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效率又称效益,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1]司法审判活动中,因对诉讼过程中的相关阶段缺少相应的限制,导致诉讼迟延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诉讼效率。因此,如何提高诉讼效率已成为各国司法改革进程中普遍重视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法院为了解决诉讼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改革缺乏方向性指导,司法改革只是为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进行,而不是自上而下,从影响司法效率的法律缺陷、司法制度、法院组织机构等根本性问题入手,只是从争取节约处理每个具体案件投入的人力、物力,以腾出有限的资源去解决更多的纠纷方面着手。从整体上讲,我国司法改革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避免诉讼迟延、实现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应是司法改革依据的价值目标。本文将就长期困扰法院审判的送达问题而引起的诉讼迟延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效率居先———现代法的精神的价值指向”①,以此来审视我国的不起诉制度 ,与之相悖的地方很多 ,需要深入研究使之渐趋完善。一效率 ,也称为效益 ,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 ,即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 ,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② 任何按某种程序进行的诉讼活动从一开始便需要投入成本、支出各种费用 ,而国家从冲突的合法解决中所获得的效益却未必都能实现最大化。因此法律经济分析者认为 ,法律程序完全可以根据效益分析的方式确定其合理性 ,即可以以“交易成本”“投入产出”等经济范畴来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3.
论法的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法的效益郭宗杰一、法的效益概念的提出及界定效益,就其词源及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效益一词的经济学含义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显...  相似文献   

4.
司法资源是由法律关系为中心形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追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执行公正效果或以同样多的资源消耗求得最大的执行公正效果。提高执行效率,就要求执行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执行成本实现债权人的债权,要求执行  相似文献   

5.
效率,也称为效益,一般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具体表现为以最少的资源耗费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①公正与效率是司法特别是审判工作的永恒追求,司法效率低下与司法腐败一样,都会使公民丧失对司法制度的信心和信任。现实中,有些公民宁可违心地承受某些不法侵害的苦果,也不愿求助于司法保护而陷入旷日持久的诉讼泥潭,就是对司法效率缺乏信心的结果。所谓“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形象地说明了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相互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类案件的数量急剧增加,人们…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的效率价值和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效率的价值在法学领域中,效率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取得更大的效果"。社区矫正的效率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降低刑罚执行成本。刑罚作为一种重要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以效益为中心的经济体制,它决定市场经济刑罚观必然包含效益观。效益应当成为衡量市场经济刑罚体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要价值标准。刑罚效益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效益,是指立法者应用最经济的刑罚成本最有效地达到刑罚目的,使社会因犯罪遭受损失最小化,因而刑罚效益仍然是成本──收益的分析。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效益的含义是从一给定的成本投入量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小的成本资源消耗取得同样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效果。从刑罚体系的构造及刑罚执行等一系列过程考察刑罚效益,刑罚实质都是以成本资源…  相似文献   

8.
审判活动是由代表法院的审判员组织进行的。从心理学观点看,审判活动同任何活动一样,都是由心理所支配的,审判活动是审判心理的外部表现。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做好审判工作的必要条件。然而,如何运用法律,保证案件质量,提高办案效率,不仅同审判人员的政策法律水平有关,而且与审判人员本身的心理因素有关。研究各个审判环节的心理,对提高办案水平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审判公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审判公开原则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代主要国家实施这一原则的立法概况。文章认为,审判公开原则的意义在于体现社会对审判活动的民主监督,保障审判的公正性和平等性;文章针对我国的刑事审判程序立法,探讨了切实体现审判公开原则的立法和实践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诉人和刑事审判人员庭审地位浅析戴玉忠,高峰公诉人代表国家对罪犯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并对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履行监督职责;审判人员依法审理案件,行使审判权;二者的法律地位、职责,性质是由我国宪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定的。但...  相似文献   

11.
人类从事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即力求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率,得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法律诉讼程序的设计和运行同样存在有效利用司法资源问题。为了有效防止滥用诉权和诉讼资源的浪费,法院应当慎重立案和审理。诉讼手段本身并不意味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导致资源浪费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从经济学角度讲,诉讼成本包括直接成本、犯错成本、管理成本、伦理成本和机会成  相似文献   

12.
应杜绝法院审判工作中的泄密现象编辑同志: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其大量的审判活动必然会涉及到与国家相关的秘密,而且审判活动中合议庭及审判委员会对案件的评议记录等本身也是一种秘密。对于这些秘密,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负有保密义务。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庭审方式的改进,是人民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中心环节,因为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审判的公开、公正、廉洁和高效。所谓公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求审判活动在法庭上公开进行,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不能进行暗箱操作;另一方面,公开进行的审判活动必须是真...  相似文献   

14.
法官判后答疑制度是回应司法现实的产物,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具有实足的合理性。判后答疑既是审判者审判职责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审判者应尽的社会职责。判后答疑有利于全面贯彻审判公开原则,强化对审判活动的监督;有利于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知情权;改变了审判法官只管判案,不问信访的被动局面,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有利于畅通申诉渠道,提高审判监督程序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效益一词原本属于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经济效益原则强调的是,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经济学的这种效益观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同样可以用来对法律进行规范性和实证性分析,因为作为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法律关系。其核心内容权利义务关系本身,由一  相似文献   

16.
杨蓉 《中国检察官》2002,(3):52-52,69
效益一词原本属于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经济效益原则强调的是,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经济学的这种效益观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同样可以用来对法律进行规范性和实证性分析,因为作为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法律关系。其核心内容权利义务关系本身,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 法庭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场所。为了维护法庭的秩序,保障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或者若干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审判长主持法庭的审判活动,并且负责指挥值庭人员、  相似文献   

18.
法官中立是司法的性质与特征所决定。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特征。然而,人们以往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束之高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并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配套措施,从而为法官中立这一命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拟讨论如何把这一观念“物化”在审判过程中。 一、英美法系关于法官地位的规定 英美法系国家在刑事审判中普遍实行对抗式模式,刑事审判活动主要围绕控、辩双方的举证与相互反驳而进行的,法官(包括陪审团)处于居中裁判的地位。控、辩、审三方分别以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审判管理是法院管理中相对于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管理活动,三者是并列关系,可称为法院的三大管理,它们共同构筑成法院统一的管理体系。审判管理具有十分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及管理上的特殊要求,从内涵上讲它是指法院对直接围绕审判活动所进行的审判程序及辅助工作的管理;从外延上讲它包括立案、送达、财产保全、调查取证、排定案件(排定法官及书记员、开庭时间、审判法庭)、案件记录、庭前准备、审限监督、案卷归档等管理活动。审判管理从案件审理发展过程的角度,可以称之为审判流程管理;从管理对象性质的角度,可以称之为审…  相似文献   

20.
审判方式改革是目前整个司法审判活动中的重,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关注、研究和把握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追求、尤其是其基本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内容。模式、效用与成效等重大问题,也是评价整个司法审判制度与审判程序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探讨,研究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本文不揣浅陋,拟对此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看法并期抛砖引玉。一、树立程序价值观,追求程序公正程序,从法律学的角度看,意指为追求和达到某种目的而按照一定顺序、方式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