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美的乡村文化形态与意境、和谐的新农村文化模式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想形式。中国的乡村指的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林、牧、副、渔业为根本,包括政治、经济、农耕、建筑、民俗、宗族、饮食、居家等等诸要素在内的,由城、乡、村、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文化,是在乡村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种特定文化,其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具体包括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科技等各个方面,如农村的地方戏剧、民间曲艺、传统手艺、传说传奇、婚丧嫁娶、群众体育等,它一般通过乡村风貌、乡民气质、民情风俗等加以体现.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发展和繁荣乡村文化,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以来,吉林省317个边境村屯中,有209个村屯已连续三年刑事案件零发案驱车在吉林边境线,正是山上的树叶变红的时候,更多感受的是边境线静美的风景。在珲春市三家子边防派出所,《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见到了正在这里值勤的派出所所长李恩波,这位身材高大的东北汉子说,他们辖区内今年以来是零发案。  相似文献   

4.
党校的和谐校院文化建设,需要理念、体制、机制、制度、队伍、文化环境等诸多元素构成。其中,理念在和谐校院文化建设中居于引领发展导向的地位。确立正确的理念,是科学发展和谐校院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是在乡村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一种特定文化,其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具体包括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科技等各个方面,如农村的地方戏剧、民间曲艺、传统手艺、传说传奇、婚丧嫁娶、群众体育等,它一般通过乡村风貌、乡民气质、民情风俗等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推进文化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加强文化教育,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正确引导文化消费、强化文化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学术界围绕乡村文化建设这一命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学界急需用现代化思维,深入研究乡村文化“是什么”以及未来乡村文化建设“如何做”的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新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两大历史任务过程中,加强新疆农村文化建设,是提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水平的基本要求,只有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才能为推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和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是以农立国的农本国家,十分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从周之乡遂到明清保甲,辗转相承,代有兴革,绵延不绝,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经验,为确保基层的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稳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古代社会巩固基层、维持治安、寓教于民、保障民生、自治自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今天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史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治理运行中存在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整体治理能力与基层群众综合性需求契合度不够、治理的现实基础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新问题新挑战,要健全农村组织体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支撑保障;增强社会治理主体合力,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擎华 《学理论》2009,(21):113-114
科举制的废除,直接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西方新的教育制度,在广大的乡村社会却是迷样的模糊,整个乡村在文化层次上陷入了社会嬗变的深渊中。广大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教育的改变来化解乡村文化危机,并身体力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深入剖析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的关系,能进一步凸显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演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道德、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家规宗法"等传统文化对维持乡村社会生态的有序运转起到了重要的"软控制"作用。但随着城乡交流的深化,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不断加速,乡村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生态链受到破坏,对乡村社会的约束力也越来越趋于弱化。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态学系统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历史作用和在新形势下其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生态缺失,并提出构建传统文化乡村社会"软控制"生态链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朱立丽 《学理论》2022,(10):85-87
作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高阶形态,数字乡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系统向农业生产生活领域的持续延展,其以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为前提,以宽带入户为基本特征。本文先明确数字乡村的概念,阐述哈尔滨市数字乡村发展的现状;剖析了哈尔滨市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明确了哈尔滨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着力点;从数字乡村建设的两个维度、四个要素的转变,提出了哈尔滨市进行数字乡村建设的“2+4+8”模式;从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方案的制定、试点的选择、如何培养数字乡村建设所需人才、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哈尔滨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中,认知与分歧并存的乡村政治认知、忠诚与疏离共生的乡村政治情感、延续与分化并行的乡村政治价值观,构成了乡村政治文化的基本样态,具体表现为留守者政治亚文化、边缘人政治亚文化、村治精英政治亚文化三种亚文化的融合共生。乡村政治文化的内在张力、制度供给缺位与媒体传播错位,是形塑现代乡村政治文化的主要障碍。进一步推进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是形塑现代乡村政治文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通过分析当下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结合对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不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倾向的解剖式研究,提出了树立正确与高尚文化价值观的必要性,并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初探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正确发展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公共性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主要包括乡村文化治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本质规定、依托公共空间的场域载体、嵌入公共权力的过程驱动和培育公共精神的目标结果等多个方面。乡村文化治理始终体现公共性是治理的理想状态,现实中却真实存在公共议题失语、场域空间萎缩、行政伦理失范、公共精神淡化等公共性缺失困境,乡村文化治理效能大打折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通过形成社会组织、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民主制度、培育现代政治文化等多重途径,优化乡村文化治理元素和结构,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的公共性“再造”。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形势下国家为改变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当下,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落后、乡风文明衰落、乡村治理失序等问题,仅靠政府解决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会导致实践的有效性不足,这就需要引入社会力量来共建共治。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资本可以充当有力的助手角色。把社会资本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是实现社会资本成功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应从拓展乡村社会网络、完善乡村社会规范和重塑乡村社会信任三个维度来重构乡村社会资本,实现社会资本与乡村的良性互动,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1]。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营造良好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对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影响。正在安徽全省深入开展的"三线三边"(三线: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三边: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2013年底以来,宿州市全  相似文献   

20.
乡村自治是体现乡村社会走向民主化之路的关键所在,有效发挥乡村自治组织功能是实现乡村自治的重要保证,而乡村自治组织所占有的社会资本对其功能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面对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资本与自治组织功能的背向发展,必须从培育村民自治能力、增强传统规范与现代规范契合力、强化自治组织功能内生动力、拓宽自治资源辐射与回流驱动力等方面,重构乡村社会资本,保证乡村自治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