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监狱系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有效遏制了监狱系统腐败现象的蔓延势头,但监狱民警违法违纪案件的发案率仍较高。本课题以世界著名反腐败专家罗伯特·克利加德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法学教授艾若·孟德斯各提出的“腐败方程式”的运行方式为着力点,紧抓监狱系统的腐败现象的源头问题,深入剖析监狱系统腐败现象的表现及其原因,探索治理腐败问题的有效对策,进一步推动监狱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纪检工作人员执纪中职务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执纪“腐败”现象举要近年来,我国的反腐败斗争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上自中央,下到地方都有不少贪官污吏中箭落马,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处,百姓闻之无不拍手称快。然而,就在这四面高奏的凯歌声中,我们却愈来愈多地听到了某些不谐之音。这就是: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执纪部门以违法手段进行反腐败的现象,即以一种执纪腐败来反腐败。概括起来,执纪中的腐败现象主要有两类情形:一类是执纪调查程序中的腐败现象;另一类是执纪处理中的腐败现象。(一)执纪调查程序中的腐败现象1在“联合办案”的方式下“超越法定程序”的执纪腐败在一些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反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反腐成效显著。仅去年就有6名省部级高官因腐败被判处刑罚。但是,腐败问题仍是人们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现在,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反腐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是繁重的。这表现在:犯罪人职务越来越高;腐败数额巨大, 令人瞠目结舌;以监督他人为己任、专事反腐的官员不断  相似文献   

4.
腐败的制度根源与从制度上遏制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要反对腐败,首先要弄清产生腐败的最深层次的根源,并从治本上下功夫,才能见效。本文拟就腐败的制度根源和从制度完善上遏制腐败作一些探讨。一、腐败的制度根源(-)腐败根源的理论误区。l、腐败与反腐败现在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话题。腐败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免。一些论者在追溯腐败的根源时,往往只限于从腐化者个人品质和社会意识中找原因。好心人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的形象,又往往把腐败只归咎于剥削制…  相似文献   

5.
现在,有些人喜欢把“腐败”比作”臭豆腐”,说是“闻”着臭而“吃”着香。说其“闻”着臭,我想是我们有些同志对各种腐败现象,心存反感,甚至深恶痛绝,每当听到或论及腐败问题,便少不了一番抱怨、痛斥,甚至咒骂;而这“吃”着香,却反映出个别干部虽然平时十分痛恨腐败,但在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中,立场却不够坚定,经不住各种好处的诱惑,当所谓的好处临头时,便把持不住,最终半推半就地笑纳了,而且品尝到了其中的香味。不是吗?当领导把乘坐多年的旧国产车换成进口豪华轿车时;当别人为了求己办事,把大大小小的“糖弹”送上家门…  相似文献   

6.
1997年4月23日至24日,来自全国部分省(市)部(委)纪检监察机关的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聚会江苏省吴江市,参加由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反腐败理论研讨会”。中央纪委副书记侯宗宾、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到会并讲话。会议由中央纪委副秘书长彭吉龙主持。腐败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思想的产物,我们党有能力解决自身的腐败问题,坚持公有制是遏制腐败的根本保证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的腐败现象仍然根源于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针对我国…  相似文献   

7.
徐喜林 《中国监察》2009,(14):34-35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同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相比较,将“紧迫性”换成“复杂性”是一个显著变化。这提示我们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腐败问题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不仅要从战略上坚决反对腐败,更要从策略上有效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8.
喻芳 《犯罪研究》2012,(1):46-51
当前中国反腐败的决心越来越大,所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大批的贪官落马群众拍手叫好;大案要案查处廉洁之风盛行;官本位思想逐渐由民本位思想取代。当一个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立时,腐朽之温床中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着,甚至孕育了“亚腐败”。“亚腐败”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容易让人们疏于防范,但是“亚腐败”一旦形成只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以确保反腐败道路的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反腐倡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是人类社会的痼疾,中国现在仍然存在滋生和蔓延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仍处于腐败案件的高发频发时期,腐败现象确有其普遍性、严重性、顽固性和极大危害性。中国共产党是反腐败的社会中坚力量,反腐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反腐败的力度尚未遏制住腐败现象增长的速度,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现在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机制,包括法制、监督、教育、物质保障等方面,使反腐倡廉沿着“依法治国”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郑瑛 《陕西检察》2002,(6):10-12
江总书记在去年“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这一论述,把反腐败抓源头工作摆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腐败问题也越来越难处理.那么,上哪儿去找治理腐败的原动力、上哪去找战胜腐败最值得依靠的力量呢?只能到人民群众中去寻找.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党只有紧密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不搞群众运动,但不等于不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反腐败工作机制中就有“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内容.腐败分子最害怕的是人民群众.因为腐败的最终受害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腐败危害的感受最深切,对贪污、行贿以及其他各种腐败现象最反感,对反腐败的要求最强烈,参与反腐败的态度最坚决.最近几年,在反腐败斗争中所查办的案件线索有80%来自群众的检举控告.所以,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腐败分子就难以受到应有的惩处,各种消极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过程中,结合我省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必须确立持久作战的思想。早在1989年,邓小平同志针对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一再告诫全党:“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这就告诉我们,反腐败斗争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经常的、战略性的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反腐败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一对一”的个体腐败,曾是大多数腐败分子惯用的伎俩。近些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腐败现象本身似乎也在发生着衍变。一种腐败新变种——集体腐败现象正在悄然生成,大有取代“一对一”的“两人世界”腐败格局之势,成为20世纪末腐败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正8月13日至15日,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工作组系列会议在北京举行。这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腐败问题是各国探索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腐败行为越来越呈现出有组织、跨国(境)的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亟须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借助各种国际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反腐败效率,共同打击贪腐犯罪,维护自身利益。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是建设廉洁政治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明确要求,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决不让  相似文献   

15.
董毅 《行政与法》2013,(4):7-12
腐败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难题。本文从当代比较政治研究的视野出发,认为制度建设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经济发展水平、权力结构与资源流动等因素都会对反腐败制度的运行产生影响。反腐败是一个长期过程,任何脱离国情与“毕其功于一役”的制度冒险都是不可取的。民主并非是反腐败的“万灵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腐败现象的暴露无论在范围还是在深度上都有较大增加。对此社会上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悲观论,认为腐败越反越多,与反腐败的初衷相背离,如此下去,反腐败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二是乐观论,认为腐败现象的暴露增加说明了反腐败的成效。其实,仅凭“腐败现象增加”就得出悲观或乐观的结论,并不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17.
李松 《政府法制》2009,(5):17-19
秘书腐败与领导干部腐败一脉相承,正视和解决秘书腐败问题,也是全面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陈栋 《法制与社会》2011,(33):251-252
腐败现象一直是我国社会痛心疾首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腐败现象呈现出新的特点:分布和蔓延范围更广,牵涉到的领域更广,跨国腐败案件日益增多等。这些新特点的出现使反腐败工作更加艰难。本文主要研究国家工作人员腐败。丈中对腐败的现象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目前国内腐败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国外廉政国家反腐败的法律措施作了介绍,借鉴这些廉政国家的反腐败法律经验,对我国反腐败提出些许建议,以期从法律上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9.
纪薪 《中国监察》2014,(6):26-26
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导致亡党亡国。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断加大办案工作力度,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必须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必须严明审查纪律,不断加强办案安全工作: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不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近年来腐败犯罪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化、有组织化、跨国化的趋势,腐败问题逐步国际化。单靠一国之力是难以解决腐败这一痼疾的,惟有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框架下,全面加强国际间的反腐合作,才能遏止腐败在全球的蔓延。从全球化视角透视当下腐败产生的原因、存在的类型、表现形式和新的特点以及反腐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就我国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国际反腐合作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