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是领导干部经常面临的问题。一、牢记宗旨,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第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论权力观与权力运作中的监督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保证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课题。要解答好这道历史性课题 ,一方面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解决好掌权用权自律的问题 ;另一方面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解决对掌权者他律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深化对权力本质的认识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性质、来源、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农华山 《当代广西》2004,(21):36-37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好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在思想上清除落后的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新观念。其中,至少应树立好以下几种观念: 第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的权力观是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正确的权力观应当是,权力是人民授予的, 受人民监督的,并按人民的意志任免的;权力与责任是相统一的,没有无责任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抛弃责任或少负责任的权力行为必将受到人民的追究;只有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 人民才会把权力授予我们并支持我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我们才能正确行使好手  相似文献   

4.
正权力观是人们对待权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些重要论述,从权力主体、权力价值、权力行使、权力制约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权力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执政活动中,从执政思想、执政宗旨、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方面形成了既体现人民意志又发挥国家权力效能的执政规律。掌握和运用执政的基本规律,是提高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树祥 《前沿》2004,(10):30-33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实际 ,提出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接受监督的思想 ,并对监督的形式、途径作了深刻阐述。这一思想所蕴涵的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是为民谋利的手段 ,以及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制约的观点 ,对全党在新世纪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执政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宝森,身为高级干部,大肆侵吞国家资财,腐化堕落,生活奢糜,自绝于党和人民。实属罪有应得,令人不齿。然而,由王宝森违法犯罪一案,引起了我们对人大监督的深思。 思考之一:人大监督的重心,应放在以国家权力抑制行政、审判、检察等权力上。应该肯定地说,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真实的;人民通过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也是最符合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求由其产生的政府、法院、检察院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也是天经地义的。关键在于人大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督。 由于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负有行使国家行政、审判、检察工作的实际权力,人大监督的重心应放在对这种权力的制约上,  相似文献   

8.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3,16(5):42-43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党来自人民 ,植根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做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真正当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一、当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必须始终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懂得 ,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不管是任命的还是公开选拔的 ,都是接受人民的委托 ,代表…  相似文献   

9.
闵俏禹 《湖湘论坛》2004,17(4):14-14
我们党领导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为此,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领会和把握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一、权力来自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要的是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来源。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我国的宪法也开宗明义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相似文献   

10.
刘占龙 《现代领导》2005,(10):47-4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贯彻党的宗旨,就必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秉公用权,时赢得想着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11,27(3):120-124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存在着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多以及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曾志伟 《桂海论丛》2010,26(1):55-58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8.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的条件的规定过于简单,并且将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一并表述,没有完全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条件的规定要求,不利于侦查人员及其负责人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应单独规定侦查终结的条件。即“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案件全部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性质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相似文献   

20.
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其执政观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理论创新——永葆执政活力的理论之源;执政为民——永葆执政活力的阶级之源;发展兴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制度保证;从严治党——永葆执政活力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