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兰 《当代亚太》2005,(6):39-43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灾后救援成了斯里兰卡各派政治力量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政府和猛虎组织都表达了搁置矛盾,携手做好救灾工作的愿望.这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海啸给斯里兰卡带来了难得的和平机遇.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猛虎组织不仅不能在救灾工作中与政府真诚合作,而且提出了建立联合救灾机制的要求,以控制国际社会提供的救援基金.  相似文献   

2.
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宣布解散议会提前进行选举是执政党统一国民党与在野党人民联盟之间权力斗争的继续。统一国民党将以继续推进和平进程和恢复经济为竞选纲领 ,人民联盟将以政府向猛虎组织让步过多为由煽动民族情绪 ,捞取选票。但两党都没有获胜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在菲南和平进程的两个阶段中,阿拉伯国家的角色经历了两次转变:从摩洛穆斯林的支持者转为双方谈判的中介人,从停火协议的维护者转为全面和平的推动者.它们成功地促成菲南局势从战乱转向和谈、从纸上和平转向实际和平,并促使菲南由局部和平向全面和平过渡.阿拉伯国家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原因在于它们拥有影响冲突双方的实力、公正解决冲突的立场以及由菲律宾的灵活外交策略促成的相互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1937年“7·7”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为止,历时8年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8年抗战中,作为当时代表中国合法政权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一方面进行抵抗,另一方面又和日本进行了频繁的“和谈”。如何理解和评价蒋日“和谈”?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中日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传统的观点认为,抗日战争期间蒋日“和谈”反映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在抗日战争中妥协投降、卖国求荣的反动本性。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蒋日“和谈”的性质有了进一步认识。抗日战争时期,蒋日“和谈”,固然反映了蒋介石集团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坚定性和妥协动遥的一面,但绝不能因此而不加分析地,把所有的“和谈”都看作是投降买国。我们不仅要看到“和谈”的妥协动摇性,而且也应看到某些“和谈”的策略性,战略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斯里兰卡和平进程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里兰卡种族问题是殖民主义统治的产物。独立后种族矛盾激化 ,并发展到国内战争。政府政策的偏差是其主要原因。目前正在进行的斯里兰卡政府与泰米尔猛虎组织之间的和平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使人们看到了斯里兰卡和平的曙光 ,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特朗普政府以来,在"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主导下,美国将"减少双边贸易赤字"作为其贸易协定政策的直接目标,在此目标导向下实施了退出TPP、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韩FTA,启动美日、美欧、美英贸易协定谈判等一系列政策活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协定政策及其实施增加了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扰乱了汽车及零部件等制造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加剧了国际投资环境和市场的不稳定性,对过去70多年来形成的全球贸易规则框架构成严峻威胁.拜登上任后,未对特朗普政府的全球贸易政策倾向有明显扭转,并有延续的意图.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时期生效的贸易协定进行了全面审查,认可美墨加协定作为美国新政府未来贸易协定谈判模板的地位,且从其加强与友邦和盟国合作的贸易政策导向来看,拜登政府会继续推进特朗普政府时期已经生效的美墨加协定、美韩FTA 2.0、美日贸易协定和美日数字贸易协定的合作深度,大力推进美欧、美英贸易协定谈判.  相似文献   

7.
李晓岗 《美国研究》2001,15(4):126-132
冷战结束后,在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付这类问题的方式往往是斡旋、促成冲突各方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等.实践表明,这种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冲突.美国凯特林基金会国际事务部主任哈罗德·桑德斯博士在<公众和平进程:通过长期对话化解民族冲突>一书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历,阐述了公众在化解种族冲突中的作用,并对公众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一整套可以具体应用的理论框架,为解决民族冲突、消除族裔隔阂提出了新视角、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缅甸反政府武装与政府握手言和林锡星1993年10月,缅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克钦独立军同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举行和谈,后来沿泰国边界的克伦、孟和克伦尼(克耶)也分别同中央政府举行了和谈。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分别与单独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集团进行双...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对朝鲜半岛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权 《当代亚太》2002,(1):30-34
普京执政后,加大了发展同朝韩两国关系的力度;实施了南北"等距离"的外交政策;对南北和谈的态度趋于主动;并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这必将对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形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印斯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辉明 《当代亚太》2005,(1):52-56
20世纪80年代印度插手斯里兰卡民族问题,导致两国关系倒退.冷战结束后,印度调整了对邻国政策,不再干预斯里兰卡民族问题,印斯关系逐步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