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往理性理论是哈贝马斯在新的时代困境之下作出的反思和超越.交往理性又被称为“主体间性”、“互主体性”,是面对现代哲学所建立的主体理性现的一种递进.交往理性在承认主体之间平等地占有理性的背景下,通过对等的交流和商谈来达成主体之间理性的共识.哈贝马斯认为,语言和生活世界是交往理性观取代主体理性观的途径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引言近年来,受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影响,国内翻译研究者非常重视翻译主体性研究。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论文把主体间性理解为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对话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以哲学上的主体间性理论为依据,探讨广义的翻译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以交往行为理论为指导,探讨翻译活动中各主体对话时应遵循的规范和原则。翻译主体间性的哲学渊源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的出场与哲学从主体哲学到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古希腊开始,主体哲学伴随着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名字在西方诞生。以理…  相似文献   

3.
彭兴庭 《南风窗》2007,(21):10-10
"承认的政治",概念源自加拿大学者泰勒《承认的政治》一书。在"承认"主义者们看来,当代社会的各种斗争,如果恰当地加以理解的话,都可以视为"为承认斗争"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承认不外乎有三种,一是得到家庭的承认——爱,一是得到法律的承认——尊重,一是得到社会的承认——声望,  相似文献   

4.
哲学与政治     
阿兰·巴迪乌(Alain Badiou,1937—),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受过数学和心理学的训练,关注哲学、政治及现实问题,是巴黎高师哲学教授,并任当代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模式的观念》、《矛盾理论》、《主体理论》、《哲学宣言》等。在这篇文章中,巴迪乌教授从独特的角度探讨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对政治的关注被概括为“公正”。这个词是哲学的,是有条件的,受政治的制约。而哲学用以指出政治的可能真理的“公正”,其实是所有平等政治国家和社会所包含的不稳定内容的哲学名字,国家与公正无关,它对公正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5.
在批判理论的历史上,哈贝马斯力图以主体间的交往行动范式来取代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因为他认为后者依然深陷于传统主体哲学的泥淖中。本文认为,阿多诺其实已经通过强调“客体的优先性”而摆脱了传统哲学中主体宰制客体的状况,从而预示了一种主客体间的自由交往。在本文看来,这种自由交往理论优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负盛名的人物,毫无疑问,当属阿多诺(TheodorWiesengrund Adorno)。然而,由于阿多诺对启蒙和现代性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因此他的理论遭到了以哈贝马斯为首的当代许多理论家的严厉指责。在后者眼里,…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以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的正义理论为参照,对以“道”、“礼”、“仁”、“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传统思想中的正义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构建,认为这四个观念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论文表明,与西方的正义理论相比,儒家正义观念具有开放性与超越性的优势,而其强调道德主体的自我观照与自我完善的理论特征更使这一思想体系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文化色彩,是一种更积极进取的社会政治理论。论文最后提出,利用儒家思想中正义论的思维框架,辅之以西方思想中普遍的平等主义因素,完全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既能够体现法治的原则,又能够充分扩展人的主体精神的新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法国社会党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法国社会党在参加欧洲各国社会党普遍进行的关于革新社会主义理论的讨论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它强调要“适应现实,但是不应当屈从一个所谓自然的资本主义模式”,“要市场经济,但不要市场社会”;不应当再把社会主义界定为一种制度,但应承认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启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动方法;既坚持改良主义,又强调国家的“主观能动性”;它还强调自己是一个“跨阶级的政党”,并承认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现代西方某些唯心主义哲学"补充"和"改造"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性的"复归"和人的自由解放,社会主义变革的途径只能是主观革命,无产阶级不能继续担当革命的主体。它反对暴力斗争,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政权所承认的合法手段,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应采取"工人(厂)委员会"的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宣扬抽象的人性论,提出乌托邦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以文化意识革命为中心的变革战略,忽视政治经济的因素,抛弃现实的斗争和政权的建立,最终使它走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就要明确“三个前提”(一是要承认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行了;二是承认社会主义的实践与理论是多元的,谁也不能垄断;三是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里的社会主义)、“一个核心”(一个制度的好坏应该以人民能否接受为标准)和“三个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的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体现宪政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96年6月6日,在上海市警察学会、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和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新形势下开展严打斗争理论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对“严打”中所涉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了严肃、认真的研讨,现将有关研讨情况综述如下:1.从社会发展背景上正确认识“严打”斗争与会代表回顾了八十年代初.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严打”斗争.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社会治安比较混乱,刑事犯罪十分猖獗,针对当时犯罪主要是一般刑事案件的特点,中央提出了为期三年的“严打”斗争,从而使社会治安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健康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相似文献   

11.
<正>经济科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系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通读全书,感觉该书结构纵横契合,多而不散;内容精选得体,中心突出;资料新颖丰富,引文规范,是一部在整体结构和思想内容上都有一定创新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编辑手记     
正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其社会批判理论以独特的视角批判资本主义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本期的学术对话就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理论研究所现任所长阿克塞尔·霍耐特的专访。霍耐特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界定为"社会病理学",将自己的研究方法称之为对社会和时代进行诊断的"治疗式"方法。在访谈中,霍耐特秉承社会批判理论的传  相似文献   

13.
“事实合同”理论,对于非典型的“要约—承诺”型合同,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几十年来,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对于该理论的认知在不断深化。但是,时至今日,误解、错用“事实合同”的现象仍不难发现。而我国民法并未承认“事实合同”。超越出“要约—承诺”模式并从“事实合同”中寻求合同成立的另外一套机制作为理论探讨,自然是大有其裨益的,但司法实务中援用“事实合同”并视之为实然,在成文法制度的我国民法背景下,显然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4.
《欧洲的选择》对亚洲地区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十年前英文版面世以来,《欧洲的选择——社会目标和政治权力:从墨西拿到马斯特里赫特》一书在欧洲一体化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作为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发轫之作,该书也集中反映了作者安德鲁.莫劳夫奇克的主要理论贡献。本文系莫劳夫奇克为该书撰写的中文版序。在介绍该书自由政府间主义核心观点的基础上,作者打破传统思路,通过比较,对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路径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指出亚洲一体化同欧洲一体化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对我们思考欧洲一体化、亚洲地区主义和东亚合作的发展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国际关系理论,吸收了诸多学科的营养,主要是社会学、语言哲学和其他国际关系理论,其中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尤其影响到建构主义的发展。建构主义内部流派纷繁,即便是在主流建构主义阵营之中,也存在贴近实证主义的温和建构主义和诠释成分较高的语言建构主义。但同时,建构主义又有着三个鲜明的共同特征认为主体间互动建构社会意义,强调施动者和结构互动建构身份和认同,突出观念在塑造行为方面的作用。建构主义彰显的是人的能动性、文化的力量和社会性关系在世界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能够在国外和国内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马克思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点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条线索着重论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及辩证本质 ,并阐述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相统一的实践基础 ,论述了马克思历史观与主体性变革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7.
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罗艳华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黄金树合著的《克林顿传记》一书,已于1998年2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26章,共32万字。它详细地叙述了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的政治生涯。本书披露了克林顿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到人们公认的“政治神童”,直至成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总统并且获得连任成功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其他一些人物传记不同的是,该书花大量篇幅介绍了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情况,特别是大选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具有“新”的质的规定性的、具有重大社会变迁含义的发展战略,体现为全面的、综合的、彻底的农村社会改造工程。实践中以修路、建房等物质性建造为主体的建设方式事实上并未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含义。实践迫切需要在基本理论方面作出清晰的回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社会基础再造为着力点,重新建立农民与国家间的纵向关系和农民间的横向关系,超越着眼于器物层面变革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将眼光拓展到制度和价值变迁的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中国”内涵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当前两岸关系僵局无法打破,两会商谈机制无法启动,障碍就在于台湾当局拒绝承认和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更具体说则是拒绝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至于如何来表述“九二共识”,中国大陆方面的认知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其出处见于“海基会”的来函;而台湾方面则是执政的民进党不承认有“九二共识”,只承认有“九二精神”或“九二成  相似文献   

20.
霍耐特在福山宣布"历史的终结"多年之后重提社会主义,并肯定社会主义的进步价值,在当前西方世界引发热议。他的复兴社会主义理论规划以社会自由概念为逻辑起点,采用历史实验主义和民主的生活形式等方案来克服他眼中早期社会主义的内在缺陷——经济决定论、工人阶级主体论以及历史进步论,重构早期社会主义的原初理念和基本框架。但是,霍耐特对社会主义内在缺陷的归纳和理解都存在着偏差,其重构规划不仅倒退到马克思所批判的"真正的社会主义"那里,而且其提出的历史实验主义和民主的生活形式等方案都存在着难以现实化的弊病,导致其社会主义规划丧失了实践导向,反而成为他所批判的抽象的规范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