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游南浔     
《廉政瞭望》2023,(9):8-9
<正>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古镇,当地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核心区开展保护性修缮,启动古镇夜游灯光亮化工程,围绕夜游十二景,通过3D投影、互动装置、激光、真人演绎等手段展现古镇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鄱阳坚持把历史脉络、文化特色与地域生态优势、产业发展相融合,以生态为立足点,以文化为制高点,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朝着鄱阳湖东岸中心城市的目标昂首阔步。生态塑形,文化塑魂,助推新型城镇化生态布局。坚持"一江两河三岸"的建设格局,我们把发展牛态型城市绿化作为总体规划一项重要内容,_丰要对城市  相似文献   

3.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六枝特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承办2016年第五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为契机,精心打造了"实业落别·多彩画廊""景文小镇·梦里家园·迎祥郎岱""柳岸水乡·古镇岩脚"等一批特色小城镇。一幅体现文化特色,软件与硬件有机统一、深度融合的六枝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4.
翻开地图,从自贡市区沿着釜溪河下行11公里,有一座拥有美丽传说的千年古镇——沿滩仙市。仙市古镇名字里带一个"仙"字,似乎注定这里充满奇幻色彩。这座被誉为"川南古镇风情标本"的镇子,究竟有着怎样一番风情?仙市古称仙滩。相传,玉皇大帝的私生女八仙姑生性豪放不羁,向往人间美景,一日携牡丹仙子、荷花仙姑,与狮、龙、虎、象、猴偷下凡间,在古仙市  相似文献   

5.
正从"过路旅游城市"到"旅游目的地",从旅游产业"数量少""没特色""集聚弱"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10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魅力生态典范城市""中国优秀民族建筑之乡""中国苗侗医药养生之乡""中国酸汤美食之都"……凯里凭借"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声名鹊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彰显特色、全城全景,720亿元谋篇"山江公园市",凯里在全省首次把"山地公  相似文献   

6.
林昌富 《当代贵州》2014,(32):34-34
正黄平县是长江流域重要涵养水源区和天然生态屏障,坚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开放合作创新路径,力促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确保青山常在、碧水长流,为贵州省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出贡献。在保护中建设,构筑"一江一河"生态屏障。黄平以建设朱家山原始森林保护区、舞阳河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生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  相似文献   

7.
榕津古镇始建于宋绍兴元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罕见的古榕文化、浓厚的商业文化、虔诚的信仰文化、深厚的桂剧文化至今犹存。榕津古镇的整体格局得以保护,传统风貌才得以重现;古榕文化、桂剧文化、庙会文化、信仰文化等,都应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对民居与建筑应给予修缮与谨慎复建,运用"修旧如旧"的手法作出接近原物的修缮与复建设计;发挥古镇旅游核心地带给当地居民收益,引用"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新型产业带动古镇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六枝特区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一主三星多特色"发展思路,以"绿色发展·特色提升"为主题,全面实施"城乡带动、镇村联动、村组互动"、"整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人居环境美,古镇故事多。古街盐号、票号、镖局已成昨日历史,马店、布庄、面馆、茶座再显今日新姿,坚持"绿色发展特色提升",一镇变"三城",是六枝特区岩脚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真实写照。在小城镇建设中,六枝特区围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现代化,还重点包括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以下四个维度着手,即"四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动力,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越性所在。  相似文献   

10.
《理论建设》2014,(2):F0004-F0004
<正>三河镇位于合肥市西南部,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有25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古镇、生态水乡、名人故里、美食天堂"之美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卫生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平安农机乡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一批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重点小城镇、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中国美食文化古镇、中国最美乡村100佳、亚洲金旅奖——最具魅力乡村旅游名镇、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等15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张明光 《先锋队》2013,(15):12-13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从"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这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是我党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履行好监督职责,围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有着乡情与历史记忆的古镇面临着被损毁的危险,亟需政府和社会出手给予重视和保护。古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集中地展现了古人生活的足迹。古镇既有物质形态的古建筑群,也有非物质形态的民俗风情,既有文化传承价值,又有生态观赏价值。本文通过对宁波古镇文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探讨了保护与开发的原则,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宁波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韩方 《唯实》2014,(6):80-81
201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扬州召开苏中发展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推进苏中特色发展融合发展提高整体发展水平、促进苏中苏北接合部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等政策意见,扬州市委做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决策。这对高邮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祝黄河  邱向军 《求实》2013,(7):58-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确立了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吸收中国古代生态观念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一种文化形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必须坚持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道德素养;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完善生态文化机制保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充分挖掘贵州人文、历史、民族等特点,提升特色文化内涵和品位,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指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要"牢牢守位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不仅是对贵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统称,是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产业的物质基础。东北地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哈尔滨市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和重点开发,已经打造出粗具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但相对于经济发达城市而言,还存在着规模小总量低、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和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应采取将城市文化资源由存量向增量转化、将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构建城市文化资源向城市文化资本转化的平台、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科技点绘和发挥文化产业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支撑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其中,经济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政治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点,文化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聚焦点,社会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因此,为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呼玛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依托当地的地域优势、民族风情、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本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举办每年一次的中俄界江黑龙江开江主题文化节为载体,努力打造"南有钱塘观潮,北有呼玛开江"这个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搭台、"经济﹢旅游"唱戏的新路子。立足当地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开江文化内涵呼玛县因呼玛河得名,据史料记载,早在民国  相似文献   

20.
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欠发达城市可确立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思路,以国家"互联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严三实"为契机,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生态文化、乡村文化和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