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安县位于商洛市西南隅,它地处秦楚交界,外地移民颇多。镇安民俗文化属于三秦民俗文化中的陕南民俗文化区,同商洛民俗文化大体相同,秦风楚韵共同呈现。但从商洛境内来考察,镇安县的民俗文化也具有不同偏重和韵味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能满足游客向往和回归大自然的愿望,而生态旅游则是以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利用自然资源来吸引旅游者,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初步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开发的一般模式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最后以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具体阐述了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显著耦合关系,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有助于改善乡村社会治理和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独特价值。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主要存在项目同质化、经营管理粗放、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基于此,今后要发展好乡村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应着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其发展内能;加快完善融资政策措施,夯实融资保障;创新农村人才工作,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厚植生态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能量。民俗文化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依附于人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正确认识民俗文化的优秀价值和重要作用,充分发掘民俗文化在农村文化中的精髓,继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5)
重阳登高,远眺田畴,近观山水,自古沿袭至今,习俗遍及全国。唯有四川达州城,偏在正月初九这天倾城出动,不到山顶不回还。达州元九登高活动历史悠久,盛况空前。长期以来,达州文史学界对该民俗文化现象的来源,主要有两种矛盾的观点。本文试图就道教在达州的传播和元稹司马通州的历史进行探究,以重现这一文化现象发展的原貌。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观之,历经千百年的乡村民俗文化在社会变迁中往往会自然分流,其嬗变与价值构建在当前的文化产业中是不容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未来社会的进步、民众精神动力的提升和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均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晓玲  屈吉平 《学理论》2010,(11):153-154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民俗文化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轨迹,其源远流长,来自民间,源于生活,挖掘、搜集、整理、研究、弘扬民俗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要务,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8.
东北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其中有很多有待动画创作者发掘和开发的民族民俗资源。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继承为起点,以创新为推动力。发展东北特色动画产业,也就是发展属于东北的文化产业,培育我们的文化品牌,将东北民俗文化特色品牌推向世界,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四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 ,有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一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新兴发展方向,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还不完善。笔者着眼于此,通过对生态旅游内在运行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三位平衡”模式,以探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建设张家界生态旅游城市必须从搞好规划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营销、加强生态建设、培养生态意识入手,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2.
张小花  周菲 《学理论》2012,(24):143-144
文章通过探究黄粿这一浙西南民间特色饮食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呈现地方民众的民俗心理、风俗习惯等地方民俗文化。在实地调查研究中,总结出黄粿民俗流失的表现及成因,揭示了黄粿这一民俗饮食文化的传承现状与未来走向,提出了传承与弘扬黄粿这一民俗饮食文化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事象,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湖湘民俗文化蕴涌绵延于湖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承载着浓郁的湖南人精神。将优秀的湖湘民俗文化引入青年女犯的德育教育中,发挥其所蕴含的巨大文化资源对于青年女犯改造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实现"以文化人"、"文化兴监",推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1)
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给承德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区域信息共享、区域资源整合、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提高承德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促成承德生态旅游融入京津冀旅游圈、实现承德生态旅游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以京津冀一体化的视域审视承德生态旅游集聚状态、服务水平与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为承德生态旅游进一步适应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提高旅游效益、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与现实观照。  相似文献   

15.
道日娜 《学理论》2015,(8):76-77
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富含深刻的精神元素,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分析蒙古族发展中的饮食、住房与交通、婚丧嫁娶等几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得出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发展、变迁嫁娶对当代的启示如下:大力弘扬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培养出高素质蒙古族文化人才;大力研究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促进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绿色文明产生了对旅游业的绿色需求,生态旅游正迎合了这一潮流。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其旅游开发模式定位为"生态旅游",因而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较具代表性。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为例,介绍了景区内的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进而分析了其特色优势资源。并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运用营销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重点分析其生态旅游营销战略,并对如何实现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万志全  万丽婷 《学理论》2013,(20):153-155
从总体风貌来看,元代竹枝词较为纯情与避世,其思想内涵多为叙写山水田园之雅趣、命途多舛之无奈与男女情爱之挚深,其审美意象多为西湖及其周边美景,其民俗文化意味浓厚,且民歌色彩较为突出,于当代诗词创作与文化建设颇多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天桥民俗文化不仅是北京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天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本次研究通过调查天桥居民对于复兴天桥民俗文化的意愿和行动力,来探究分析天桥文化面临危机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天桥民俗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只有以生态的视角去认识和研究旅游资源,才能科学分类生态旅游资源,深入研究生态旅游的相关内容。通过梳理国内外生态旅游资源概念和类型,指出各分类方案的不足,在反思中明确三个问题,即生态旅游属于交叉学科,具有生态学与旅游学的双重属性;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最后,尝试性地构建基于生态学--旅游学的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20.
贺州生态旅游资源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百顺 《学理论》2011,(5):53-54
贺州地处广西东部,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属喀斯特地貌,拥有丰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蕴涵重要的德育价值,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德育价值,探求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