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刑军志 《台声》2003,(2):37-38
刚刚过去的2002年,虽然两岸政治局势依然冷如坚冰,但两岸的民间交流与人员往来却持续升温,鄂台两地的情形也不例外。据湖北省台办交流处介绍,2002年,鄂台两地的交流交往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各类专业团组赴台交流162项759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6%和88%;台胞来鄂交流190批2285人次,交流的人数比上年明显增加,增幅达63%,其中约有20%的台胞为首次来大陆交流。  相似文献   

2.
两岸民间交流是增进两岸同胞情感,凝聚两岸同胞意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多年来,众多群众团体和民间机构往返奔走于两岸之间,牵线搭桥、破冰开路,不遗余力地推动两岸多领域的交流交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无疑是两岸民间交流中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团体。  相似文献   

3.
当今,到祖国的宝岛台湾旅游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如果在20年前也许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自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到了1987年,台当局才开放陆籍“老兵探亲”的单向交流:1996年,再发展到“经第三地”的间接交流;直到2002年后才实现了“两岸三通”的直接交流。在这段时间里,不知有多少有志之士为了两岸的和平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才换来了今天台海的祥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2002年,台湾局势出现新的变化,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外部环境没有改变。两岸各项交流持续发展,两岸“三通”出现了很好的形势。钱其琛发表重要谈话 去年对台工作开局良好,一个突出标志是1月24日,钱  相似文献   

5.
<正>海峡水暖,媒体先知,两岸开放各项交流以来,两岸新闻界发挥了报晓迎春、先驱破冰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两岸主流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真实地反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方面面——政治对话、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共扬、科技互通……每一个两岸交流的场合都少不了两岸媒体的参与报道。可以说,两岸新闻交流是两岸交流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之一,两岸新闻交流融于两岸大交流之中,汇聚了两岸交流的正能量,充分发挥了两岸交流合作传导助推作用。2013年12月22日,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宾馆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央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9)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两岸青年多来往、多交流"。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也表示,两岸青年人应该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增加彼此的沟通和理解,来不断地深化对两岸关系的正确认知,不断地融洽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青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上,也少不了青年的身影。尤其是近年来,大陆越来越重视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交往。  相似文献   

7.
正12月4日,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在厦门揭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开幕式中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面临的新环境、新形势、新特点,指出两岸经济合作的"三变三不变",深刻地揭示了现阶段两岸交流的大趋势。汪洋主席的讲话有助于两岸企业家看清楚两  相似文献   

8.
正两岸电影展作为促进两岸思想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每一年的两岸影展,都是两岸观众们的文化盛会。两岸电影的交流基础是电影文化,民族特色是两岸电影共有,也是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基础,在电影的交流中,我们能够不断地感受到两岸电影观众血浓于水的情谊。聚焦新的文艺创作点,助推中华电影文化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21,(7):51-54
正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共有5家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分别是宁波象山县、富阳区黄公望隐居地、天台县济公故里、宁波奉化雪窦山和台州椒江区大陈岛。这些交流基地已成为两岸同胞回顾历史、品味文化、畅叙亲情和共谋发展的平台,为扩大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奉化区与台湾有着特殊历史渊源,两地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佛缘相循。2019年,奉化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活动,不少已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品牌。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巩固两岸基层交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拓展两岸经贸交流,逐步形成立体化、常态化的交流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末,海峡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而这次研讨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又闪现出新的亮点:AMC(Assetmanagement corp.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专题第一次出现在研讨会上,这意味着两岸的金融交流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象征着两岸金融交流的领域又有新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9)
正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了由勤荣辉总会长率领的台北市里长联谊总会参访团一行。张志军对台北市里长联谊总会积极参与两岸基层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予肯定。张志军指出,大陆高度重视两岸基层交流,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两岸基层交流合作,希望更多的台湾村里社区参与到两岸交流中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是更加有力地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我们强调大交流、大合作,就是要把两岸交流合作推向最广泛的领域、推向基层,鼓励最广泛的基层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增加更多的直接交往,努力使两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两岸政治谈判是解决两岸日益增多的交流、交往中衍生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推动力。在两岸交流、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政治谈判,从政治上解决两岸交流、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两岸主政者的日程上来。1995年两岸“两会”经多次协商已经取得的多项共识,之所以最后没有能够签署生效,其根源即是出于政治上的分歧。为了推动两岸的交流、交往更健康、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展,从去年中美最高级会谈后,祖国大陆的领导人就一再发出了进行两岸政治谈判,并首先进行政治谈判的预备性磋商的建议。但是,由于两岸对举行政治谈判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台声》2014,(7):14-15
<正>赖清德:两岸交流应当有多元声音,民进党应积极自信地参与两岸交流,应在文化、教育、社会发展上与大陆进行全面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两岸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谅解、和解,共同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热点资讯     
首届两岸四地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首届两岸四地青年论坛5月10日在北京大学开幕,来自北京高校的两岸及港澳四地青年学生围绕文化、经济等主题进行研讨。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澳门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北京高校11个港澳台学生社团协办。论坛以"创·四方"为主题,议题多涉及两岸四地间两地或多地的交流互动,如"两岸三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大陆与台湾的文化借鉴和交流"、"香港与内地城市化对比与交流"、"从港澳与台湾的异同试探‘平潭模式’的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1,(6):63-63
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于2002年1月在台湾成立,是一个民间社团法人组织,由台湾各地的中小企业及文化、法律、学术等专业领域人士组成。协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密集主办、协办或参与各项两岸经贸、文化及观光交流活动,以推动两岸交流、促进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两岸青年传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体验式交流"成为了推进两岸关系走向纵深发展的新思路。与传统交流把认知作为主要目的,重在透过交流让台湾青年了解大陆,重视理性理解的模式不同,体验式交流强调情感、意志与认知的结合,重在情感、意志的体验,尤其是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体验式交流从两岸青年的需求和感悟出发,通过多种体验交叉式的互动模式,在情境设计、相互协作、信息收集和意义建构四个方面创新性地开展交流,并通过关联体验、机会体验、合作体验、角色体验和融入体验等五种交流模式来实现交流升级,从而吸引更多的两岸青少年群体参与交流,在体验式交流中化解隔阂,增进两岸之间的共识,最终实现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趋深入,两岸配偶的持续增长,如何更好地为两岸随着两偶的婚姻当事人提供有关咨询、协调等便利服务,促进两岸民间机构、公益组织建立紧密的联系互动机制,切实维护两岸配偶合法权益,是两岸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
<正>去年5月20日,台湾地区实现了政党轮替。尽管蔡英文及其新当局至今未承认"九二共识",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停摆,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两岸青年间的交流。相反,两岸青年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因为他们深知,青年是两岸的希望和未来,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受益者,也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两岸青年认同家园两岸青年,认同我们的美好家园。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