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缅甸是一个石油丰富的国家,石油生产是缅甸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石油开采在缅甸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缅甸史书记载,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古蒲甘王朝,就在仁安羌(缅文仁安羌就是石油流成的小溪的意思)地区发现并开采石油。随着历史的变迁,缅甸石油生产几经兴衰。缅甸独立以后,石油工业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石油产量也有显著增长。1975年起停止原油进口,目前缅甸所产的石油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还有少量出口。缅甸石油工业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对缅甸石油工业历史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石油产量最大,年产原油约近一亿吨,储油量也占首位。据日本专家估计,储油量约在二十七亿吨到四十亿吨之间。其次为马来西亚,年产原油仅及印度尼西亚七分之一。菲律宾和泰国石油产量甚少,储油量也不大,但并不排除将来会发现比目前已知油田和油、气田的产量、储量更多和更大。新加坡自从二十年前开创石油工业炼油厂以来,已成为全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现将各国石油探采近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独立,开英殖民地摆脱英联邦独立之先河,但是,缅甸民族主义独立并不象历史学家所分析的那样,是缅甸民族主义者在战前就已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事实上,战后初期缅甸民族主义者的独立观念是模糊不清的,对独立方式也是不明确的,只是希望英国给予缅甸类似印度的"独立"模式.英国政府一意孤行,坚持战时制定的对缅白皮书,此事激怒了缅甸的民族主义者,成为缅甸走上脱离英联邦独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的缅甸农业木生农业基本情况缅甸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战前,稻谷产量曾居世界前列,平均每年出口稻米100万t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独立后,缅甸农业发展缓慢,直到60年代初才恢复...  相似文献   

5.
孟族是缅甸重要的少数民族,与缅族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缅甸独立前,两族关系较为和谐。在缅甸争取独立过程中,缅族民族主义者与孟族民族主义者共同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缅甸的民族权利。伴随缅族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孟族民族主义也开始兴起,造成了缅族和孟族关系的分化。在追求缅甸政治独立的共同目标下,民族诉求及争取独立方式的差异,使原本和谐的缅、孟两族关系恶化。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石油生产和消费状况对国际石油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在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又以俄罗斯的产量和消费量为最大。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石油工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勘探跌入低谷;采油设备陈旧落后而无力更新;数万口油井被迫关闭;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摆脱危机,俄罗斯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前景如何,本文拟就此作些肤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的对缅政策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改变.在国内和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开始与缅甸民族运动领导人通过谈判解决缅甸独立问题,加快了缅甸本部与山区少数民族的统一进程.英国对缅政策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缅甸战后的政治格局.一方面,以昂山为代表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抓住机会,以和平手段争取缅甸的独立建国;另一方面,自由同盟与缅甸共产党、少数民族的裂痕加深,终于在独立后爆发了内战.  相似文献   

8.
缅甸是东南亚地区面积广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缅甸人口3,700万(1985年),全国可耕地面积为4,583万英亩。不但耕地多,而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一直是著名的大米出口国。缅甸的矿产品种多,储量大,石油储量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柚木、宝石驰名于世。缅甸人民勤劳勇敢,发展经济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9.
一、东南亚石油工业近况 东南亚地区的石油工业,按国际标准衡量,规模较小,但是,它具有“老、多、活、精”等特点。“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文莱就是国际上的石油出口国,曾有“东方石油王国”之称,该国所产的石油,按人口平均计算,仅次于卡塔尔、阿联酋和科威特之后,居世界第四位:在东南亚是位于印尼和马来西亚之后的第三大产油国,所产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和新加坡,所以,该国可堪称为东南亚的老牌产油国。“多”:  相似文献   

10.
缅甸萨尔温江东岸形势与中国西南对外开放郭健初缅甸国内形势基本稳定以来,萨尔温江以东广袤的北掸邦高原成了各种矛盾的新聚集点。这是因为,萨尔温江东库不仅仅是当前缅甸民族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同时还存在着各种独立和相对独立的政治利益集团,以及困扰政府的毒...  相似文献   

11.
过去十年中,石油推动了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但它的显著成绩也不是石油所能单独造就的。每年递增百分之四的稻米产量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稍逊于石油,何况还有其他因素。1973/74年度开始的“石油繁荣”一下子将国际原油价格提高三倍,毫无疑问地使印度尼西亚获得巨额利润,解决了独立以来阻碍经济发展的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12.
缅甸佛教的现状李晨阳上座部佛教传入缅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封建社会,佛教一直长盛不衰;在佛教受压制的殖民统治时期,佛教民族主义是缅甸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思想旗帜。1948年缅甸独立以后,在吴努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佛教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缅甸和泰国...  相似文献   

13.
缅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但过去50年缅甸也是东南亚地区饥饿程度最高的国家。本文通过对缅甸独立后不同时期农业政策的背景、选择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缅甸外生工业化目标所引致的内生剥夺农业政策是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4.
缅甸的殖民历史使国家安全成为缅甸独立后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因素,也使得军方长期掌握缅甸外交政策的决定权。对军方而言,外交的核心目的在于保证缅甸主权独立完整,因而军方赞同并坚守吴努确立的中立、不结盟的外交原则。缅甸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其内忧外患的战略环境,限制了其外交政策的腾挪空间。由于不同时期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缅甸中立外交原则的具体实践有所调适和妥协。1988—1992年短暂弃用中立政策、"一边倒"向中国后,缅甸一直在努力摆脱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力争实现外交多元化。但是,缅甸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治理能力低下,当面临严重的外部冲击或内部危机时,往往只能依靠中国提供政治保护和经济支持,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外交的中立主义和多元化产生不利影响。民盟政府执政后缅甸的中立和多元化外交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5.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马来西亚的出口商品,橡胶和锡一直占重要地位。马来西亚联合邦成立后,建立了一些工业,因而也出口了若干工业品。到了七十年代,木材和棕油业迅速发展,产量激增。由于大力发展石油工业、特别是海底油田的开发,使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石油输出国。一九七六年,石油出口值已超过锡,占马来西亚出口商品的第三位。首位是橡胶,其次为木材。加上锡和棕油,这五种商品占出口总值百分之七十。进口方面,主要的是机械、工业品和食品。  相似文献   

16.
缅甸是一个族群状况复杂的国家,族群问题在缅甸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独立运动时期,缅甸各民族的团结被放在了首要地位,并通过《彬龙协议》相互约定独立后采取民族自治的联邦制。但是,独立后的缅甸政府却在联邦制和民族自治上有名无实,相反强调"一个种族(缅甸族)、一种语言(缅甸语)、一个宗教(佛教)"的强制民族融合政策,这直接造成了国内大规模的族群冲突。2003年8月缅甸政府推进民主转型以来,族群冲突依然成为阻碍民主转型的重要障碍,甚至还将完全逆转民主转型,如何解决该冲突成为当前缅甸政治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缅甸反政府武装与政府握手言和林锡星1993年10月,缅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克钦独立军同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举行和谈,后来沿泰国边界的克伦、孟和克伦尼(克耶)也分别同中央政府举行了和谈。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分别与单独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集团进行双...  相似文献   

18.
佛教对缅甸独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影响缅甸是一个信仰上座部佛教,历史悠久的东南亚国家。其国土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人D4233万(据1992/93年统计)。缅甸发展经济,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缅甸全国可耕地面积为1061.1万公顷,不仅人均耕地多,而且土地肥...  相似文献   

19.
截至一九八二年一月四日止,缅甸独立已经整整三十四周年了。 缅甸正在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根据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的新宪法,在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领导下,组织包括工农在内的全体人民,通过经济计划,去完成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缅甸人口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四八年一月四日,缅甸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吴努任总理。这个国家从一八五六年起到宣告独立,一直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在全国人口中,具有印度佛教文化的蒙古人种占大多数。种族和人种的多样性是人口的重要特点。缅甸基本上属于以生产稻米为主的农业经济,大多数人住在乡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