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信仰是西方意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意识的一个阶段.上帝是人类语言和智慧无法表达的理想,是所有道德的样板和灵感的来源.法律不但是权力工具,同时也是正义工具,原因在于法律与权威及威望密切连带.宗教、道德、法律是社会控制最重要的三种手段,而在西方社会,这三者曾经长期交融成一体.法律的尊严源于它的合法性论证的基本的基督教道德律,而基督教道德律昭示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又有一个终极命运的未来,信仰的并不是作为实用权术的法律规则体.  相似文献   

2.
"超人"学说是尼采分析了欧洲19世纪"堕落"、"虚无"、"颓废"的特征后,为治愈西方文明衰落而开出的一剂药方,也是为人类设计的一种"理想目标","超人"学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尼采深受19世纪中后期蔓延起来的悲观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漫长的中世纪中,基督教一直是欧洲人的精神支柱,但自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文主义对上帝几番征伐,特别是19世纪细胞学和进化论的建立,揭穿了上帝创造人类的神话以及人类原罪的训条,导致了人类对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3.
洛克在继受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观点的基础上,基于上帝的神圣启示和人类的正确理性,提出了个人自然财产权理论:他认为源于上帝恩赐的原始共有财产权和源于个人劳动的私有财产权都是人类应有的自然权利.同时,作为近代个人主义文化思想的直接产物,在其个人自然财产权理论上,洛克对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的观点作了重大发展,他认为私有财产权产生...  相似文献   

4.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一句犹太谚语。其意多歧,但“发笑”而不是“发怒”,至少说明,即使是上帝也往往对人类的思考持赞许的态度。思考可以减少盲从,思考可以理智地生活,思考也可以使人们相互理解,和谐地共存于一个蓝天下。历史是有含金量的,这绝不仅仅是说新世界需要科学  相似文献   

5.
关于“罪”的人性学说及以此为基础的救赎史学是尼布尔基督教现实主义思想的基础,他认为罪来自人的本性自由及其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这种超越导致了创造与毁灭的并存,而它贯穿于世界历史之中.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骄傲,因为正义只能通过均势来实现.世俗世界的道德不可避免具有相对性,只有上帝之爱才能克服这种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人类有意识追求的目标.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因为人类的利益和目的是人类活动的杠杆,人不可能脱离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而存在,人类社会也不可能离开人的利益和价值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斌  宋晓明 《理论前沿》2004,19(24):17-1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而且也是社会一切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对于究竟为什么应坚持“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等问题还存在很多混乱思想,有必要澄清。1.“以人为本”体现“人是目的”和“人是手段”的统一。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以物为本是对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可以说是神本时代,人们相信,人们的权利是上帝赋予的,人的价值不在人自身,而在于上帝,…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西方社会的治理模式 现代西方文化均认为,除了现实世界外还存在着一个超自然超现实的世界,那就是上帝的世界。上帝的世界虽然不是人类施展能力的地方,但却是能够把握人类命运的地方。对于人德行、道义的推崇及其人品、质地优劣的评价都是上帝的专署权,世俗人等不得参与,也不可能参与。  相似文献   

9.
当代哲学下的语言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语言的本体特征。 1.1 语言工具论——传统语言观的产物。 传统语言观是一种工具化,即“表征主义”。中国传统语言观认为“文以载道”,语言只是“载道”的工具,因为语言仅是工具,所以语言成为“道”之附属物,可以“得意忘言”,语言因此而变得可有可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共产主义信念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是纯粹的人类理性成果,而宗教信仰则是另类于理性的人类智慧。马克思对宗教与哲学这两种意识形式作了明确区分,即"来世的智慧"与"现实的智慧"。黑格尔则混同宗教与哲学的不同,导致理论上的窒息,使其哲学的核心概念"绝对理念"成为上帝的代名词。宗教与共产主义分属于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二者之间混淆性质则两误,明晰界限则互济。  相似文献   

11.
《上帝之城》第十八卷中,奥古斯丁在“以色列”和“巴比伦”的主题下阐释了世界历史观念,这是古代作家第一次清楚地论述世界历史观念,它改变了古代社会的民族史观.奥古斯丁以为所有的历史都是救赎史,而救赎史乃是以上帝在历史中的行动尤其是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为其前提,历史则是有位格的记忆.世界历史根源于历史的位格本性,基督教会而不是民族国家将成为世界历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揭批法轮功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邪教对社会的危害。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有必要在理解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帮助善良的人们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别要帮助青年远离邪教。本文介绍发生在美国的邪教——撒旦教,希望有所警示。一、撒旦教的缘起及其教义。教旨所谓“撒旦教”是信奉撒旦魔鬼的宗教,它套用基督教“沦落天使”的理论,即在基督教的传统理论中,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他创造人类之前,先创造了一批天使。正如人类必须接受上帝的考验,天使也要接受考验,凡被认为是对上帝信心不足,或者是违逆上帝的,…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西方的古希腊还是在中国的先秦时期,人类都已经开始了对语言的重视.亚里士多德《诗学》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史上一本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也论述了关于语言的一些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是思想产生的媒介,诗的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亚里士多德的语言观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钟芳 《人事天地》2010,(34):1-1
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夫看到上帝说:“仁慈的上帝!您可不可以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有大风雨、烈日和虫害?”上帝说:“好吧,明年不管别人如何,一定如你所愿。”第二年,这位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了许多麦穗。因为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虫害,麦穗比平常还多了一倍,农夫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要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以外,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是人类交流方式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非主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的变异,而网络本身则是促成这种变异的催生剂,是这种变异了的语言存在的空间.网络语境是促成语育发生变异的客观因素,它具有时空的任意性、非语言交际手段的缺少、中语境的虚拟性三个重要特征.网络语言变异的方法和形式,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归纳总结,一是词汇,二是语法.网络语言的变异对语言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规范的呼声相当高.不过,由于规范网络语言的工作难度大,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必要的认知工具。语言表达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的结果,它们记录了人们的认知过程。而与此同时,语言中的基本要素,如:语素、词语等,也参与了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这些认知功能包括:指称功能、类化功能和区别功能。  相似文献   

18.
传统修辞学把隐喻看成一种修辞现象,而现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它深植于人类语言、思维及文化中。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大部分音乐超越了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进行着相互间的交流.音乐的作用是多重的,表现在娱乐、教化、健身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启蒙运动以来,渐渐形成了理性至上和人类自我中心主义,与此相伴随的则是"上帝死了"的信仰危机,现实中常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道德危机。确立道德的标准不能完全依赖理性,而应以理性与信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宗教的本质和特征决定其能够在道德建设上做出特有贡献,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能够实现相容共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