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瑞杰  杜运辉 《前线》2024,(4):8-11
“三大全球倡议”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聚焦发展、安全、文明等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重大创举,其根植于中华文明,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大支柱,共同引领新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包容性等特质,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范式。  相似文献   

2.
徐艳玲  易旭 《前线》2023,(6):38-41
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中国方案的期待中,中国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肩,打造发展共同体,为世界发展提供动力;打造安全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汇聚力量;打造文明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探索路径,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倡议为促进全球和平发展、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摹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3.
吴凯 《探索》2023,(4):1-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文明理念,也是一种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创造,它将人类发展置于更加广阔、深远的历史进程。立足“三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回应全球发展鸿沟、国际安全困境、人类文明冲突等世界之问,具有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文明理念、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绘制未来图景的文明特质。在全球发展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促进共同繁荣为愿景;在全球安全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共生关系为目标;在全球文明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构共同价值为归宿。以“三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文明论意义,它为全人类安身立命澄明了新发展观,为全人类普遍交往提供了新安全观,为全人类互利共赢构筑了新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也是中国向世界奉献的文明大道。以“三大倡议”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在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人类文明等方面促进互利共赢、多元发展、和谐共处,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
全球安全倡议是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的中国方案,构建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向度的价值主张和实践平台。全球安全倡议产生于安全赤字有增无减、安全治理存在缺失、安全理念亟待更新的时代背景下,是对“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重要命题的科学解答。“六个坚持”阐述了全球安全倡议的基础理念、基本立场、规范准则、重要原则、行动主张及统筹领域,以丰富内涵形成一个完备体系。全球安全倡议具有促进安全理念创新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等理论与实践价值,给予安全课题丰富启示。各国应团结一致,积极响应全球安全倡议,从安全向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期,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治理赤字不断加剧,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桎梏。"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和实施的,这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与理念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本文将从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面来剖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治理做出的诸多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性肆虐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探索全球发展方向,进而弥合全球发展赤字。本文梳理了关于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行动导向等全球发展倡议的科学内涵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了后续研究路径,以期对全球发展倡议研究有所助力。  相似文献   

7.
沈聪 《前线》2014,(10):29-29
本刊讯 如何持续地改善全球治理,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各国智库责无旁贷。过去,各个大国的智库如一盘散沙,现在,中国智库率先发起协调倡议,建成了持续地为全球治理机制建言献策的年会机制。9月3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该校重要智库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在京开幕,为两个月后在澳大利亚召开G20首脑峰会出谋划策。这是继去年该智库领衔通过全球首份G20智库共同声明之后,中国真正实现了共同声明中所倡议的全球首个“G20智库年会机制”,这标志着中国智库在国际知识竞争中的大崛起,以及对全球智库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十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经过十年建设,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形成了一系列好的经验,为下一步“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贺之杲 《新视野》2018,(5):41-46
全球治理合法性缺失存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全球治理本身的制度设计与程序规则的合法性问题,一个是全球治理无法满足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合法性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治理的有益补充,一定程度上弥补全球治理合法性缺失的困境。"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获得并提升国际合法性。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国际社会大部分国家的认可,在这种局面下,中国更要采取合法化策略,推广和扩散"一带一路"的治理规制、政策和理念,以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实现与国际行为体的战略对接。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法化,需要把握受众行为体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合法化机制,重视不同的合法化平台,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规范的形成,增强中国治理理念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张旺斌 《前线》2021,(3):9-12
“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从国内顶层设计发展成为国际公共产品,主体间的认同、尊重与共荣,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历史精神源头与现实发展路径。在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与国际认同的过程中,复杂的话语环境决定中国在增强包容性、适应多样性、提升实效性方面需要更加周全。积极发挥情感作用,构建法治保障,推出实践成果,可以凝聚共识与信念,推进国际认同,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工作时,对兵团工作提出了发挥“三大作用”、处理好“三大关系”的要求。兵团要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更好地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好地发挥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要注重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这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一变化,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历史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勾勒了中国与亚欧非国家深化合作的中国愿景。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首次提出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主张既是对邓小平和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新时期全球战略的总结。“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的全球战略的主要标志,体现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以这一战略指导的中国外交是一种“和谐外交”。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论与国际上流行的全球治理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和谐外交的根本目标、国际规制、行为主体、重点领域、主要策略等方面,既共享了国际社会普遍的理想价值,反映了人类在全球化时代的共同愿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23,(21):68-69
美丽花城,狮子洋畔,一场世界瞩目的金融盛会日前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财经政要、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围绕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进行热烈探讨。五粮液积极发挥国际金融论坛(IFF)顶级战略合作伙伴、全球年会指定产品身份作用,助力国际金融战略对话、交流合作、学术研究,借助论坛这一国际化平台,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浪潮。  相似文献   

15.
<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被写入党章和宪法,而且也多次被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文件,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治理的原创性贡献。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同时明确指出,“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6.
李瑢 《新湘评论》2004,(12):40-4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可以说,体现这三大主题的“新”经济运动改变着全球市场态势,改变着企业竞争的环境,也改变着企业竞争的规则,良好的信用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但目前我国却出现了一种“信用危机”和“信用缺失”综合症现象,信用已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稀缺资源”。统计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目的在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是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该倡议实现人类的最终愿景和最高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和人类终极情怀。“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于实践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施,既是我国在深刻把握中国发展与世界转型新格局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定位,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物质与制度准备。  相似文献   

18.
疫情影响了国际秩序的走向,给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以国家为中心的单向思维方式应对全球风险乏力。非国家利益攸关者与国际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全球公共产品面临着恶化的“赤字”问题。当美国不再承担“全球公共产品”主要提供国的义务时,“金德尔伯格陷阱”极可能会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涌现,超级大国的主动脱钩,泡沫经济崩溃连带发生的各种社会危机,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进一步紧张,大国关系趋于复杂化,都显示出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矛盾的深刻性超过既往任何时期。对此,需在理论上进行反思,警惕“金德尔伯格陷阱”,认识到中国面临危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审慎应对国际关系,以中国方案应对全球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与欧洲提出的“全球治理”,是当今世界两个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全球性话语体系.“和谐世界”讲求“和而不同”,在承认并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平等对话、相互协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而“全球治理”则要求以人权为武器来解决全球及有关国家的国内问题,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两大话语体系虽然有本质的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二者应当取长补短、求同化异、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现行国际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全球科技创新正悄然重塑着全球价值链中制造业的资源基础和竞争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不断推动价值链贸易突破原有制造业的分工极限。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以“国际代工式”生产嵌入全球价值链是中国制造业基于资源及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的被动选择,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未强先降”的“过早去工业化”现象,这有悖于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制造业产业演进的应有路径。全球价值链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统辖方式,资本的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使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矛盾愈发突出,而资本逻辑导向的金融化与空间化并未缓解危机,却加速了中国“过早去工业化”的形成。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际大循环,都需要建立以国家治理为内生性保障的治理模式,应从内核驱动、战略布局、产业互融等多层面构建中国“过早去工业化”的防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