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理解、视域融合与"我-你关系"合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学内容。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在伽达默尔看来是一种伦理对话关系。诠释理解、视域融合与"我-你关系"三者紧密联系,理解是一种指向善的对话活动,视域融合是一种对话的进行方式,而"我-你关系"则是伽达默尔对话伦理的基础。这三者都共同走向一种对话伦理。因此,研究伽达默尔的对话伦理思想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政伦理规范可以从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维度上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原则,一个是具体规范.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在行政伦理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公职人员在公共行政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要求.依据行政伦理调节的对象、所反映的基本关系和利益要求以及行政伦理所调节的利益关系的优先性,确立"勤政为民"为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勤政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的根本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勤政"的价值取向是"为民",是实现"为民"的根本手段和途径;"为民"是"勤政"的价值追求与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伦理"与"道德"在词源学、英语语境及实存的人伦关系三个层面各有内涵和意蕴,但是"伦理"与"道德"又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线,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伦理内涵着道德,道德有待于发展为伦理;伦理是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伦理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前提,是道德的原则和本质,道德是伦理的表象和必然指归.伦理与道德的具体内容都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引文伦理是科研人员适应科学研究(学术研究)规律、特点而形成的要求科研人员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应当如何引用"的自律规范,以及学术共同体认为在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活动中科研人员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当如何引用、如何标识及著录"的制度和舆论约束。引文伦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占有"原则、无害原则、共享原则、平等原则、如实著录原则。构建引文伦理制度,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引文动机是积极的;引文应以原始文献或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引文的思想、观点应与自述内容的思想观点一致;引文应予以明显的标识和清楚的著录;引文应有量和质的规定与控制。引文伦理规范是对引文伦理的原则、制度进行高度地总结、提炼,建立引文伦理规范势在必行。改善网络环境的引文伦理现状,一是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尝试开展网络信息引文伦理立法;二是制定网络信息引文伦理准则,约束个体使用网络信息的行为;三是大力发展网络监管与控制技术,从技术角度管控引文失范的局面;四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个体引文行为由"他律"走向"自律"。为提高科研人员的引文规范水平,应及时开展并强化引文伦理的教育、宣讲。  相似文献   

5.
伦理价值观念及其发展的趋向、特点、规律性等问题,是人们尤其理论工作者在我国价值理论、价值哲学深入研究中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对伦理价值观念发展中的几个关系,诸如:伦理价值观念发展与价值取向"多元性"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形态变化的关系以及与人的本质属性的关系等不同层面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近代教案看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的中心是伦理规范,特点是泛伦理化,而基督教教义中也有许多世俗的伦理规范.冲突的焦点便是儒家宗法伦理等级观念的外在化"三纲五常"和基督教"上帝面前,从从平等".在近代中国以教案的形式围绕着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展开了冲突.  相似文献   

7.
传统"熟人社会"转变为现代"陌生人社会"带来的伦理困境是,原有社会伦理实体解体而现代伦理实体却尚未形成,而伦理实体的存在是伦理认同的前提,因此导致当今社会伦理关系不稳定和伦理认同危机。可能的出路是,根据现实的变化和要求提升"五伦"内涵,铸炼出现代伦理精神从而获得伦理认同,最后培育出现代伦理实体以进一步强化伦理精神、促进伦理认同。  相似文献   

8.
"和而不同",是儒家提出的一个哲学理念和原则。坚持儒家伦理"和而不同"原则,其主要依据在于人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根本要求和独尊自大的思想是固化僵死的思想。其核心内涵与意义则包括:一是儒家伦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是儒家伦理与其他思想、文化、思潮等的协同关系.即"一"与"多"的协同;三是中和——儒家伦理之至高境界。"和而不同"这一儒家伦理重要发展原则,对于化解异质文化、文明问冲突.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诸多矛盾问题以及更深切地关注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好"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受贿罪立法规定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既不属于客观要件也不属于主观要件,在理论上既无法解释,又造成实践中对受贿犯罪的放纵.由于"为他人谋取利益"已经被"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所包含,建议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在取消该规定后可以从赠与物的价值、赠与人和受赠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区分行贿与馈赠.  相似文献   

10.
伦理道德作为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总是受到特定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变化的深层原因,主要来自经济体制的结构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对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冲击,并由此促进着社会伦理道德的转换伦理基点由家庭伦理向市场伦理转移;市场伦理定位由"身份关系"的处理转向"契约关系"的处理;市场伦理的重心也就从重社会、家庭伦理转向重经济伦理.对这些变化的深层透视及伦理逻辑的演化论证,包括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便是本文论证与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Mrs.Warren' Profession mainly tells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rs.Warren and her daughter Vivie goes worse and even breaks up in the context of capitalism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Along with the ethical line of unaccomplished kinship, this article is to deconstruct its ethical knots of the ethical choice, ethical identity, and ethical confusion through presenting the eth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explore its deep-hidden ethical root of unaccomplished good family relation ship.  相似文献   

12.
道德哲学应关注两个根本的伦理经验。这种关注表明,伦理思维是道德哲学的一种可能的思维进路。黑格尔对道德与伦理之关系的论述隐含着伦理经验被遮蔽的秘密。对本源或根据的需要,使道德哲学遵循“本体思维”。本体思维使道德哲学哲学地呈现,它将具体历史感性的“伦理经验”过滤掉了。伦理思维打破了“存在的自鸣得意”,它在“人与存在的相与向度”运思,将展开人之“是其所应是”的生活向度。有一种思想可能属于伦理思维的道德哲学,那就是更本源的、更真切的“守望”生活。  相似文献   

13.
选择确定与罪疑唯轻、法条竞合、无罪推定有着本质的区别,选择确定的适用前提是罪名间具有法定的择一关系.选择确定规则的功能有两项:一是使裁判者在遵守罪刑法定的前提下根据刑法规范对犯罪事实进行充分评价;二是贯彻刑法保障刑事被告正当权益的功能.如果罪名间不具有犯罪阶层的包容关系,且当罪名间具有"法伦理上和心理上的可比较性"及"不法核心的同一性"时,裁判者有权根据选择确定理论作出有罪判决.选择确定规则在刑事程序法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犯罪行为涉及罪名的构成要件间属选择确定关系,应当允许公诉方进行选择起诉.  相似文献   

14.
教育道德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用道德的本质来审视教育活动及其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善恶是教育道德的具体体现,教育是道义的事业、是求真的活动、是公平的“砝码”。教育从善的最终实现,要依靠“教育中人”的德性修养和制度德性来保证。“伦理实体”的论断给教育道德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是关于教育道德的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以"NBIC"会聚(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会聚)为代表的当代科技革命,在人类增强技术的技术功能展现上,揭开了人类改造或人体增强的"无限光明"的道德前景,从而使得人类以技术方式追求完美、制造完美成为可能.然而,人类增强技术所揭示的道德前景,能否获得伦理的支持?这仍然是一个引发激烈争论的话题.人类增强技...  相似文献   

16.
警察职业的价值存在于警察的职业责任之中,警察职业责任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警察职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纪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是客观性责任和主观性责任的统一。由于警察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体”,加之警察责任对象的多维度,警察职业责任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面对冲突,警察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亲亲相隐”与证人拒绝作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证人与被证明人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如夫妻关系、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等’等,使其作证不仅损害天伦或职业道德,而且其证言可靠性也大打折扣。对此,中国古代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亲亲相隐”为核心的亲属之间的举证制度。欧美一些国家在证据制度中也确立了证人拒绝作证制度。证人拒绝作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证据法律制度,对于有效地保护公民人权,捍卫传统的伦理道德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0年的《德国民法典》增添了“动物不是物”一语,从而引发了有关动物民事法律地位的讨论。生态伦理学的非人类中心论者将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扩展到人与动物之间,主张给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部分民法学者则结合民事主体法的扩展史得出了可以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的结论。但事实上,动物并不符合伦理主体的要求。法律只能是人的法律,无法给动物提供法律主体地位。动物不可能成为民事法律主体,只能成为民事法律的客体。  相似文献   

19.
监狱人民警察品德现状调查及增进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监狱人民警察品德问卷”对1195名监狱人民警察实施品德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监狱人民警察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处于优秀水平,道德观念处于良好程度。提高监狱人民警察品德水平的基本途径有道德教育与制度伦理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不同的社会规范,法律与道德始终存在着重叠、冲突与对立.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复杂不仅仅是二者本身规范意义上的分离与重合,不同的社会科学与政治生活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精神与实体判断,法治与德治进而成为自古以来国家社会调控机制的不同选择.因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便扩展为政治学、伦理学、法理学等社会人文科学的主角,并且只要存在社会规范,它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