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新的信息载体及其传播方式,具有后现代性的一切特征。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语境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写作方式和审美特征,它所带来的新的审美价值尺度不仅针对网络散文而言,同时也针对所有散文作品,包括散文的文体类型、文体功能等因此发生了质变。网络文学中的散文创作往往以反文学、反美学的方式书写着自我,以叛逆的姿态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杨健民先生的《健民短语》,令人神清气爽、智性摇荡,这些精心淬炼的短语的诞生也可能进一步动摇专业人士对当下散文文体的判断,它们应该算是随笔,有几分小品的味道,也不乏读书笔记色彩,说它属于当下时兴的移动文学同样很有道理。这些篇幅长不过千余、短则刚满两百的文字究竟该放在哪个文体队列中?《健民短语》兼具议论和抒情、感悟与推理,其行文达意又恰如雪夜访戴,乘兴而起,兴尽而止。然而,描绘"健民短语"带来的文体疑惑,并非只是出于文学  相似文献   

3.
大凡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把语言、人类的行为经验、思想态度按照审美目的组成为复调式的联系”。老舍善于将社会风尚习俗的体现和文字表达、艺术构思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世态的展现、传统的发掘、性格的塑造、文体的构成获得了某种同一性。由于这种同一性,散文的风格则具有了明显的丰富性和层次性。老舍散文中极富地域特色的散文语言(京白),在情感分量上远远超过了它们的字面意思,在简约凝练中传达着作者对社会人事的特殊感受,自然地表现出作者的真性情。一、词句:世态化和节制感我们知道老舍的散文多描绘生活情景和自然景色,平淡爽朗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散文观念的变化是散文文体变革的前提。近代散文观念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桐城——湘乡派与阮元等人的骈散相争,成为近代文学史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近代报刊的出现,促进了"新闻体"的产生,"新闻体"正是走向"新文体"的中介与桥梁;白话体首先在民间文学中萌芽,经过报刊的大力宣传和实践,散文语言逐渐由文言体向白话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散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散文的情感、意境、哲思、语言以及形散神聚的整体形象,为我们把握散文的美提供了多方位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散文从"五四"时期就开始了多种流脉的发展.台湾五六十年代的散文传承"五四"传统是多脉并流的,而且绝大多数在大陆文学史观念中并非主流,却成为了台湾散文的主导力量.这表明对"五四"新文学可以有不同侧面的继承,并流变出不同条件下的主流文学状态,这也正是此时期台湾散文的文学史意义所在.而开放的地域性、始终立足于文学层面的社会使命感、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新文学双重传统的继承发展、以及追求散文现代化的努力,使得台湾散文突破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压抑,不仅留下了传世之作,而且成就了众多散文名家、大家.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先生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先河,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功绩,是从审美的此岸架设了一座通向审智彼岸的桥梁,为推动中国当代大散文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他的大散文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侯萱 《世纪桥》2007,(5):74-75
冰心散文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她散文中的意境美。“诗情、画意、哲理”是构成她散文意境美的三要素,她巧妙地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展现其散文作品中的意境,给读者以韵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作家杨朔及其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地位,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变化。杨朔从1961年得到领袖的首肯而走红,进入学术视野,在文学史教材中举足轻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杨朔模式"开始被学界诟病,最终成为高校教材中被批评甚至被忽视的存在。杨朔散文的走红与衰落,体现出中国社会形势、文化氛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试图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以突破传统文体的束缚,在颠覆既有文体的同时寻找更适合自己艺术个性的形式,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文体世界.而在对传统文体的颠覆中,鲁迅的文体又经常是以杂糅的形式出现,鲁迅杂文集中就既有小说、散文诗、散文、论文,也有狭义的杂文.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为鲁迅作品进行全面文体分类的全集,由于鲁迅文体的杂揉性也使这种分类具有巨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把余光中放在“五四”以来中国散文理论批评发展史的视野中来考察,便可发现其创新性小于守成性.在一个特殊的时空中,守成功在固本培元乃至推动发展;正因为余光中散文理论批评的守成性,台湾当代散文因而获取了源自中国现代散文母体的内生动力和蓬勃活力.  相似文献   

12.
刘玉萍 《奋斗》2001,(6):53-53
电视诗歌散文是将具有抒情、叙事风格的诗歌散文搬上电视屏幕。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是近年来电视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它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极大地拓展并延伸了语言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人一种清新的审美意味。正因为其一改原有的平面式的表现方式,因此,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有着其它艺术门类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杜啸尘 《理论学刊》2004,(8):122-124
18世纪以来兴盛的英国散文随笔 ,对中国五四新文学创作中的散文体式影响极大。梁遇春与钱钟书二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英国随笔的影响 ,但同时又都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散文的特征和气蕴。他们的散文个性鲜明 ,饱含睿智 ,笔底万象却能以诗情笼罩 ,这种随笔体散文在艺术上独树一帜 ,开创中国散文史上一代新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诗论和中国古代诗歌一样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诗论基本轨迹如下:一、诗歌的基本特征,抒情言志到崇尚风骨。二、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政治,从《左传》时代到白居易时代一致认同。三、诗歌的教化作用一直被儒家文化所看重,教化原则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原则。四、艺术创作要靠灵感和想象,《文赋》到《文心雕龙》均有精辟阐述。五、中国诗歌的审美倾向以中和为本,发展到后来又有滋味说、妙悟说、神韵说等。  相似文献   

15.
刘成信 《唯实》2000,(2):61-63
1999年飞逝,20世纪终了,新的千年来到,历史翻开又一篇章……1949年共和国成立迄今,刚好经历半个世纪。杂文,这个从新政权诞生起就不被人们看好的精灵,历经坎坷,终于在世纪末的文学园地脱颖而出,成为当今文学大家族中的蓬勃力量,日渐显出不同凡响的魅力和生命力。因此,1999年的杂文,更值得我们认真品评和回味。 杂文,尽管可以纵览千年历史,剖析纷繁社会,但就其指向无外是两大方面,即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从鲁迅的杂文中便可一目了然。鲁迅的杂文或以匕首、投枪之锐指向统治者及其维护的社会制度,或以哀其不幸…  相似文献   

16.
五四散文采用科学的语言策略,彻底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显然吸收了古代白话文学、近代散文等传统资源,而文言文对其有着潜在的影响和滋养。文言文在挖掘利用汉语特长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成功经验,现代散文继承和发展了五四以前文学,特别是文言文追求声音节奏美和简洁凝练美的优良传统,又显得更自然、更亲切、更细腻、更生动。白话文仍然可以也必须承继文言文的丰厚遗产。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挖掘汉语美质和特长方面在五四以来文坛是堪称独步的,从风格学的制高点探讨其纯散文的语言艺术便可管中窥豹。从辞意的比例、藻饰的程度和笔力的强弱等角度来考察,鲁迅纯散文的语言简洁凝练、文白兼美,淡而有味、华朴相宜,秀而有骨、壮而有韵。从语言表征的层面看,鲁迅纯散文呈现出简单、华美、遒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如今。作家连同作家的作品一起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散文特别是传统的散文尤甚。大众文艺出版社最近出了本名为《桃花水》的文集。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推出的新作家丛书中的一本。很“不幸”。这是本散文集。且收录的散文大都应归入传统之列。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背影》遭到种种责难和非议,似乎正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新教育理念渐行渐远。认真阅读并正确解析《背影》,除了能欣赏到朱自清精湛的散文艺术,或许还会对弘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升华我们的人生准则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常听朋友说,涂万作先生的散文写得美。读完《临水听月》的头一个感觉便是名不虚传。翻开《临水听月》的目录,进入眼帘的80个标题,就像向你眨眼的80颗星星,向你传递着这样那样的信息:请看《"捧杀"无罪》,标题就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题材和文体;《婚礼:人生的美丽符号》,不仅有文采,而且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