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创造》2012,(2):50-51
农村劳动力供给不再无限,产业、行业、区域间都在竞争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城市的高房价、养老保险参保率、劳动者收入不高等因素制约了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的不稳定和劳动力流动,又将影响到劳动力关系的稳定性,从而放大了中国的用工紧张现象。春节过后,中国各地的"用工荒"再次出现。某钻石公司经理张文波最近就在为如何招到合适的劳动力而费尽心思。他说,去年初公司将工资上涨20%以上,在此之前公司已连续多年提高工资。  相似文献   

2.
不断加深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带来劳动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目前,中国劳动力老化态势日趋严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老化程度日益加深但增速减缓,城乡、省际间劳动力老化程度严重不均,未来劳动力老化水平将长期保持在超出40%的高位,高度老化的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将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新常态。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框架主要从劳动要素、经济结构、科技创新三方面展开:劳动力老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放缓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削弱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贸易模式的竞争优势,长远上看也不利于国家和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下一步超前应对劳动力老化的策略应从优化劳动力年龄结构、提升劳动力资源质量、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肖锋 《湖湘论坛》2005,18(4):43-44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国企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再加上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的方法有,通过积极的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组织以扩大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服务机制,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论和东南沿海地区蔓延的"用工荒"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中国就业形势是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热议。本文以福建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了当前福建劳动力总体供求情况,得出劳动力正面临供给减少,需求提升的结构性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质量改善提高、推进产业转移和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等相应的对策,以缓解当前劳动力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是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型态,其形成原因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及其造成的二元结构。在这种分割的市场状态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许多障碍,消除这些障碍,加快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领域诸多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整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孕育于农村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过程之中.源于收入最大化的理性决策,满足一定条件时,农业从业者的人力资本深化,也可以是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部门之间选择性配置的结果.中国的经验事实,能够初步证实前述理论推断结果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甄新武  邵洪波 《前沿》2009,(4):53-55
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从数量上增加了劳动投入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是一种短期效应;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则有长期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2007—2009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短缺——过剩——再短缺”的循环。2007年到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劳动力全面短缺,劳动力成本急速攀升。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口急速下滑,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失业问题引人关注。2009年春节以后,中国出口大幅下降约20%,出口滑坡引起出口企业大量停产、减产甚至倒闭,减少了10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9.
薛涌 《同舟共进》2009,(9):21-23
中国的经济崛起靠的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但检视现代史上的大国崛起,靠廉价劳动力是无法维持大国地位的。中国要真正崛起,必须依靠建立在优越的劳动生产率基础上的昂贵劳动力。这就需要我们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对高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0.
人才&就业     
《干部人事月报》2009,(18):76-7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称“用工荒”属局部现象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称,最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用工荒”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但这还是一种局部现象,中国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和劳动力结构性的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1.
蔡昉 《政策》2003,(9):46-48
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否使劳动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不仅决定了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应该在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随着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政府不再直接介入劳动力配  相似文献   

12.
傅勇 《同舟共进》2009,(4):15-16
改革开放使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发挥优势,但中国的成功并不完全依赖廉价劳动力。未来人口红利消失期中国的发展,同样要依靠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里,高等教育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总量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更需要在结构上实现合理优化,达到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及就业结构的动态均衡.我国劳动力市场正日益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卖方向买方转变、由东部向西部推进、由封闭向开放过渡的变化趋势,因此,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和体制结构等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和输送的人才不断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在与《中国证券报》记者谈话中指出:不断蔓延的缺工潮和用工荒表明,我国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进入一个劳动力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这种变化是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中国社科院发布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从2004年开始,随着"民工荒"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我国劳动力可能短缺的趋势,一些机构和学者也纷纷提出中国"人口红利"可能枯竭的诸多预测。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城乡人力资本的差别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的制约因素。但劳动力流动同样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幅度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过程。现阶段消除影响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各种制度因素是加快劳动力乡城流动、缓和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劳动者个人不能直接占有和支配公有的生产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剩余价值被谁占有.确认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共同作用,我国出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共存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0%.老年人口增长幅度的加快,将给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参与丰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劳动经济学为视角,具体分析我国老龄化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史学仙 《传承》2010,(36):52-53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激化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常转移。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转移模式入手,分析农村劳动力非正常转移原因,并从新农村建设的"新"字出发提出化解劳动力非正常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