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梁海钢 《思想战线》2002,28(5):111-113
后期维特根斯坦借助语言分析 ,打破了传统美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他以审美活动为美学研究的起点 ,使其回归于生生不息的生活之流 ,从而揭示了其特性所在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困扰传统美学的审美魅力、审美普遍性问题 ,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意义分析是元伦理学澄清伦理语言使用混乱的主要途径。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为伦理语言的意义分析指出了语用研究的方向,他后期哲学的意义理论则为伦理语言的意义分析从语形、语义向语用过渡提供了理论根据。情感主义伦理学主要代表斯蒂文森的二元意义理论最终确立了伦理语言的语用立场。他们二人的意义理论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伦理语言从语形、语义向语用过渡,并最终确立语用立场的过程。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游戏概念古已有之,康德和席勒将物质性的游戏提升为精神性的游戏。但在西方现代美学中,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分别创制了语言游戏和艺术游戏的概念。他们将游戏与日常语言运用和艺术真理(意义)解释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游戏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治疗"了哲学和美学;伽达默尔则通过艺术游戏"理解"了艺术的存在方式——他们都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启了自己的哲学、美学新篇章。他们的游戏观既有相似,也有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考索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身体是伊格尔顿近年来讨论审美与伦理关系问题的核心关键词。作为审美形式的古希腊悲剧同时充当着伦理、政治工具和哲学工具,既能重现又能反思现实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宣泄说与身体关系密切;18世纪英国关注"道德观念"的哲学家们则认为伦理学、美学和政治学是和谐一致的,伦理和审美都以身体为基础,以想象中的"摹仿"为前提。审美和伦理问题必须借助"身体"来实现个体与总体、法则与欲望、道德与知识之间的紧密链接。劳动和审美都是个人身体之潜能的全面展开,这是马克思的观点,但享受劳动本身的劳动和享受美德本身的美德,则是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的一致之处。伊格尔顿试图建构的唯物主义伦理学,其理论源头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以及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身体为轴心的美学和伦理学。  相似文献   

5.
身为一名有犹太血统的哲学家,在《文化与价值》中,维特根斯坦对犹太民族发表了一系列的评论.在这些评论中,维特根斯坦对由启蒙运动哲学家所提出的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完全赞成.维特根斯坦批评犹太人自私自利,批评他们的财富观及狡诈的本性.维特根斯坦对于犹太人问题的态度可以归结为:沉默与顺服.任何一种试图从人的角度来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手段都可能给犹太民族带来更多的苦难.  相似文献   

6.
黄根生 《前沿》2014,(5):72-73
本文主讨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概念。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日常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研究》等后期著作中重点阐述了日常语言中的“语法”概念,即从日常语言的各种各样复杂使用角度出发分析语法概念,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以哲学语法研究为中心的语言逻辑思想。该思想是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哲学的重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强以华  周涛 《湖湘论坛》2011,(5):108-113
发展伦理学作为发展哲学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一门规范性的应用伦理学学科,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研究发现,尽管对发展伦理学的阂值问题有了一定的共识,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理论盲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发展伦理学的学科建构和完善。因此,对发展伦理学内涵、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学科性质和使命,以及研究模式、方法、原则、战略和评估标准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气照乾坤     
梅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趋向、情感脉络和道德标准,是中华民族之魂。对梅花之美的发掘愈深,愈加体会到其与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和绘画等学科联系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确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中国伦理学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一门新兴的学科———经济伦理学正在兴起。为此,笔者从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课题等几个方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伦理学”问题作一概括和...  相似文献   

10.
自然景观既是地质地理学的对象,也是美学的对象。前者的任务是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探明自然景观的地貌特点,揭示其地质成因;后者则从美的规律出发,把自然景观作为自然美的一种,揭示其美的本质。在这同一对象上把两者的任务结合起来便形成了在美学与自然科学边缘上生长出来的新的科学。美学,作为一门科学,本是一门多边缘、多生长点的学科。它在探讨社会美问题时不可能脱离政治、经济、伦理学、社会学等社  相似文献   

11.
刘丽锋 《前沿》2012,(3):79-80
维特根斯坦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语言哲学上的独特见解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前期着重从逻辑学角度对哲学作出解释,后期则关注日常语言,回归到生活世界。同他的语言哲学观的巨大影响一样,维特根斯坦对于哲学与生命的独特姿态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欧阳志刚  李建华 《求索》2011,(11):94-96
行政执法程序到底有没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议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行政执法程序的正当性蚵涵及其意义和价值取向,试图从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程序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企图为执法程序研究提供一个伦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黄根生 《前沿》2014,(3):204-205
维特根斯坦的“含义”“用法”“语言游戏”诸概念,是理解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重要钥匙。本文着力澄清以上三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并揭示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开启一扇有益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晚年福柯的思想发生了转向,由前期关注权力问题转向了后期的"生存美学"。在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中,除了关怀自身这一核心内容之外,还包含着其它极为丰富的内容,如生活艺术化、确立个体与自身的关系、自我的技术与生存风格、伦理学与美学的交融等。在当代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与阶级差别的情况下,福柯提出用生存美学来反抗现代规训权力只能是类似于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它在反抗强大的现代规训权力方面起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庞学铨在该书《译者的话》中介绍说:“本书作者从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法和国家理论,致力于消除哲学与法和国家理论以及法和国家理论与伦理学这种双重的分离,以恢复哲学的法和国家伦理学本身的名誉。作者认为,法和国家伦理学研究是优先于法和国家制度具体形态的前问题,即道德上是否允许法和国家制度的强制权限?”“赫费认为,  相似文献   

16.
初学伦理学或只是想了解一下伦理学的人经常会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伦理学是难还是不难?但我自己其实也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我开始学的时候是觉得不太难的。因为伦理学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不像其他许多社会科学的学科,比如经济学、心理学、法律学,其中充满了大量专业术语,甚至符号、定理、公式,外行几乎完全不懂。  相似文献   

17.
吕朝 《求索》2010,(2):86-88
伦理从来都是哲学的一部分,但在今天,当哲学从科学的领地分化出来之后,就基本回到了人自身,而“伦理学的一切问题就是围绕人展开的。”所以,现代哲学就转向了伦理学,成了研究人性、完善人性之学;成了领悟生命意义、洞识生命价值之学;成了辨析社会现实、提供生活信念之学。  相似文献   

18.
《求索》2002,(6)
杨君武 ,男 ,196 7年出生 ,籍贯湖南邵东 ,汉族 ,中国民主同盟成员 ,哲学博士 ,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1987、 1990、 1993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和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系美学专业、外国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专业 ,分获文学学士和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1993年到湖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西方伦理学、元哲学和美学原理 ,学术特色为对西方美学的存在论和认识论基础的深度发掘以及对西方审美理论的细致清理 ,对西方伦理学的宏观综合研究以及对西方人生哲学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毕生所涉猎范围极广,囊括有文学、美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新闻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并且在众领域都颇有建树。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内对梁启超的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从文艺学、美学角度对梁氏思想进行研究的著论也日趋丰富和不断深入。总体而言,新时期以来的梁启超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可从以下方面把握:(1)具体文体角度的研究;(2)美学视角的切入;(3)现代性研究范式的引入;(4)横向比较式研究;(5)历时性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基础●李培超刘湘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凝聚了当代人的忧虑、信心、勇气和使命感,表现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因而它成为众多学科争相研究的重大课题,从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基础在于:它全面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