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纪薪 《中国监察》2014,(6):26-26
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导致亡党亡国。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断加大办案工作力度,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必须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必须严明审查纪律,不断加强办案安全工作: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不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对社会的危害极其严重。在美国,长期的制度建设形成了一种比较良好的廉政文化环境,正直的美国人民无法容忍腐败现象,所以很多腐败官员在贪腐数额还不大的时候就能及时被查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 一些腐败分子意识到了搞腐败的风险,于是急着寻找贪贿新途径,“期权腐败”就此粉墨登场。在位时为企业谋利不要即时利益,等从领导岗位上退下后坐享企业“反哺”。这种把权力当期货进行交易的行为就是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已成新的腐败形式。“权力期权”已成为当今最大且最具升值潜能的“期货”。这种公然以权力为资本参与社会物质利益的再分配,不但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颗“腐败毒瘤”。  相似文献   

4.
李柯勇  王昆 《政府法制》2013,(10):33-33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部分审批权转南一些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承接,有些组织反而变成了狐假虎威的“二政府”。它们破坏市场环境,损害政府公信力,成为延伸腐败的“毒瘤”,亟待通过新一轮改革彻底铲除。  相似文献   

5.
师长青 《中国监察》2009,(14):22-23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并决定从2009年5月至11月底,在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展“小金库”治理专项工作。按照中央的部署,宁夏回族自治区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高度,迅速行动,认真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以坚强的决心、有效的措施,着力清除“小金库”这颗“毒瘤”。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腐败象一个毒瘤滋长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机体上。“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会导致腐败。”这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过的话。没有制约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已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于是,在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对拥有国家权力的机构进行制约和监督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原则。 腐败,也同样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些年来,中国高举反腐败大旗,查处了一系列腐败案件,其中包括一批涉及高级干部和涉案金额巨大的大案要案。在清除腐败分子的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整个国家监督体制的建设。 1997年5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一部关于行政监督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其中包括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为了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必须清除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误区之一:有功论。国内外有些人认为,在一个过渡社会,腐败也许扮演了一个有用的角色。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一定程度的腐败是帮助轻松地踏上现代化道路的值得欢迎的润滑剂”。国内也有人提出腐败有“正负功能”,还有人提出腐败是消除计划经济约束的催化剂,它对旧体制的解体有促进作用。显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不仅损害着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同时也腐蚀着社会与人类的良知。人类要进步,就必须治理腐败,而消除腐败则必须从导致腐败的人性入手,分析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腐败可以从多维度进行界定。在通常观念里,任人惟亲,是腐败;公款消费,是腐败;权钱交易,更是腐败;有人说,腐败是公共权力机制的瘟疫,腐败是社会肌体的毒瘤,还有人说腐败是国际社会的公害。也正因如此,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纷纷从各个侧面探究腐败内涵,研析腐败的根源,寻求预防和  相似文献   

10.
郑亚兰  王岩 《政法学刊》2002,19(5):38-40
腐败和洗钱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毒瘤,当腐败和洗钱相互勾结起来,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就更难防范和控制。必须控制洗钱打击腐败现象,促进控制洗钱和反腐败的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危害国家稳定,损害社会正义,严重威胁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和加大治本力度的指导原则,并且提出了“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的腐败与反腐败腐败,象幽灵追随着人类脚步,似毒瘤侵蚀着社会肌体。20世纪末,腐败风再次穿亚非。扫欧美。1992年9月,巴西众议院以88%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以腐败渎职罪弹劾科洛尔总统的议案。日本政坛元老金丸信在两年内隐瞒收入8亿日元,从中偷税4亿...  相似文献   

13.
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恶势力组织,是近年来个别地方滋生出来的社会毒瘤。他们称霸一方,作恶多端,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为铲除这一丑恶现象,去年底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部署开展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参与、坚决支持这场斗争,查办了一批涉黑腐败案件。目前,这场斗争还在深入进行当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站在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高度,要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确保“打黑除恶”专项…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把腐败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的出现,甚至把腐败行为说成是市场经济固有的毒瘤,这显然是错误的。市场经济不仅与腐败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是互不相容的,甚至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还可以起到克服腐败现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贿赂犯罪案件中,行贿犯罪是衍生腐败的“犯罪链”,是腐败温床上一个最容易扩散的“毒瘤”。但是,源于立法、执法以及人们认识等因素,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处于弱势状态,严重影响了贪腐犯罪的有效惩治。因此,在研究如何有效打击受贿犯罪的同时,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力度,对有效遏制受贿犯罪势头及控制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客观分析当前对行贿犯罪查处不力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打击行贿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历史上,腐败问题一直是侵蚀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各国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都曾历经一个腐败的频发和高发期,这是一个规律性的国际现象。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是长在民主社会动脉上的一颗毒瘤拿起法律武器割除“毒瘤”找回温暖家园  相似文献   

18.
腐败的危害人所共知,治理腐败一是预防,二是惩治,二者缺一不可。但比较而言,预防比惩治更为经济、科学。本文指出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腐败,应当从制度、程序、过程控制、巡视、体民等方面进行完善,如此则腐败这一社会毒瘤将会逐步为人类所掌控。  相似文献   

19.
何清涟“中国问题”研究法,是以解剖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真实存在的经济社会矛盾为切入点的研究法。她认为中国当前腐败与黑社会勃兴的现实,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隐患与陷阱之一。她对腐败与黑社会生成关系的研究并不直接,但她研究所得出的深刻结论,却异常深刻的揭示出腐败与黑社会间一种深层的机制联系。她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的腐败是“源于制度的社会结构性”腐败;进而认为,当代中国的腐败,核心是“三大权力腐败”;又进而逻辑地揭示出,“三大权力腐败”,是黑社会生成的“源于制度的社会结构性”土壤。  相似文献   

20.
腐败(Politial Corruption),在行政管理领域里,一般是指政府及政府公职人员利用职务和权力谋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腐败现象,从政治社会产生起,一直是政治社会的一大病态和政治公害.在我国,腐败是长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毒瘤,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993年8月,党中央作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决定.至今,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很大进展,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必须清楚看到,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