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经济现象,这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20世纪50年代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不仅强化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引进,可以用“156、43、78”三个数字作为代表。“156”,是指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简称“156项”;“43”,是指20世纪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预定43亿美元成套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3.
在拉丁美洲的发展史上,20世纪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因为拉美国家依次经历了30年代以前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的外向发展时期,起步于30年代但到50年代才全面推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发展时期,以及在80年代初拉美债务危机之后的经济结构改革的外向发展时期。伴随着先后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拉美国家在取得一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牺牲了一定的社会发展,如政局动荡频繁、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这些都使那些华丽的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新疆进行了社会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社会制度的变革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开启了新疆第一次现代化即工业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加快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素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同时也是新疆第二次现代化要素急增的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然要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现象不容忽视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城市化基础上的工业化,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工业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从世界范围看.自1820到1950年的130年间,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系数达O。997,呈现高度上涨的趋势。这也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7,(2):32-32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以及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如今的80%-90%以上。一方面,知识的价值日益凸现;另一方面,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有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一般为80至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农业经济时代,一个人7-14岁时在宗教寺院和私人学堂里接受教育就够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人们一般从6-22岁接受正规教育,基本上也够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学习已扩展到人的一生,只有终身接受教育、终身学习,才能培养成完善的人,才不会被日趋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当今社会,谁掌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按照其演进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每个时期政治发展理论所受的理论影响和时代背景不同,因此,每个时期的政治发展理论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也不同.而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正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的变换中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利益结构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系统,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平衡支持,判断一个社会利益结构的合理性有两个因素: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度。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利益结构的绩效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两个阶段的绩效呈现出较大的差别;整个时期经济效率和增长趋势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均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身份制”的出现,在公平公正度方面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即使在第二个阶段,经济绩效依然呈现出递减趋势,但并非完全停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绩效的。利益结构的绩效趋势表明。它由20世纪50年代的合理性逐步变为相对不合理,从而使70年代末期的利益关系的变革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9.
陈云是卓越的经济管理专家,理论界对其经济思想已作过许多研究,但对其发展农业经济的思想涉猎较少。本文主要回顾、研究陈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化建设中,激进发展战略呈不断加剧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受到冷战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中国自身的经济、文化和制度方面,亦即经济上追求高速度增长的赶超发展战略,文化上根深蒂固的乌托邦思想,制度上全面控制社会的集权体制,是激进发展战略产生并呈上升发展态势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陈云是卓越的经济管理专家,理论界时其经济思想已作过许多研究,但对其发展农业经济的思想涉猎较少.本文主要回顾、研究陈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长久 《新视野》2002,(4):72-74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被世界银行誉称为“东亚奇迹”。在战争废墟上,日本经济从1946年开始复苏,自1956年起走上高速增长的快车道。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在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继日本之后,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相继崛起。从1973年到1993年,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5%,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经济年均2.9%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3.0%的增长水平。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严重困境。从1991年至200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1.75%。经历“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化目标是建国初期"一五"期间提出来的,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次"起飞"时期,称为初始工业化时期.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就业形势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莫荣 《求是》2002,(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于增加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小,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弹性偏低。90年代平均就业弹性为0.1左右(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增加0.1个百分点),不到80年代的1/3。尽管我国一直保持了相当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但90年代全国每年实际净增加的就业岗位平均只有700万个左右,只有80年代的1/…  相似文献   

15.
一、促进观念转变。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  相似文献   

16.
解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学习论坛》2009,25(12):28-30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比较小,其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农村生产要素只能在农村范围内组合。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市场取向目标的确立及其向纵深推进,农村生产要素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民不能同步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增长成果,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郭琰 《学习月刊》2014,(10):17-19
一、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及其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乡二元社会的形成和巩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然而,这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却带来日益严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生产和生活全面进步的强大阻力。为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并且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发展的被动和落后状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始探索如何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一般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动态变化的过 程。为了实现工业化,世界各国依据时代的不同以及国情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趋势和重要特征,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 推动的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产业 结构调整方向的趋势下,我国工业化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中国原有的比较优势已难以适应全球产业竞争局势; 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遇到难以克服的两难矛盾;第三,工业化发展遇到了实现工业化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的两副重担;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独特的国情需要我们走独特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 业化道路具有信息化、集约型、低能耗、环保化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 择。这种选择的必然性不仅由于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还在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破解我国独 特国情难题,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庆祥 《唯实》2000,(9):23-26
作为一门科学,经济伦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兴起的。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经济问题是从属于伦理道德问题的,其特征是以道德来规范和约束人的经济行为,在近代,西方出现了经济独立化和道德中立化的分离倾向;而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呼声日益迭起,  相似文献   

20.
趋势一: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之后,目前进入第三个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我们原本以为,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粗放扩张阶段的结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买方市场的形成,改革开放以后持续了20年GDP近10%的年均增长时期已经过去,此后将进入GDP年均增长7%的常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