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浏览器     
《乡音》2006,(11)
“幸福指数”的由来《新民周刊》:作为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GNH(国民幸福总值),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程国栋提交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和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由此,“幸福指数”一说,…  相似文献   

2.
所谓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感受,而“幸福指数”即是衡量这种感觉的主观指标,涉及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精神生活等诸多方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社会和谐程度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一种体验。幸福指数,即人们对工作、生活和环境等体验和感觉的一种评估的函值。对基层官兵而言.幸福感就是对军营生活环境的满足、工作岗位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官兵幸福指数的高低.与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单位风气息息相关。官兵幸福感的强弱以及幸福指数的高低,对融洽内部关系、促进各项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4.
幸福来敲门     
林微 《就业与保障》2012,(12):17-18
近年来,幸福感这一说法越来越流行。一般而言,对于幸福感的度量,一是基于综合指数的客观因素,是经济、人文、环境、交通等客观数据加减乘除的方程式;二是人民的主观感受,幸福还是不幸福。这些年来,人情味、赚钱机会、生活便利程度、自然环境、文明程度、娱乐氛围、交通状况、政府执政力、治安、发展预期、房价、物价、医疗质量、教育质量、生活节奏等等,越来越多的内容,列入居民幸福感的打分表。  相似文献   

5.
一、OECD的幸福指数的背景和内容 (一)OECD幸福指数的特点 2011年5月24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巴黎发布一项名为“幸福指数”的在线测试工具,普通民众可以就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等11个方面对个人的重要性对自己国家在这方面的表现进行排序,然后得出的指数可以用来衡量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彭志敏 《传承》2008,(22):106-107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以解决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人生基本问题。"幸福指数"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是中国政府把推动社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关心和解决人民的具体社会生存矛盾。幸福指数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对幸福指数应该有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幸福指数”这个词不仅在坊间传扬,而且在我国一些省、市还写进了党政的施政纲领,及至国家也在酝酿制定公民的“幸福指数”。今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有关民生问题时说道:“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幸福”。“幸福”历来是民众的愿景,而今“幸福指数”的提出,自然会成为民心所向。不管辞书上对“幸福”有多少种解释,直白说即是生活美满,心情舒畅。这应该是人们对“幸福”的“共识”。“幸福指数”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综合概念,GDP的增长不是唯一,它涵括了民主法治、经济收入、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安全感以及工作满意度诸多因素。公平正义的缺失、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生态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幸福感的下降。也由于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其身份、经历、地位、年龄以及人生目标也存在差异,对“幸福”的认知自然也不会相同。今年一月我省两会,三月全国两会,无论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建言的热点,抑或落实一件件有关民生的议案、提案,无一不彰显着浓浓的民本气息,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指数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当前,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以改善民生为重,提升民政对象幸福指数。本文结合青岛的实践,谈一点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9.
幸福指数反映着居民的生活幸福程度。提高幸福指数对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新疆喀什疏勒县居民基本生活情况及其幸福指数,探寻影响居民幸福感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从而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加大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繁荣农村文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以解决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人生基本问题."幸福指数"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是中国政府把推动社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关心和解决人民的具体社会生存矛盾.幸福指数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对幸福指数应该有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两会"上,幸福指数再次成为热词之一代表们围绕幸福的话题讨论热火,"幸福感"、"幸福指数"在有关发展质量、民生保障的讨论中被频繁提及。幸福指数已经算不上一个新词汇了它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由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不丹旺楚克国王提出他认为,人生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政府政策的重心应  相似文献   

12.
《江苏政协》2011,(9):28-29
<正>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件关乎改善老年人生活,提高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中共溧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较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为宗旨,积极探索建立城乡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05,(4):49-5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奏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 后天的环境 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其英文的表达:H=S C V当代的人们更加开放地生活,我们坦言幸福,我们追求幸福。幸福在哪里?当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幸福也是有指数的,总幸福指数是指你的较为稳定的幸福感,而不是暂时的快乐和幸福。看了一个喜剧电影,或者吃了一顿美食,这是暂时的快感,而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续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作为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尺度,幸福指数是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作为一个指标体  相似文献   

15.
连续两年,杭州被有关机构评为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两年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合作,对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杭州人幸福指数最高。2005年,该联合机构再次对“城市幸福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仍是杭州人的幸福感最强。“人间天堂”,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困难群众沐浴“春风”一座城市和谐、幸福的前提是困难群众要幸福、快乐。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受下岗、失业、重病、残疾等因素影响的困‘难群众,并把其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七大问题”之首来破解。…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与幸福指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成分无疑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之一。虽然幸福指数和国民收入间并不一定会表现出线性的关联,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不一定带来精神生活的改善,甚至还可能出现精神生活恶化的特例,但从整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越高,人们所普遍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越高。在生产力和人均收入还未充分发达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增长来改善收入(国民收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仍然是改善人们幸福程度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全国各地的"两会"频传民生幸福指数,一时间幸福指数大有盖过GDP之势.比如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给人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幸福指数不仅挂在政府官员的嘴上,而且白纸黑字上了政府的规划,更重要的是政府自我加压,让"幸福"正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实在.  相似文献   

18.
幸福指数是体现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对幸福指数进行长期而系统的考察,可以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宏观社会决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40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抚今追昔,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也有了出国学习考察的机会。我清楚地记得,1991年有幸与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的同行,随当时国家建设部到国外学习考察。我们参观了英国伦敦的水务和供水设备的一部分建设工程,详细  相似文献   

20.
张郁 《人民政坛》2010,(4):16-17
"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家宝总理深情的话语,让全国人民心中暖意融融。而要实现这一人性化目标,唯有占多数人口的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才有全国人民的更加幸福。在海西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上,怎么提高全省农民的幸福指数?代表们积极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