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务员财产申报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国家公务人员及相关人员依照法定期限和方式,向有权机关如实申报其财产状况及变化,并接受有权机关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随着公民社会的日益成熟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纳入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韩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总结韩国在推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中的基本经验,以为镜鉴。韩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提出较早,但因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有效实行。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韩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才得到不断完善。韩国经验表明,财产申报和财产公开应以高级公务员为重点,政治领袖的垂范推动与舆论监督是推进财产公开制度建立的动力,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及设立有效的监督执行机构是财产申报制度得以落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行财产申报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行财产申报受党纪政纪约束,并未制度化和法律化,有诸多因素制约着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本文认为,在法律层面,公务员法、刑法以及政务信息公开条例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使之为财产申报制度提供法律依据;在制度层面,公务员工资制度、个人信用制度、金融实名制度必须加以完善,使之为财产申报制度提供技术支持;在认识层面,官员对财产申报制度存有的不合时宜的观念亟需更新,同时党和政府必须在战略上和策略上对财产申报的不同认同倾向加以协调,以期达到新的制度认同,从而推进财产申报的制度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郑有荃 《传承》2012,(18):20-21
建立健全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预防和惩治腐败。在政治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的同时,推行渐进式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方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全国各级公务员的财产申报,最终从法律上成功构建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3,(5):52-52
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最早起源于瑞典。早在18世纪,瑞典人就有权查看首相的纳税清单。而英国则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全球得到大范围推广,则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美国1978年通过的《政府伦理法案》,对立法、司法、行政机构的官员统一做出规定,所有官员必须填写统一的财产登记表格如实报告财产收入。  相似文献   

6.
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研究论证建立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方面的法律制度”。本文拟从行政伦理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一、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行政伦理法制定位所谓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通过行政伦理立法,要求公职人员在任职之初、任职期间,在规定的时间以及离职之后的一定期间内向相关机构报告或公布自己及共同生活的亲属的财产状况。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于1766年首先在瑞典施行。1883年,英国《净化选举与防止腐败法》规定,各候选人在选举结果公布之后,必须按照规定申报其竞选中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并向社会公开。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则是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行政伦理法制化开始。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3,(10):58-58
韩国自1981年制定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韩国公职人员道德法》以来,先后于1987年、1988年、1991年和1993年分别进行了四次修订。该法第二章为财产申报公开,第三章为礼品申报,第四章为限制退职公职人员就业。主要内容是:第一,明确规定申报义务主体。该法将财产申报主体称为“申报义务者”,表明该法列举的十一个方面的国家公职人员向有关部门进行财产申报是应履行的义务,带有严格的法律强制性。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8,(6):47-47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7月底签署了一项反腐败计划,以加强国家的反腐败力度。该计划将扩大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范围。其财产申报制度涉及海关人员、军人、警察、法官及候选法官,这些人员必须定期申报自己的财产情况。相关部门如对官员申报的结果产生怀疑.可对其财产情况展开调查。据此反腐败计划,国家机关中将设立内部举报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完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申报制度是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财产申报制度.既有的财产申报规定存在申报范围过窄、申报监督缺位、法律权威不够、配套制度欠缺等一系列问题.为完善我国财产申报制度,有必要落实申报责任,强化申报监督,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优化申报材料管理,最终逐步推进,推出权威的财产申报立法.  相似文献   

10.
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辩证反思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慈 《桂海论丛》2009,25(5):38-42
新疆阿勒泰地区出台"阳光法案"并据此如期公布官员财产,由此而成为全国瞩目的中心,有人誉之为"阳光法案"、"破冰之举".也有不少人称其为"有限公示"、"政治做秀".无论如何,人们期望能借着阿勒泰地区的"廉政之风",加快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立法步伐,推进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化进程.因此,通过对阿勒泰地区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进行辩证反思,不断完善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将有利于预防官员腐败、促进我国的廉政建设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刘英团 《政协天地》2012,(11):58-59
官员财产申报不是什么新鲜话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荆,官员财产申报公开,一直处于被持续关注的范畴。十八大期间,代表俞正声和汪洋就财产申报制度的表态,成为网友的关注点,这源于对国家政治昌明的良苦用心与不懈期待。  相似文献   

12.
构建系统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能一蹴而就,且单独实施该制度不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要在实践中存活下去,就必须依靠相关配套机制发挥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相关的配套机制,具体而言,包括建立科学的资产评估制度,完善金融账户实名制,实行金融电子化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国外反腐败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建立了有效的现代反腐制度,主要有利益保障制度、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财产申报制度、惩治性法律制度和在野党的监督制度。国外反腐败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对我国的启示是:建立我国的适薪养廉制度,完善防止利益冲突的法律制度,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完善惩治性法律制度.完善参政党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及其制度建设成为学界和社会持续热议的话题。世界各国反腐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是公认的“反腐利器”。从长远计,我国应该尽早出台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以此建立完善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15.
慈溪廉情公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小康》2009,(4):26-27
晒家底的核心在于申报的内容公之于众。但只是要求公务员申报财产,而不对外公布接受公众的监督,那么财产申报制度就变得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八条指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职位设置。根据我省实施公务员制度入轨阶段的要求,进行职位设置已被提到议事日程。 要进行职位设置工作,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职位了职位,是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即上级组织分配给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它包含三个要素:分配的,不是个人随意确定;适当的工作量,不能过多或过少,赋予了职务和责任,也应有相应的职权。总之,职位是职务、责任、职权的集合体。 在推行公务员制度中职位设置既是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10,(3):4-6
日前,有消息传来,重庆市要在部分司法机关领导干部中率先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与此同时,在全国人代会召开前夕,亦有重庆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将连续提出建议,对公务员财产申报这一事件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18.
雷达 《人大建设》2010,(5):46-46
瑞典是世界上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并配合有其他的信息公开制度,这使得瑞典官员就像是“接受着阳光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财产申报发展至今天,在我国仍处试点阶段,举步维艰,这不仅有客观因素还有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基于财产申报主体的多重角色冲突,公务员隐私权和公民知情权的冲突,宪政与民主观念的薄弱以及对风险可能性的顾虑等。为有效化解主观方面的阻力,首先公务员队伍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对财产申报的认同度;其次要完善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同时保护公务员隐私权;第三要加大违法成本,对违反申报制度者处罚的同时惩戒滥用知情权者;第四应采取自上而下推行策略,高层率先垂范的同时地方逐级扩大,推动公务员财产申报的早日实施。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4期《民主与法制》载《“房叔”,义揭了官员财产公开的伤疤》,读后发人深省。“房叔事件”再次凸显了推进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公示的必要性。民主政治,选举第一,没有普遍平等的选举,民主政治就是空话;确保干部清正廉洁,财产申报第一,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缺位,反腐倡廉底气则不足。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被称作“阳光法案”和“终端反腐”,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实践证明,财产公示对防腐虽然不是“万能药”,但的确是一剂“良药”。此项制度不可能完全遏制腐败,但可以避免大面积的腐败一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