碍呈极其显著正相关。(2)复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教养方式通过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9.
研究和实践表现,青少年个性特征、行为问题与父母养教方式呈多项相关,尤其男孩的攻击性心理与母亲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度关注"、"纵容包庇"、"不愿肯定"、"惩罚严厉"等养教方式密切相关.由此,母亲要提高教养素质,完善社会责任角色和家庭角色.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按父母教养行为的三个维度(即父母的支持,父母的心理控制,父母的行为控制)来研究教养。大量研究发现,心理控制是危险的教养行为,而行为控制是积极的教养行为。父母支持则会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自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近期的研究也发现,教养行为各维度的结合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有特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对4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思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SES与父母温暖理解和干涉保护、创造思维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了学生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的影响后,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起补偿作用;(4)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表明家庭SES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父母温暖理解在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滞后的”补偿作用,但“同步的”压力缓冲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探讨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改造犯罪青少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杭州市228名高中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高中生父母教养行为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专制型、忽视型、溺爱型、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共5种家庭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方式下的高中生心理资本显著优于其他方式;2专制型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资本发展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高中为人生关键阶段,父母需要慎重选择教养方式,以利于高中生心理资本的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指导父母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父母教养类型与创造力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37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我国教养实践中存在三种父母教养类型:管教型、支持型和忽视型,支持型所占的比重最大,管教型次之,忽视型最小;(2)在父母教养类型对创造力的影响中,支持型教养类型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管教型教养类型居中,而忽视型教养类型最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研究者着重探讨了父母教养类型对创造力的影响及其对父母教养子女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青少年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生活无定向,行为无规范。一般认为,青少年之所以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与其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密切关系。钱铭怡等(1996)指出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更进一步,考察对行为模式有重要影响的归因特点与父母养育方式之关系,以期为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发展除受到自身影响外,还受到环境中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家庭环境纷杂度是家庭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还包含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被证明受家庭环境纷杂度的影响。对300名小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环境纷杂度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年级、户籍所在地和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差异。儿童问题行为,在性别、独生与否、年级和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的差异显著。2.家庭环境纷杂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都存在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均与儿童问题行为相关。3.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环境纷杂度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社会大环境、家庭资源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不良亲子关系又通过模仿、预言的自我实现、挫折——攻击、认知方式等途径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因而需要从社会大环境以及父母自身入手(包括态度转变、减少家庭惩罚和提高父母自身修养等)来优化亲子关系,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社会大环境、家庭资源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不良亲子关系又通过模仿、预言的自我实现、挫折--攻击、认知方式等途径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因而需要从社会大环境以及父母自身入手(包括态度转变、减少家庭惩罚和提高父母自身修养等)来优化亲子关系,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探讨与研究一般都是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揭示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教育上的原因。但是,在当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引起的,即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孩子一出生,就生长在大人的评价体系中,一个孩子的成长方向,很大程度上受着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的教养状况,父母之间对教养的态度,直接影响人在童年时期的性格、心理状况和自我评价。所以要重视不同教养方式与孩子成长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