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过陈红在电影《都市刑警》中扮演的“顾影”,在电视剧《三国演又》中扮演的“貂婵”,在电影《红楼梦》中扮演的“紫娟”,在台湾电视剧《梅花三弄》中扮演的“汪子漩”,在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扮演的“江雪”,在电影《雾宅》中扮演的“格格”等众多角色后,人们不得不为陈红的“天才”演技和天生丽质所叹服。台湾一位专栏作家在看过她主演的影视后以陈红的名字作文章,发表了  相似文献   

2.
《周易》诸卦象对中国建筑影响颇深,从《大壮》、《丰》、《豫》和《离》我们可以领略先人们对人间美好居住的追求,从《大过》,又可以看到其的死亡观念和土葬风俗,而《观》、《涣》、《萃》和《震》又和宗庙建筑有关,另外“龙”(乾)在中国建筑装饰中也得到广泛运用。《周易》“数”对中国建筑亦有明显影响,尤其在宫廷建筑中“易数”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体现。其中,以三(三极)、九(用九)和“四”的运用,最为突出。同时,中国园林和建筑都不约而同地追求阴阳和谐、对称变化、象在意外和“天人合一”等审美境界,最终达到一种诗意安居。“居”是建筑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3.
王波 《小康》2006,(6):6-6
《小康》杂志2006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小康休闲指数:63.5》,文章一经刊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普遍关注。4月30日,新华社陈芸、宋振远、张景勇、王立彬等四位记者就“中国休闲小康指数”采访《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5月2日开始,新华网连续报道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中国第一个“休闲小康指数”昭示生活方式变迁》、《“休闲小康指数”昭示生活方式变迁》、《“休闲元年”:“休闲小康指数”标记中国变迁》。5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以《“休闲元年”:“休闲小康指数”标记中国变迁》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一周之内,…  相似文献   

4.
文廷海  丁光泮 《求索》2008,(7):226-229
苏辙在集解《春秋》时,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春秋》的思想进行解读。政治思想,首先从“尊王命”、“正周班”、“尊王官”、“尊王人”、“王者无敌”、“天子无出”、“天子不会”第一次对《春秋》“尊王”之义进行全面的解说,这是苏辙《春秋集解》的重要贡献。此外,夷夏之防、“轻刑慎杀”等政治思想,也阐发新的见解。伦理思想,以“隆君父”为说,强调《春秋》的政治教化意义和“诛心”的作用。史学思想,说经以《左传》史实为本,标举《春秋》“书实”的思想,对春秋时代作“通变”性的历史考察,灌注了自觉的史学意识。苏辙《春秋集解》阐发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以意说经”的《春秋》学风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就有“惠此中国”的记载。但是,《诗经》中的“中国”只含有“国中”之意,不是真正指称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7.
谈“啸”     
啸,《说文》曰:“吹声也。”《诗·召南》郑笺:“蹙口而出声也。”古人爱用啸声来表达悲愤哀伤的感情,《楚辞》里就有“临深水而长啸”的句子,《诗经》中也有“其啸也歌”。这在开始大约也和悲哀而叹息是一样的。所以《楚辞》里同时更多的是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抽思》);“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以掩涕”(《远游》)等等。历史上真正啸声大作,并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创造活动的,是魏晋时代。曹植“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杂诗》);嵇康“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悲愤诗》);潘岳“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洛阳县作》);左思“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陆机“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飞飚”(擬古诗》)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  相似文献   

8.
古远清 《台声》2001,(4):31-33
撰写《台湾文学史》,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史的未来 /未来的文学史?》,台北,《文讯》 2001年 1月号)。这里讲的“迷人”,是因为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本严格意义的《台湾文学史》,要是有谁写出来了,就可落得一顶“开创者、奠基者”的桂冠。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在《台湾文学史》编写中,充满了“统、独”之争。但有人眼看大陆学者撰写了一部部厚厚的《台湾文学史》及其分类史传进岛内,便大喊“狼来了”,于是下决心自己写一本所谓“雄性”的“台湾文学史”,这样便有了以“台湾意识”重新建…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关于给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记集体一等功的决定》。《决定》如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自1987年成立以来,足及祖国山山水水,出访五大州的40多个国家,受到3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接见,被誉为来自中国的“美与友谊的使者”、“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人类特殊艺术的火炬”。在首届好莱坞国际电影电视节上,反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历程的《与梦同行》获“最佳电视专题片奖”,舞台艺术片《我的梦》获“最佳电视艺术片奖”。在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成功上演了“中国八分钟”。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  相似文献   

10.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常頞接着李冰修筑的僰青衣道,从僰道(宜宾)将道路往南延伸,经朱提(昭通)汉阳、(威宁)修到味县(曲靖)终止。“五尺道”就是指的这条道。《史记》司马贞《索隐》说:“谓栈道广五尺。”《汉书》颜师古《注》说:“其处险阨,故道才五尺。”这就是“五尺道”名称的由来。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引李泰《括地志》说:“五尺道在郎州。”郎州是唐贞观年间改南宁州所置,在今天的曲靖,说明“五尺道”的终点站在曲靖。《辞海》五尺道条目是这样说的,五尺道为“古道路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诗》是孔子所编订的文本之一,在后来儒家的传统中形成了一种“诗教”传统。在此就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孔子的《诗》教何以成为一种教化。这里核心在于《诗》的本质与教化是否一致。教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是化单一为普遍的过程。而就《诗》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情”,即诗咏情;二是“言”,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三是“思”,即是《诗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在诗之“情”中,有作为单一物的“情欲”“情绪”,以及作为普遍物的真情。《诗》通过对情欲和情绪的扬弃,使学者对“天涯共此情”的真情进行把握,从而化掉了单一的方面,获得了普遍性的规定。就“言”的方面,《诗》通过优美的语言促使单一的对象从个体之域走向公共之域,成为普遍物。而“思”则是以“喻”的方式,主要是主体的领悟和阐释,使得“道”向主体自身敞开,这就使得处于幽暗的直接性之中的“道”走向了现实的普遍性,在主体的“思”中澄明和彰显。由此可以看出《诗》本身就具有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楚辞·九辩》:“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王逸《章句》曰:“恃怙众士,被甲兵也。”洪兴祖补注曰:“耿,明也。逸以介为介胄。”朱熹《集注》曰:“负,恃也。左右,侍臣也。耿介,亦刚勇之意也。”王夫之《通释》曰:“负,矜衒自负也。”符定一《联绵字典》及今版《词源》“耿介”条均以《楚辞》此句作例证,释为“甲胄明”、“引申有‘刚勇’义”。刘永济《屈赋音注详解》谓“负恃左右狠戾刚愎的人”。马茂元《楚辞  相似文献   

14.
张业赏 《春秋》2010,(3):26-29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与《海瑞罢官》同样历史背景下产生,具有同样主题和作用的山东的《孙安动本》在“文革”中遭受了与《海瑞罢官》几乎相同的命运。《孙安动本》起初是柳子戏.后来拍成电影.在“文革”之前曾长期在国内演出和放映,影响极大。《孙安动本》与《海瑞罢官》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也是歌颂“清官”戏.并与现实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谓山东版《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15.
释“彭咸”     
屈原在《离骚》中两次提到“彭咸”:“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王逸《楚辞章句》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自王逸注后,历代学者多从王逸说,虽也有学者对此说表示怀疑,但多语焉不详。钱杲之《离骚集传》说:“彭咸未闻。”戴震《屈原赋注》称彭咸“书阙不可考矣”,“一说即《论语》所称老彭”。俞樾《俞楼杂纂》二四《读楚辞》认为“彭咸即彭铿,铿咸双声字。”闻一多《离骚解诂》补充道:“铿咸不只双声,元音亦同,惟韵尾略异耳。”姜亮夫《楚辞今绎讲  相似文献   

16.
继1999年抛出《台湾的主张》和“两国论”,李登辉又炮制了其“台独”主张的2000年新版本——《亚洲的智略》,在该书中,李登辉供述他在执政12年间从事分裂祖国的种种阴谋活动,并公开宣称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已经成为“台湾的中华民国”,已经实现“中华民国的第二共和”。说白了,《亚洲的智略》就是一份李登辉分裂祖国、分裂中华民族的“台独”自供状。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杂志中的“革命话语”承续近代中国知识界关于“革命”的理解与认知,随后则聚焦于“文学”,掀起“文学革命”,揭开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之序幕。然而,在面临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时“文学革命”的力量显得过于苍白。《新青年》“革命”话语遂从“文学革命”渐转向“社会革命”,即“十月革命”“阶级革命”以及“劳工革命”等话语形式。1923年后,在国共合作的大局中,《新青年》之“社会革命”话语具体表现为“国民革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途径——阶级斗争——亦随之成为《新青年》革命论述的核心话语。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亦随之得以生成并融入革命实践,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与结构。  相似文献   

18.
邢研 《思想战线》2022,48(1):163
“游”是《庄子》文本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当代关于《庄子》之“游”的研究,较主流观点是把“游”作为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但这种阐述虽然注意到《庄子》中“游”所具有的自由属性,却忽略了“游”实际的活动特质。作为一种活动,《庄子》之“游”是一种人之身心整体与“道”融汇交通的活动。其具体展开于人出离于“在世界之中”状态,“虚以待物”而“以天合天”的生活实践之中,并由此构成了一种“合道而为”的自为而“自由之”的自由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9.
鲁玉菱 《青年论坛》2002,(1):108-109
“循环回归”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它在奥尼尔的不少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在其悲剧《悲悼》中尤其如此。在题材的选择上 ,奥尼尔采用了《奥瑞斯忒亚》的神话模式 ,体现了西方文学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 ;孟南家族相似的“面具式脸孔”和相似的悲剧命运 ,是“循环回归”理论在人物设置方面的又一运用 ;从戏剧结构看 ,《悲悼》三部曲是一个圆形的回归结构 ;而“循环回归”思想在“返朴归真”层面上又化为《悲悼》中的“幸福之岛”。  相似文献   

20.
一歇后语有两种,一种是在文人中盛行的歇后语,一种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歌后语。两者起源不同,性质也迥异。“歇后”这个形式是文人创作的,魏晋时已出现,曹植受他哥哥魏文帝曹丕的冷遇,写了《求通亲亲表》,其中有这样两句:“今之否隔,友于同忆。”陶渊明《庾子岁从都还》:“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它们的特点是将《书经·君陈》中的“惟孝友于兄弟”中的“兄弟”歇去,以“友于”代替。这种形式,到唐代,使用普遍了,杜甫在《彭衙行》中选用《诗经·击鼓》的“死生契阔”,歇去前面的“死生”,以“契阔”表示“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将出自《诗经·日月》中的“日居月诸,胡迭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