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与争鸣》2006,(5):36-38
教育、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一直是发展经济学讨论的重要命题。通过考察研究人力资本、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文献,可以发现教育培训与个人收入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理论分析指出,国际学术界不久前采用教育基尼系数作为一种新的衡量人类资本和福利分配尺度的经济指标,大大拓宽了人们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对分析与解释我国教育不平衡及由此决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育机会不平等起源于对教育平等的研究,如今已经成为解释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就学术界对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状况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从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演变、发展、类型、成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回顾,以求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研究做个总结.  相似文献   

3.
4.
义务教育阶段体制内学校质量存在巨大差距的事实导致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形成公共教育体系内的不平等。而市场化教育加剧了这一不平等,两种教育体系共同作用形成了教育不平等的格局。但是市场化教育能弥补公共教育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等,并且学生自身的努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教育消减不平等。公共教育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是教育不平等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入改革,回归公共教育的平等意义是最根本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受到现代化理论和功能主义的启发,各国试图用扩大教育规模和改革教育机会分配机制这两种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然而多国的教育发展经验和教育分层研究结果却表明,新增的教育机会通常被优势阶层占有,他们也能够巧妙地避开各种制度对其的约束,从而导致政府的教育公平改革收效甚微。同时各种教育制度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决定着教育公平的发展方向。Mare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扩张和教育分配改革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二者分别对教育不平等的作用。该模型试图控制教育机会数量变化的边际效应,从而考察教育机会在各阶层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6.
法律上的平等一般是指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结果是否平等取决于社会的发展,法律很难介入,或介入了也会在现实中碰壁。结果平等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就主要应当(也基本上只能)由社会去解决,法律不是万能的,社会在其自身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法律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7.
江传月 《前沿》2008,(8):8-11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平等的涵义、性别平等和教育平等几个有关平等问题的研究情况和主要观点,并提出了新的见解,还分析了平均主义对平等的误解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平等 这里说的“平等”不是结果均等,而是建立在权利平等上面的机会平等,所以,要特别致力于教育及无障碍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格平等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特殊的历史过程.从罗马法不平等的法律人格到近现代民事主体权利能力的一律平等,从对法律人格的减损、剥夺到近现代对权利能力的同等保护,是私法文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实现性别平等是男女双方共同的责任。父权制的性别文化对女性不公的同时也使男性受到了伤害。本文在探讨男性研究的兴起、定位与内涵以及性别平等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反思男性研究与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男性研究视角在教育领域的介入,有利于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开拓新的实践可能,如深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研究,拓展性教育的多元文化取向,丰富与再现校园中的性别文化等。  相似文献   

11.
陈伟 《青年论坛》2007,(3):126-129
人权是一种为人人所享有的权利。人权保障离不开立法活动,保障人人享有人权需要国家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分配权利义务的过程中承担平等对待的义务。为此,需要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约束范围扩大到立法领域,改变以往该原则仅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的狭隘理解。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政府和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不平等现象已经成为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但多数研究采用定性方法,侧重点在于探讨教育不平等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横向不平等,而采用定量方法,重点关注教育不平等的纵向方面的实证研究则不多。文章基于CGSS2006数据,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城乡居民纵向教育不平等的存在及其演变。研究发现,个体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因素近三分之一来源于家庭教育背景和阶层地位。而与家庭阶层地位相比,家庭教育背景对个体受教育水平具有更持续性的影响。据此,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基础教育投入、完善自主招生制度、设置定向招生计划等政策措施以减少纵向教育不平等,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不平等是教育制度形成的不公正差异,其典型特征是以支配为目的的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教育结构。教育不平等是以出身、天赋、才能、家庭、种族、文化背景、学习成绩、人生理想等区隔、歧视、压制、排斥与贬低某一部分人的教育体制及其方式。教育中的不平等主要是环境的不平等,分为社会关系不平等、教育身份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平等和教育机会不平等,因为环境不平等是人为的不平等,因此是不正义的。这些不平等对于人创造生活的可行性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制造了巨大的障碍。教育不平等是中国社会之痛。教育正义不能容忍教育不平等,它构成了纠正教育不平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平等与自由     
一般来说,平等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不平等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卢梭所说,“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自由,平等亦没有意义。奴隶们争取的既有平等,也有自由。“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如果屈服了,那就不是服从公约的法律了。做了主人的人,就不可能自由”(卢梭)。当一个人在法律上位于另一个人之上或之下,他们之间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使他们双方都失去了自由。作为政府,“必须同等地关心和尊重人民。它决不应该认为某些公民因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内涵是机会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类社会的平等化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形式平等、实质不平等的平权社会阶段.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平等与资本主义平等一样,仍然是机会平等、形式平等.机会平等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它可以跟社会主义社会结合,并可以充分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在平等领域的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平等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仍然需要高扬机会平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6.
魏超 《求索》2013,(7):211-213
教育不平等是教育制度形成的不公正差异,教育不平等是以出身、天赋、才能、家庭、种族、文化背景、学习成绩、人生理想等区隔、歧视、压制、排斥与贬低某一部分人的教育体制及其方式。这将导致中国教育的偏颇,使得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愿望难以实现。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及其干预路径。本文认为,教育不平等的心理机制是由于社会经济背景测量中父母等级地位测量的缺乏而导致的可能对于学校教育影响的高估和家庭中父母的自证预言效应;身体机制则体现为教育对象的不良身体健康状态及其被贬低的行为习惯。针对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本文提出了两种有效的干预路径,即传授知识增长论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这将为完善教育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常晓波 《传承》2008,(14):124-125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区之差异、城乡之差异,公民的受教育权出现了极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实现公民受教育平等前,给予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有效法律救济,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公平、更有效、更快发展的必须之举。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区之差异、城乡之差异,公民的受教育权出现了极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实现公民受教育平等前,给予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有效法律救济,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公平、更有效、更快发展的必须之举.  相似文献   

19.
20.
保障女童入学,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性别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敬德 《桂海论丛》2003,19(4):92-94
女童教育不完全 ,也是义务教育不完全。女童是明天的妇女 ,其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基础 ,影响社会的民主、平等的建设进程。只有实现基础教育的性别平等,才能做到教育全面发展 ,做到社会性别公正 ,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