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别出心裁,获得了考生及公众的普遍好评。好在作文题的内容不长,为借题发挥,不妨抄录于后: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附圆形、三角形、半圆形、不规则图形——笔者注)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而何谓司法公正?不同职业阶层之间并未形成一个统一而完整的认识。由社会角色的不同导致的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和追求的不一致,说明了"司法公正"具有相对性,如何整合不同主体的"公正"观念似乎比空谈"公正"更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按照这条原则,以法官为代表的司法人员应该在审理各种案件的过程中正当平等地对待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该在审理各种案件的结果中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前者可以称为司法的程序公正,后者可以称为司法的实体公正,二者不应偏废。那么,究竟什么是司法的公平、平等、正当、正义呢?这些抽象的概念有没有亘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衡量标准呢?笔者认为为这个问题的回签应该是否定的。因为司法公正的衡量标准总是以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办基础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人类有不同的司…  相似文献   

4.
李晓龙 《法学杂志》2001,22(5):49-50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 ,任何真理都同时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重属性。如果我们把司法公正作为一个真理的话 ,那么它也和其他真理一样 ,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司法公正的绝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法公正的根据是绝对的。即要实现司法公正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客观事实是法官定案的唯一依据 ,没有已经发生的事实 ,没有反映这一事实的确凿证据 ,就不能定案 ,更谈不上维持司法公正了。而客观事实是绝对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更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有人认为 ,根据已经发生的事实 ,进行符合自然规律和逻辑规则的推理…  相似文献   

5.
论司法公正     
朱锡松 《法制与社会》2010,(35):137-138
司法公正是人类在迈向法制的进程中运用手段解决各类纠纷而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价值目标,但实现司法公正这一神圣目标却是一个复杂而又艰苦探索的过程,法律规范的价值取向和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追求,是评价司法是否公正的基本尺度,然而现实中孤立地论述司法公正难以获得深刻地理解。作为哲学上、法学上、伦理学上以及政治学上的正义,其涵义各不相同,并且即便在同一学科内也是百家争鸣。本文为了深入讨论司法公正,从司法和司法权入手,比较司法公正与司法正义的关系,得出司法公正应有的基本要求,并对如何保障司法公正制度实现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论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司法公正的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司法公正的对象包括各类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后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整体公正与个体公正的关系反映了司法公正的价值定位和取向  相似文献   

7.
论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指在司法活动中坚持和体现公正和正义的原则。司法公正不仅是司法活动本身的要求.也是实现法治国家的需要。在一个国家.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的因而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口。因此实现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改革司法制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公正司法的职能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合同的相对性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合同相对性规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现代合同法中的重要性;研究了合同相对性规则的内容,认为它是由合同主体的相对性、内容的相对性、责任的相对性三方面构成的;并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探讨了合同相对性规则的正确运用及在合同立法上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合同只对缔约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对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不产生法律约束力。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披露制度的确立也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10.
论证明的相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证明的相对性原理 ,是指在诉讼中证明结果与案件客观事实的一致性只有相对的可能性。证明的相对性原理决定于证明主体的有限性、证明对象的有限性、证明在时间上的有限性、证明程序和证明规则的确定性及证明标准的确定性等因素 ;证明的相对性原理对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效、举证责任、证明标准、和解、二审和再审等制度的设立都发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正确认识证明相对性原理 ,对建立和完善民事诉讼的有关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律师庞标状告“华北高速公路”一案,虽以一审败诉暂告一个段落,但有关高速公路该不该收费、该如何收费的争议,似乎并没受官司的影响而偃旗息鼓。高速公路的高水平收费和低水平服务成为舆论直指的话题。本次“大讲堂”请3位专家,以各自不同的学术背景,讨论这一话题,颇有见地。另外,继前几期刊登、讨论的有关“司法公正”问题,本期将再度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2.
论实现司法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实现司法公正是我国司法改革的核心问题。司法公正要求司法主体在处理案件时只服从法律正义, 保障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 司法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司法机关行使权力的质量,实现司法公正必先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难免滥用权力, 完善监督机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讲的司法,系指法院适用国家法律的权能。司法公正应是司法权威及价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至高确立,并为人们所普遍感知、接受和认可。绝大多数人认为司法公正应是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价值反映。笔者不反对这一观点,问题是程序公正和实体来自于什么样的法制环境?因何诸多程序和实体均公正的裁判却得不到社会和人们的普遍尊重和信任呢?这说明司法公正不单是在司法的本身,而肯定是另有其原因的。法学家马丁说得好:“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司法公正实现的相对性及启示——以司法审判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最重要的目标价值和理念。它的实现也是司法参与人员以及整个社会的普遍理想。但是,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司法公正只能在一定相对的程度上实现。公正实现的相对性理论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并给司法改革工作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所有权之相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的传统物权理论认为,所有权乃是所有人对其所有之物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绝对的、排他的、对世的最充分权利。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历史和现实都曾并且正在向我们展示,所有权从来不是而且永远也不会是绝对的。在人类社会迅速进步的今天,认识不到所有权的相对性,就无法理解现实社会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从而也就无从予以正确解决。  相似文献   

17.
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诉讼证明既是一种认识活动 ,又是一种诉讼行为 ,因此 ,除了应该遵循认识论的普遍规律外 ,还应接受程序法律和证据规则的调整和制约。认识本身的相对性和诉讼证明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不可能达到与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完全一致、绝对真实的程度。基于诉讼证明的相对性原理 ,应当重塑我国刑事诉讼中定罪判决的证明标准 :其主观标准可以概括为“法官内心确信无疑” ,其客观标准则为“最大限度地符合或接近案件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8.
刑法目的究竟是保护法益还是维护规范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不能一般化地进行讨论,而应当置于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下考虑.刑法目的具有相对性,可能在法益保护和规范维护之间转换.对于处在剧烈转型时期的当下中国社会而言,权利关系不清、规范有待建构、国民规范意识薄弱的现实决定了应当将刑法目的定位于对规范的维护.稳定规范是刑法的现实目的.在权利关系明确,国民的规范意识逐步形成,社会整体高度稳定之后,刑法目的可能从规范维护转向对法益的保护.刑法的法益保护目的就成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证明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又是一种诉讼行为,因此,除了应该遵循认识论的普遍规律外,还应接受程序法律和证据规则的调整和制约。认识本身的相对性和刑事证明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不可能达到与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完全一致、绝对真实的程度。基于刑事证明的相对性原理,应当重塑我国刑  相似文献   

20.
论司法公正与司法人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司法人员公正司法,是实现司法公正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以法官而论,法官的公正司法,必须着重解决三个问题:法官的定位与职权;法官的素质;法官的义务和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