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山西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山西省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地作了调整,打破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形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1980年,山西工业中,公有制经济仍然是“独占天下”,国有工业总产值占777%,集体工业总产值占223%。到1996年,山西国有工业的总产值比重调整为365%,集体工业总产值上升到37%,个体工业比重上升到234%,其他类型工业比重占31%。但是,同全国和周边省份相比,山西的所有制结…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从以非公有制为主到单一的公有制,再到目前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回顾这段曲折的历程,基本上可分类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实践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以后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的并要长期解决的重大课题。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践过程中 ,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问题 ,过于追求马克思所设想的公有制社会 ,过份追求公有制的单纯性和所有制实践走向了偏差 ,并且都同时提出了所有制改革的任务。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实质上是公有制改革 ,其改革的方向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继续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就是要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权制度 ,全面认识公有制 ,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 ,把握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演变的方向 ,加快公有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纯粹的公有制到承认个体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从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方针到把它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科学认识公有制与私有制经济之间50年变化的轨迹,对于我们总结和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一种观点认为,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就要保持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至少要确保它的比重相对稳定,90年代不再继续下降。 另一种观点则近乎针锋相对地认为,现在固然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但只要允许多种经济成份与多种经营方式并存,鼓励各种经济形式自由竞争,坚持按生产力标准来评判各种经济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进行了不断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一些设想,在总体上把单一公有制看成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为公有制为主体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确认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相似文献   

7.
十五大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实践中,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下降。从不可能三角,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关系方面,分析公有制经济成分不断下降的原因,并认为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之后,公有制经济成分最终会上升。  相似文献   

8.
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公有制企业领导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公司法》、《工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经营方式变化很大,但是,党中央一再指出,职工群众在国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主人翁地位没有变化。因此,在公有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必须坚持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同时,要积极探索在各种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方式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新的有效形式。本刊欢迎读者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转变的关键时刻.为了使我国经济的体制和增长方式较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出一条速度快、效益好的路子,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生产力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是以高度集权为特征,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单一化,经济运行实物化,分配关系平均化,根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由单一公有制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但实现形式仍不够多样化,人们在认识上尚有种种束缚.十五大报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实际出发,对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从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内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冲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的单一公有制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如何实现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马克思设想的公有制是人类社会第三形态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的科学内涵既包括物质资料的公共占有,又包括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而且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是公有制的核心内容,具有首要的能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社会阶层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我国社会结构发展变化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深入了解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变动态势,对于我们把握工作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根本问题。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所有制问题,历经艰辛探索,最终形成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所有制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是可以并存并统一于一定经济形式之中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特殊性必然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并共同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统一于现代市场经济之中 ,其结构是由它们对生产力作用的大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可以预见,从现在起到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所有制结构将打破原有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形式(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进而向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形式(即公有制、非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海外资本和外国资本〉、混和所有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及由公有资产控股或参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发展。它是继建国后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的又一重大体制改革。笔者认为,这种经济体制变革即所有制结构调整将带  相似文献   

16.
一、公有制经济不只是国有、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工业化还没有实现,城市化率只有37%左右,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才开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到1000$,处于中下档级,手工劳动还占相当大一部分,农业生产手段没有根本性变化,仍然是传统的劳作方式,7亿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的不到4%,将近8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这个基本事实决定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离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种公有制还相当遥远。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特性的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如何加快中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出路是对中西部县域经济所有制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即大力缩减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在中西部县域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中可以占到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相统一,讲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是从社会整体即"共同体"着眼;讲个人所有制,则是从组成为"共同体"的每个劳动者个人着眼。每个劳动者都是所有者集体中的一分子,都是与公有制利益相关的主人翁。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共同利益不能实现为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就不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公有制。如果国家所有制名为全民所有制,但与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无关,国有经济的发展不能惠及广大劳动者个人,就徒有"全民所有"其名。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制约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既涉及经济体制、经济机制、从而涉及到资源的配置方式,又涉及到上层建筑,涉及到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什么样的实现形式,是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由于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形式,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至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的改革必须坚持以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