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竞合。准确认定当事人的责任形式,不仅关系着案情的有效厘清,更关系着损害赔偿额度和范围的确定。以旅游合同中发生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为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探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及相关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2.
形式主义法学的历史困局误读剥离了法律与逻辑的天然联系,然而机械的演绎逻辑观忽视了法律的开放属性,法律逻辑需要一种动态和发展的逻辑观。"论证逻辑"是一种天然的法律逻辑,它善于理解并表达法律的理性特质,包括法律推理的可废止性、法律论证的论辩属性和法律对话的程序理性等。不同于基于后承关系的逻辑,"论证逻辑"实质上是一类关于非形式逻辑和形式论证理论的概括性统称。它的目的是为法律论证实践提供一种分析、比较和评估论证的综合方法,从而在证成司法证明和规范法律程序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同自由原则包括订立合同的自由 ,选择合同对方的自由 ,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 ,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等内容。其在我国合同法中主要表现在 :更新合同概念 ,扩大合同主体 ;要约与承诺制度的确立 ;当事人确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当事人确定合同形式的自由 ;对格式合同的限制 ;当事人在确定合同效力方面的自由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自由 ;合同变更和解除的自由 ;违约责任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分别以语言和图像对事物进行“逻辑”模写,但它们的逻辑图式不同。印刷文化贯彻的是文本的逻辑,它以字词、语段、章句之结构与演绎的方式,经过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活动去实现逻辑的操作与表达,其认知构建是严密的、高度有序而抽象的。电视文化的逻辑则是生活情境的图像化逻辑,其逻辑基底是日常生活,其逻辑内涵是活动情境,其逻辑语将是真实形象。它通过恰当地处理人的活动的“态式” 与“向式” 关系、情境的具体语符与抽象语义的关系,以及主题形象与从属形象的关系,实现能指与所指的逻辑统一。由于两种文化的逻辑图式不同,它们在负载文化、传达信息、媒介认知的过程中各有不同的特点与意韵,构成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之不同的制约。这是研究文化认识论值得深深关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内涵逻辑的观点看传统逻辑的若干缺陷 往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说内涵逻辑的概念基础与命题形式 ,以此为根据分析传统逻辑作为教学体系在基本范畴的定义方面存在的含混之处 ,说明传统逻辑所讨论的一些推理有效性的恰当性条件。  相似文献   

6.
再谈逻辑真理的可错性问题——与马佩老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祥 《长白学刊》2009,(5):14-17
当前有些观点认为“逻辑真理是可错的”,事实上逻辑真理是不可错的。真理本身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对真理予以划分才能探讨不同种类的真理类型的可错性问题。逻辑真理属于真理划分出的一种,逻辑真理是形式真理,不具有经验内容,不能以思维实际作为标准来判断逻辑真理,我们必须坚持逻辑真理不可错。  相似文献   

7.
赵星 《求索》2007,(9):95-97
从根本上说,作为逻辑根本基础的归纳,不能证明自己的逻辑性,也很难从有限经验中归纳出普遍理论,归纳是带有个体特征与性质的一种行为,作为立法者而言,他们对作为制定法规范基础的对事物的归纳,是他们现实生活的产物,而这很难可以完全为他们之外的守法者所完全理解的,作为推理的前提本身就是不完备、不完美的,因此,逻辑本身并不能给刑事司法过程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8.
1755年康德认为矛盾律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则,而时间性是矛盾律的根本条件,1763年康德在矛盾律和时间性的关系中发现了两种对立——逻辑对立和实在对立,成为"先天综合判断"概念提出的基础。进入批判时期,康德认为矛盾律由于同时性的缘故而混入综合因素,因此他对矛盾律的形式进行改造,排除其时间因素,将矛盾律从形而上学的首要原则降格为一条思维的纯然规则。矛盾律和时间性的关系的改变,反映了康德对两者关系的长期反思主导着先验逻辑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红革  李建华 《求索》2008,(10):92-94
哲学逻辑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对哲学逻辑词义的理解学者们还很不一致。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哲学逻辑是哲学,它是一门与逻辑有关的哲学学科,它研究由逻辑所引起或提出的哲学问题;一是认为哲学逻辑是逻辑,它是与哲学有关的逻辑学科,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哲学背景与哲学意义的概念的逻辑问题;一是认为哲学逻辑既是哲学,又是逻辑。关于哲学逻辑词义的这些不同看法,其原因在于未能把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个不同的名词区分开来,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都是现代哲学与现代逻辑相互渗透的产物,它们密切相关,但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各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要促进这两门不同学科的确立与完善,必须严格区别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个不同名词的词义。  相似文献   

10.
逻辑的本质     
逻辑的本质是什么,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本文以逻辑学发展史上一些著名学者的经典论述为依据,对逻辑本质中最主要的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由此得出以下结论:逻辑是形式科学,是科学的间架与结构;逻辑是关于推论的科学;逻辑是工具科学与方法论科学;逻辑是规范科学,同时也是基础科学。同时,也阐述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回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逻辑诞生前后(1873—1931)的逻辑哲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容,对后世逻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中以布尔、弗雷格和胡塞尔等为代表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围绕着逻辑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展开的争论尤为重要。这些争论不仅构成了当代逻辑哲学的直观背景,而且某些论题仍然在当代逻辑哲学的讨论中得以延续。同时,作为一种历史的考察,它也有助于我们纠正某些当代因缺乏历史的分析而形成的偏见。也许更重要的是逻辑哲学也需要像分析哲学已经做的那样,通过对自身学派的历史考察来丰富自己。  相似文献   

12.
真实的司法逻辑存在于真实的司法场景中,这与理论上的短歌长吟必然有所区别。在看似悖逆司法规律的“找案源”场景中.司法机关受到经济利益、部门地位、考核要求以及体制需要等诸多动力的推动,从而呈现出除法律人判断之外的经济人、政治人、社会人等诸多逻辑形态。这些逻辑的运用构成了司法活动的复杂性。如何看待、理解并对之进行反思,将成为正确认识和改进中国司法机关行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激励理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涛  ;邓淑莲 《求索》2007,(8):71-73
目前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领域,而每个领域对激励理论的研究都有其独特的逻辑,本文将其概括为心理诱导逻辑、利益关联逻辑和结构约束逻辑,这三种逻辑互相补充,可以作为管理学建构面向实践的激励模型的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14.
杨远家 《前沿》2012,(18):66-68
概念法学以其逻辑自足性,特有的推演思维和体系性建构诠释了自身的逻辑实证主义,在司法实践中奠定法官自由裁量的逻辑推理基础,并将自由裁量权限定在程序正当和学理体系的框架内,在我国法治转型期的背景下,概念法学逻辑实证主义的重塑对规范我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现司法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协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本体是作为本质、本原之体,它不能在世界中存在。逻辑的本质乃是事物演化本身决定的关系。为了研究的需要,逻辑学要设定某对象在一个概念框架中存在与否,但这种设定本身并不具有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群众观厘清了唯心主义在群众问题上的偏见,实现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群众观的生成是一个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创生过程,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赋予群众观新的内涵,并指出了过去唯心主义针对"群众"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错误。揭示马克思群众观的生成逻辑,不仅可以深入理解马克思群众观的逻辑性、整体性,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可以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常对合同自我交易条款的规范性质产生认识分歧,其根源在于混淆了组织规则与契约规则的属性。在组织法逻辑视角下,对合同自我交易条款规范的目的在于规制利益冲突的交易行为进而追究违信责任,而非否定合同效力;在契约法逻辑视角下,对自我交易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当运用代理制度中的自我代理行为和代理权滥用规则认定为合同效力待定。结合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对我国公司法上忠实义务的司法审查标准应当采取交易公平性原则,同时赋予程序性法律要件即举证责任移转。组织规则与契约规则区分的目的在于划清法律规则的调整场域,防止越俎代庖,为司法实践中审理合同自我交易条款纠纷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侦查是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收集、查获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缉获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的司法活动。侦查推测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侦查推测是在已知案件材料基础上,运用逻辑侦查思维,对未知案情作出推测,在很多情况下成为案件侦破的一个关键。侦查推测中的逻辑推导方法有多种形式,人们熟知的主要有三种:作案过程溯因推测法、并案类比推测法和并案归纳溯因法。在这三种逻辑推导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是否还可以有新的逻辑方式来进行侦查推测呢?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人类劳动并制定出正确的劳动概念,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各个主要概念都是历史地从劳动范畴的逻辑展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体概念,并且它们都将在劳动范畴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说明。现实的人的感性物质劳动既是人类历史的现实起点,也应当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治安”概念是警察学的逻辑起点,并从研究对象、基本问题、警察学学科体系和警察学的发展关系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