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重视理论的合理"话语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机制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理论的"话语化"应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来总体实现。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为重点突破:将理论体系转化为大众话语体系,这涉及教科书改革,包括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更紧密衔接、融合与统一;大众话语体系的建构,即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式与风格的彻底中国化,逐渐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话语体系,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和媒介形式,创造丰富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形式;通过推进民生实践的改革与建设维护和促进人民大众的全面自由发展,以证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一书的作者立足实际、直面问题,阐释理论、观照现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澄清了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诸多疑问,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部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创立《大众日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型范例,适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需要。作为党的机关报,《大众日报》始终秉持群众观点,依靠群众办报,不断创新办报方式。从内容上看,《大众日报》与时代同步,突出实践特色,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从形式上看,《大众日报》以通俗浅显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实例和独具匠心的结构体例安排,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研究《大众日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程婧 《党史文苑》2010,(5):38-41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性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倡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栽体的阐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解读;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多重对象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前提的探索.毛泽东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0,(13)
<正>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实现科学理论的大众化,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理论需求、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必然要求。"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成功典范。这一品牌的最新成果《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又付梓问世了。该书在保持前几本读物一贯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理论与群众"零距离"的"面对面",进一步凸显了其鲜明的百姓视角、百姓立场、百姓话语、百姓情怀,为开展基层宣讲工作提供了得力的帮手。  相似文献   

6.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主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必要的载体系统,其中活动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全面发现、明确活动载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效构建、创新活动载体,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内容由深奥到通俗、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生动、由乏味到趣味、由被少数人认识和理解到被大众认同、顺应和内化,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19):7-8
推进理论大众化,是新形势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举措,是凝聚智慧力量、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近年来,理论大众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以《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等通俗理论读物为代表的~批知名品牌,赢得社会好评。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历着空前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党的建设大众化的问题。党的建设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党的建设的大众化有其固有的对象、内容与方式。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大众化,要面向解决重大现实理论问题,以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和农民为重点,并与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7,(4)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30多年来聚焦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理论成就。然而,在话语内容及传播媒介上却被圈在学者的象牙塔中,淡化甚至忘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大众化。大众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话语,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政治安全的文化基础。大众中流行的通俗政治学话语,或者来自儒家,"以儒驱马"和"以儒代马",提倡乡贤政治或贤能政治;或者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话语影响,以不完整的自由主义来解释日常的政治问题。这就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直接威胁和损害了国家的政治文化安全。遏制和消除威胁国家政治文化安全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不能主要靠话语过滤和渠道防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大众化才是有效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并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利器和法宝。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性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倡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载体的阐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解读;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多重对象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前提的探索。毛泽东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自传》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两本既“畅销”又“长销”的领导人传记类图书,影响广泛而深远。两部作品的出版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人文价值,堪称通俗理论读物中的精品力作。它们揭示了领袖的成长历程,总结了领袖的成长规律,追溯了领袖的思想原点,改善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新时代,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应借鉴这两部作品讲好领袖故事的成功之处,着力打造既具可读性,又具思想性、教育性的优秀作品,从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切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连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与"实践空间"的一种积极尝试,其有效推进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实践巨大指导作用的基础。而实践性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代表人民利益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无产阶级代言人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推力,指导中国发展的实践能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在引力。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生成维度探索其顺利推进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有其特定的实践和理论逻辑,体现了时代的诉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是: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般机制,不断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教育方式,努力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的生成.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发展和外部语境变迁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的破解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维度,通过优化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及拓宽话语领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0,(22):6-8
推进理论大众化,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新形势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紧迫要求。近年来,组织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坚持用百姓视角、百姓语言回答百姓关心的问题,在推进理论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15):5-5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社会热点难点和人们关注点的问题明显增多,推进理论大众化,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十分繁重。希望认真总结《辩证看务实办》等优秀通俗理论读物的成功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紧紧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全面辩证地分析怎么看,科学务实地阐明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是近年来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实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深度;实证性研究材料匮乏;提出的一些举措缺乏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不同时间段从"建议《资本论》第一卷通俗阐释"、"以书评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撰写《资本论》的‘通俗读物'"四个方面为推动《资本论》大众化做出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恩格斯对《资本论》大众化的伟大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人民大众进行传播,使人民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在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应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前提;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队伍建设和提高人民大众素质为重心;以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环境与机制为基本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是理论研究和通俗宣传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作支撑,以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也面临着理论体系建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目标达成等要求,因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应该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科建设双向一体的过程中促进其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