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认知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的实践创造相结合。制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体系赞成、拥护和支持的倾向。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有效性和成长性提供了制度认同的客观基础。在新时代,要足够重视并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效力空间、运行空间、类型空间以及德性空间等方面的成长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的本质就是民族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可以彰显国家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契合时代需求,是当前社会思想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校具有弘扬、传承、创新、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能,承担着培育社会精英的职责,因此文章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分析,进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以及搭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旨在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5)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和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为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特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对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形成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性;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新形势下,培育文化自信的可行性路径,既要辩证地认识历史以增强文化认同,又要兼容并包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更要把握时代脉搏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及其每一个体对既有文化形态、文化成就、文化作用及其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深度认同、自豪情感和坚定信念。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在文化上的积极精神状态,是一个具有多重性的多种维度构成的有机整体。从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来看,文化自信是基础性、系统性和持久性的统一;从文化本质的维度审视,文化自信是主体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文化自信的时空视角观察,文化自信是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也需要结合他们的成长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从自信建立的过程上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需要经历文化认知、文化感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并在一定状态下出现共时性的特征,它们的依次呈现描绘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不断加强、自信心不断提升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以文化认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具有可行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从文化视角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树立并践行正确的纪律文化理念,形成教育、制度、执行、监督"四位一体"的文化注入和培育机制,还要构建组织领导、工作流程、支持配合、绩效评估等确保纪律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就普通大众而言,制度自信根植于其日常生活体验,与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紧密关联。在全媒体时代,民众制度自信容易受到外来信息、他人言论、自我认定等方面的干扰,需要系统引导和积极培育。全媒体时代要有效培育民众制度自信,需线上线下统筹,把培育制度自信与认知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统一起来,把培育制度自信同推进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把坚定制度自信与新时代的伟大斗争统一起来。在此过程中,全媒体要抓好发展成就的系统展示,引导人民大众不断夯实制度认同;抓好发展道路的历史比较,引导人民大众自觉领悟制度优势;抓好核心价值观的宣教传播,引导人民大众积极传播制度自信;抓好发展成果的共享升级,引导人民大众有效拓展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路要想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和更大的影响力,就需要论证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合目的性,说清楚其本质属性。中国道路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社会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继续沿用强调社会主义结构性特征的传统话语已经不能解释现实。现在,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创新意识形态,建构一种基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话语体系,从社会主义价值维度来审视中国道路的现实、未来及其影响,向国人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价值是制度设计的灵魂和国家认同的载体,价值自信才是道路自信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道路具有多重的内涵与属性,不仅是一种经济、政治的道路,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道路。因而,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的理念追求与现实逻辑展开。从本质上讲,中国道路同文化自信以及当代中国价值观深层统一、相互确认,生成了中国道路的文化与价值逻辑,由此也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相互转换与内在统一。当然,以往我们主要是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维度来揭示和把握道路,却忽视了中国道路的价值、理想与文化内涵,遮蔽了中  相似文献   

10.
一所高校包括制度创新在内的教育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新。正是文化的魅力给了高校创新以强大的生命力。从制度文化建设的角度审视和探讨高校工会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能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对从事高校工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同志和广大工会工作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本人就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谈一点初浅的认识。一、如何理解校园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维、学校的治学理念和学校管理的规范程度。表现为国家或社会群体对学校的期待。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教育法规和一系列政策法…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对青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爱国主义、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并在形式、内容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一是强调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给出坚定理想信念的科学路径;二是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来引领青年的道德情操教育,并给出践行的路径;三是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基因,进而实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2.
正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类文化以多种形式汇集高校,呈现集聚性、专业化、网络化等典型特征,要求高校利用文化治理手段促使多元文化集群达成融合共生的有序发展模式。在高校实施文化治理过程中,要切实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构建科学治理体系,支撑保障治理能力提升;增强价值文化认同,培育统一核心价值理念;体现制度治理内涵,克服文化集群制度困境;扩大文化开放程度,彰显融合共生创新发展,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经历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四个阶段。以上这四个阶段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既有阶段性,又有共时性,其中文化认知是基础,文化认同是前提,文化自信是关键,文化自觉是升华,共同构成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完整过程,是大学生文化自信逐步树立、不断升华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提出的全新命题,其内涵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前,文化自信对于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培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的路径需要从坚持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教育相统一,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统筹,与提升教育者文化素养相结合,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相联系,与提高大学生文化责任意识相结合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6,(11)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中华民族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加快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守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交流,并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基于对自身文化的理性认知而形成的对于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意识和积极心理状态,这些对于一个民族在选择自身要走的道路时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道路的开辟、探索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良性的互动关系。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的开辟、探索和继续前进提供了优质的文化基因、精神内核和思想动力,中国道路则是文化自信的现实展现,其丰富的实践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文化素材。为此,要以文化自信为底气,推动中国人民坚定中国道路的决心和毅力,还要在中国道路的不断前进中为树立文化自信奠定基础,通过传播中国故事的文化形式把中国道路的成功经验传向世界,将文化自信与中国道路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储著武 《前线》2017,(2):47-51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审视文化改革创新工作,二者之间呈现出辩证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文化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文化改革创新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创新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要以文化自信为指引进一步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与教代会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现代高校,学校与文化、制度与文化已无法阻挡地开始相联。一所高校包括制度创新在内的教育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新,正是文化的魅力给了高校创新强大的生命力。从制度文化建设的角度审视和探讨高校工会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教代会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能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对从事高校工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同志和广大工会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一、校园文化与校园制度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内涵极为深刻的复杂体系,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种创造形成…  相似文献   

20.
培育并提升文化自信是历史的必然。要最大效度地发挥文化自信的作用,离不开从境界视阈观照、把握文化自信。新时代文化自信包括认同与坚守、包容与创新、辐射与引领三重境界,它们顺次提升,各有侧重,层层递进,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