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权已作为新兴人权被提出,越来越为宪法所保障。虽然我国宪法文本上缺少环境权的直接规定,但通过宪法解释的方式从我国宪法文本中推衍出环境权是较为合理的方式。由我国宪法基本国策条款推衍出的宪法环境权为客观法性质的环境权,赋予国家保护环境的义务,不具有可请求性。由我国的概括性人权保障条款所推衍出的环境权具有主观权利的性质,具有可请求性。具有主观权利性质的环境权是一种社会权,赋予国家积极给付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表达了公民在安全、健康和生态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正当需求。环境权的实现,以保护公众的生态利益为目标,以促成社会关系的生态变革为过程,以实现人的生态自由为最终价值。根据人权的发展形态和作用机理,环境权的实现需要经历权利的法定化、实有化和内化发展的逻辑过程,这也是生态法治社会规范体系的建构过程,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权的实现也必然受到现实经济发展条件、社会治理能力和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以环境权为核心,构建合理的权利配置、保障和救济机制,以促成环境权的普遍认同与践行。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环境弱势地位与制度的伦理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农民由于某些原因成为环境弱势群体,在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良好环境权的享有和生态利益的分配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不仅损害农民的利益,破坏环境公正原则,而且威胁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必须以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道义关怀为基础,寻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制度设计,保障农民既享有程序意义上的环境公正,也享有实质意义上的环境公正.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小岭水泥公司诉环保部案实际上揭示了作为主观权利的环境权的存在,也揭示了环境权生成的一种有效路径,即在自然资源公平分配与分享框架下,环境权作为一种分享自然资源的权利,可以通过限制自然资源开发权的管制性规范而确立.管制性规范由此成为环境权的确权规范与环境资源的分配规范.也正因为环境权要通过管制性规范来确立,私法意义上的环境权纠纷往往要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公法方式才能得到彻底解决,从而使得环境权救济呈现出环保机关、环境权人与环境侵权人多方参与的多边形态.  相似文献   

5.
景璐 《学理论》2013,(11):138-139
对环境权的研究需要限定在环境法这一框架下进行,在环境法框架下,环境权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完善环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法律关系下的权利总称。它包括生态性环境权和经济性环境权。但是,环境权又有其特殊性,对于某些特殊的环境资源的保护,不能设定相应的权利,而要对人们课以义务来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熊小青 《行政论坛》2009,16(6):25-28
环境治理的政府作为已经是现代社会管理的显著特征。但环境的特殊性及政府职能的现实定位.已经使政府在环境作为方面陷入伦理困境之中。化解伦理困惑在于政府执政的价值的正确定位,在于环境补偿、人性化的政策和畅通的沟通渠道等方法和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作为一种新型权利,其内涵和外延是许多中外学者探讨的理论难题。但是环保运动的发展和环境权理论的探讨,都没有使环境权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并获得有效的证成,这导致了"在立法上设立环境权来保护环境利益"流于口号。环境权概念具有复合性,即主张免于环境破坏的消极权利属性和主张政府改善环境的积极权利属性,而这两方面的权利属性与已有权利体系存在着一种紧张性的关系。这种紧张性关系正是环境权迟迟不能在法律上证成的原因。同时,这种紧张性的关系直接根源于自由主义传统,在自由主义的框架下只能将环境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利来分别考量其两方面的权利要求,难以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传媒伦理是指媒体在契入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产生和形成的伦理意识、伦理活动、伦理关系。传媒伦理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为媒体所特有的伦理价值取向,其功能在于有效调节、规范和引导媒体行为,促进媒体目标的实现。传媒伦理必须找到合理的价值基础。公共利益既是传媒伦理建设的出发点,又是传媒伦理致力于实现的目标,理应成为传媒伦理的价值基础。同时,以公共利益作为传媒伦理的价值基础,实现了义务论与目的论的统一和升华,使传媒伦理具备了很强的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9.
走向社会环境自治:内涵、价值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公共管理范畴,社会环境自治是社会自治在生态环境领域中的具体样式,是作为面向后工业社会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具体内容.它具有环境伦理弘扬、环境民主进步、环境平等促进、环境效率提升的价值.在走向社会环境自治过程中,政府负有一定的引导型环境管理责任,即应当通过对社会环境自治资源的适度支持、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科学转变和社会环境自治行为的必要监督来创造社会环境自治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人的社会化过程与自然的历史化过程之间存在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关系.绿色发展理念是基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而产生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其中蕴含深刻的环境伦理思想.首先,把认识人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的循环演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伦理基调的起点,深层次揭示人为什么应该尊重自然的环境伦理命题;其次,把处理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作为逻辑主线,具体明确地揭示人应该如何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道德命题;最后,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环境伦理诉求的逻辑归宿,深刻阐释实现其目的背后蕴含的核心、本质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价值观。环境伦理作为研究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立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和特殊国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莉  刘维平 《行政论坛》2013,20(1):89-93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行使环境知情权,理性环境维权,保护自身生命健康权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政府和企业承担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但目前实践中政府和企业对于环境信息公开多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解决我国当前环境信息公开弊病的途径在于: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即赋予环境信息公共财产的属性,细化和完善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权利概念或社会主张。传统法学理论囿于其固有的局限 ,难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侵权问题 ,因而有必要创设新的法律权利———环境权。环境权是道义权利、应有权利的法定化 ;是集体权利和个体权利之汇合 ,是权利和义务的高度统一 ,是一种新型法权。  相似文献   

14.
石铁 《学理论》2012,(17):98-99
环境权理论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环境权主体是建立完整环境权的基础理论.从环境权定义出发,得出环境权主体定义,即健康环境的享有者和维护环境的承担者.人类、国家、单位、自然体成为环境权主体都存在一定缺陷,环境权主体应该只属于公民.  相似文献   

15.
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守夜人"是出于环境的伦理需要.但由于理性有限与行政强制的僵硬特征.单纯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难免产生诸如征收费用不合理、不灵活、低效率等现泉.为了有效、充分使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效应.政府应该在可控范围内实行排污权交易.法律也必须奠基排污权交易的三大基本制度:信用制度、冲抵制度和排污主体的自主排污制度.由政府总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成功运转最终还将依靠政府自身监督机制的健全.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凭借自身信用获得人们信任的能力,其作为政治伦理范畴,政府管理理念、行为及绩效均要受到伦理检视。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在催生公众参与精神的同时,也误导民众价值选择,增加地方政府伦理治理难度,拉高民众对政府的伦理期待,稀释政府公信力。新媒体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伦理成因在于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伦理应对机制、合理的利益诉求机制、严密的信息过滤机制尚未构建。面对集合了多方利益诉求的舆情,地方政府应采取沟通互动、公开透明、务实及时等伦理举措,提升政府的工作效能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优化投资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投资环境建设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诸多不合理行为,严重地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决策不科学、职能错位、行政执行不规范、监督制约软化,是政府行为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思路是正确把握政府角色定位;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创新优化环境运行机制;建立投资环境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园区向农村的迁移,园区企业和农民之间的环境冲突也不断增加.政府、企业和农民在环境冲突困境中存在复杂的博弈,各自的策略是相互博弈的一种均衡结果.农民通过上访、集会、聚众阻碍工厂生产、求助媒体和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环境权益.从成本-收益、制度化和冲突等角度来看,协商合作是较好的环境冲突解决方式.工业园区的环境冲突反映出政府在园区规划、环境监管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了减少工业园区内的环境冲突,政府应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强化监管,鼓励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间的协商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责任政府对行政伦理责任的基本要求,即责任本位、服务本位和法治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治理领域出现了集体腐败、行政不公、行政不廉和行政不实等诸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凸显了政府伦理责任的实现机制存在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责任政府成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提升和实现行政伦理责任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关键,即确立正确的政府理念,从宏观层面上阐释行政伦理责任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以体现行政伦理责任的政府理念来指导行政管理实践;加快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从中观层面上提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加强行政伦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从微观层面上探讨行政主体伦理责任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私法环境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意义上的环境权的确立,为宪法环境权的确立奠定了道德基础.宪法环境权的确立实现了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的转化,使环境权这一基本人权得到根本大法的保障.宪法环境权概念的确立固然重要,但仍不足以为公民环境权的保障和救济提供有效的法律途径.私法环境权是独立于人格权、相邻权、准物权等传统民事权利的一种新型民事权利.在法律中确立私法环境权的概念,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