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职工栗某原系一家商场的固定工,1998年,她服从单位的规定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期内,她1999年怀孕,2000年生育。当婴儿刚刚满月时,单位通知她:经商场领导办公会研究决定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后劳动合同期满,不再续聘,终止劳动合同。该职工认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不尽情理。单位解释:富余人员太多,效益不好,请求理解,单位愿意以报销该职工怀孕和生育期间的全部医药费,并支付3000元人民币予以补偿为条件而终止劳动合同。该职工不同意这个和解方案,提请仲裁。  相似文献   

2.
2001年初春,农八师一四三团给每户职工划分了1.5至2亩自用地。一年过去了,自用地的效果究竟怎样了? 二十连的曹秀云说,她家的零花钱及四个娃娃的开销就靠这2亩地。1990年曹秀云在两亩自用地里试种了两分地的草莓,没想到当年纯收入就达2000元。以后,她就在庭院全都种上了草莓,每年平均收入4600元,最  相似文献   

3.
1999年在河南郸城县丝绸厂工作了2哆年的薛显云,因厂子 破产倒闭,成了一名下岗职工。她怀着对兵团的热爱,不顾家人的 反对,义无返顾地来到了农十师一八四团,成了五连的一名正式 职工。1999年,夫妇俩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年收入达1万余元, 2000年连队领导给她分了一套房子,并让她承包了30亩棉田。由 于管理有方,籽棉单产335公斤,当年就实现纯利润176万元。夫妻  相似文献   

4.
正杨道会自2000年到吉木乃口岸做水产生意起步,拼搏进取,辛勤耕耘,逐步发展成为吉木乃口岸唯一一家加工、销售冷水鱼的外贸专业合作组织,为带动职工多元增收树立了榜样。她先后被兵团授予"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职工多元增收典型示范户""创业就业多元增收巾帼之星"等荣誉称号。创业干事"三点经"杨道会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8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辍学来到新疆闯天下,在奎屯经营了一家活鱼店。2000年,她又辗转来到了吉木乃口岸,在十师一八六团和吉木乃县经营了两家  相似文献   

5.
46岁的范兴翠吃苦耐劳,泼辣能干,她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以诚实与勤劳,走上了致富之路。她承包的棉花产量逐年提高,1998年单产289公斤,1999年单产290公斤,2000年单产334公斤。连续四年被分场评为先进生产者,2000年,芳草湖农场党委表彰她为先进生产者、植棉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师党委表彰她为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农六师工会授予她“杰出职工”称号。  相似文献   

6.
王美华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一名青年女职工,年仅34岁,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生产。在领导和职工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她的诚实劳动,6年来,她向国家累计交售粮油44.5万公斤,创产值81.85万元;交售羊肉4800公斤,创产值7.2万元,共获利润25万元。1999年,她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学三比”先进女能手;2000年3月8日,被评为全国农林系统先进女职工;同年12月, 又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2003年她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大代表。 王美华是一个很普通的女性,偏瘦结实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七师一三0团党委在机关四楼会议室组织部门领导和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召开会议进一步落实了连队一线职工通过签约进入加工厂当临时工的工作,这是该团帮助职工多元增收的措施之一。2013年,该团职工多元增收已达895万元。2013年,该团制定出台了职工多元增收、持续增收实施方案,在年初时组织全团干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详细了解了职工群众增收的愿望和已经具备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1994年初,舒兰市二轻服装厂停产,48岁的女党员、厂门市部经理刘桂芹和职工们一起下岗了。她先在一个私营服装店打工,收入还可以,店主也很信任她。半年后,本厂的一些下岗职工因生活困难找到她,希望她牵头办一个服装厂,使大家都能有碗饭吃。面对大家的信任,刘...  相似文献   

9.
1994年,年仅23岁的冯冰从富裕的农八师一四七团来到贫穷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的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从她担任农场团委书记、工会办公室主任后,就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农场发展的事业中,把职工的利益和冷暖放在心上。她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一片爱心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2003年2月,她当选为农场工会主席。 为了群众的利益 作为工会干部,冯冰把群众的利益看得至关重要。2000年冬季,九连职工集体上访,反映九连承包人多收职工的土地费。得知这一情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人称“天下第一难”,可公主岭市计生委主任唐桂华却一干就是18年。18年来,她进取拼搏,战胜困难,用智慧和汗水换取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干一行爱一行,就能干好一行 1978年初,唐桂华才30岁,便改行做了计划生育工作。她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和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1983年,她被提拔为原怀德县计生委副主任,1988年10月,她又开始担任公主岭市计生委主任。为增强人口控制能力,她和同志们一起,摸索出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师十团十连,提起何艳琴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她身残志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感动,她用自已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何艳琴今年45岁,她出生6个月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脚残疾。2001年,她刚来新疆第一年给职工拾花,赚了几千元,第二年,就给连队领导申请,想要承包土地。连队领导看她是残疾人,关心地对她说:"承包土地很累,你能不能吃得消?"何艳琴听了,便说:"我不怕苦,只要能赚钱。"连队领导看她态度很坚决,就给她分了40亩地。何艳琴第一年承包土地,没经验,亏了本,有人劝她说,你承包土地不赚钱,还不如给别人打打工,不会亏  相似文献   

12.
海尔尼沙·买买提是农十四师皮山农场巴扎连的职工。她初中毕业后跟农场一些妇女学织地毯。她认真学习钻研,用两年时间掌握了地毯的编织技术。1995年她到和田地区地毯厂学习织出口地毯技术,学习期间得到了地区地毯厂领导的好评。2002年,她招收了6名贫困家庭子女为学徒,还有19名学徒已报了名,只等她的地毯编织作坊开业。  相似文献   

13.
失业是当前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轨时期,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我国下岗职工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据国家有关部门98年初统计:全国国有、集体、三资企业累计下岗职工已达2000万人,大约占职工总数ZO%。这2000万人中70%已实现再就业,还有30%即600万人没有工作,(其中有320万为国有企业职工)1996年失业率为3.l%,有550万人,加上98年初的600万,目前全国待业人数共1100多万人,失业率为7%。(据有关人士预测,到“九五”末,我国将可能…  相似文献   

14.
这篇记录一位团场工会主席事迹的通讯,虽然已经刊发四年多了,但她全心全意为事业、为职工的言行至今仍感人肺腑。最近兵团工会领导同志建议本刊重登此稿,以供广大工会工作者和干部工人学习。  相似文献   

15.
农十师一八七团位于北屯镇东南18公里处,全团耕地面积12.6万亩,总人口7059人,北邻国道216线,省道海青公路穿场而过,交通便利,给发展职工庭院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3年团庭院经济总产值1996.56万元,比2000年增长2.7倍,庭院人均收入1223.12元,比2000年增长767.6元,庭院户均纯收入4047.56元,比2000年增长2514.32元。 一、党委重视,为职工庭院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1.团场成立以政委为组长,工会主席、主管农业的副团长为副组长的职工庭院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党政工齐抓共管、工会具体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各基层单位相应成立由行政、工会、职工代表组成的庭院经济领导小组,做到层  相似文献   

16.
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融进了朵朵银花,融进了生她养她的这片肥沃的土地,用自己的赤诚和责任赢得了八团职工的信赖,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光彩照人,她就是农一师八团加工厂棉检室主任郝建。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郝建已在棉检岗位上工作了20个年头。20年来,她为八团的棉花加工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本人也多次荣获师、团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2001、2002年她所领导的八团加工厂棉检室被师评为先进棉检室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农二师二二三团工会高度重视职工自营经济发展,多方拓宽职工增收渠道,从果园多样化畜禽养殖,到特色养殖,加快了职工致富步伐。职工任万蓉是二二三团众多靠果园发展畜禽养殖的受益人之一,这几年一直在果园内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去年她利用自己承包的20亩果园资源优势,放养了2000余只鹅苗,增收近6000余元。该团有近100家职工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侯志的风雨坎通路 她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山东最早的中共女党员;她担任过省、市委的秘书长和妇女部长,领导的职工运动、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她还在中央特科工作了两年多,在隐蔽战线上作出了特殊贡献……因受王明、康生的迫害,她的曾任中央军事部长的丈夫在苏联被捕,从此杳无音讯。为寻夫,她四处奔波几十年,并两次上书毛泽东。“文革”中一个“特嫌分子”的罪名,使她在监狱里度过了11年。尽管人生坎坷,但她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坚定气节,坚信“事实不灭,真理难欺”。  相似文献   

19.
刘明新是军垦老职工的后代,是农三师四十九团十四连的职工,自2000年开始经营蔬菜大棚以来,通过团、连两级领导的大力扶持,凭着自己的勤劳苦干,在短短5年时间里,不仅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而且还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农四师六十一团农五连职工邵燕每天都早早来到阿力玛里工业园区内的众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上班。年初,她还是一名闲置在家的家庭妇女,是招商引资企业帮她圆了自己的"就业梦"。今年36岁的邵燕拥有会计学大专文凭,1998年从学校毕业后,在团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岗位。今年3月,得知工业园区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