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地方党委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地方党委必须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求实创新的能力、处理各类矛盾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全面加强地方党委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着力构建地方党委执政能力的外部培育机制、民主决策机制、评估机制、社会稳定机制、反腐倡廉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政问责程序是行政问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程序有利于行政问责长效机制的构建.我国行政问责程序还很不完善,现阶段已成为问责制发展的瓶颈所在.构建行政问责程序必须遵循公正、公开、效率、参与、稳定、可操作等原则,问责程序包括启动、执行、修正救济等阶段及其具体环节,构建问责程序必须完善行政问责的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相应的信息公开和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稳定是基础工程,农村稳定与农村和谐相辅相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寻求农村稳定与农村和谐的根本途径.在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盖铭 《求知》2006,(12):6-7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要求,努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更好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发达的经济、强大的军事实力,加上其特有的文化强势,不断强化其价值观在全球的影响力.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在加快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静态上看,它是社会主义得以和谐稳定的精神支柱;从动态上看,它是社会主义获得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必须让这一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国民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视野下的社会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赖于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社会转型及其带来的秩序短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动因,稳定、多元的社会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秩序的多方有效供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前构建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社会和谐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充分利用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党制度在经济协调、利益整合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农村社会冲突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稳定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农村面临的两大中心任务.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如何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发展中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是新世纪中国农村必须解决好的中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7,(2):14-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和社会有机体的组织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构建和谐企业,既是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需要。作为大型国有勘察设计企业,要做到和谐发展,必须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兼顾,企业与员工共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无法达到的,必须拥有一个整合力、感召力、高效能、服务型的政府,承担起思想引导、固本强基、发展经济、公共服务、规制雏序、利益调整、解决问题等相关责任,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社会日益稳定,但不安定因素仍然很多,必须继续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大局,努力消除各种影响稳定的因素.为此,除了要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必须有强大  相似文献   

12.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在科学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均必须竭力维护的基本社会环境,更是市场经济对中国政治的特定要求.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静止和停滞,而是要建立稳定的政治结构,并通过必要的政治改革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针对我国存在的影响政治稳定的现实因素,应采取实现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之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先进性建设.先进性建设为党执政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来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与维持和平行动,践行了中国向全世界宣告的构建持久和平、稳定安宁的和谐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参与维持和平行动有助于推动国际维和机制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中国周边乃至世界许多地区冲突的解决,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和平与稳定的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7,(7):47-47
罗来武撰文指出,社会稳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社会不稳定表现为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现代化过程进步与复杂的二重性、改革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政府政策失误等是引起中国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在短期内应该构建一个能够化解、缓解和控制不稳定因素的管理机制;在长期必须致力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杨灏 《各界》2009,18(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社会关系的和谐能够使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更稳定与迅速;另一方面,国家的发展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相应的基础.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和谐社会进行了分析;从深层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经济内涵及应采取的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子睿 《理论视野》2007,88(6):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同志。记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任务。请您谈谈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刘永富:国家要改革,要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稳定了,改革才能顺利进…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特大型城市,城区是城市发展和稳定的载体,是职工群众高度集聚的区域。要在构建和谐城区中发挥工会的独特作用,必须认真分析城区工会目前的现状,顺应新的形势,创新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丽萍  郑向 《学理论》2014,(5):16-17
在信息传播网络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众认同更容易趋向于多元与多变。基于"阿拉伯之春"的反思,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众认同这一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问题展开探讨。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众认同,就必须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众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