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游动配光检验的方法,利用配光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方法采用游动配光方法,对痕迹或客体进行“扫描”或游动配光。结果可有效显现非平面光滑客体上较大面积的各种痕迹,并可应用到其它配光技术中。结论丰富和发展了痕迹检验配光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非对等咬合钳具形成痕迹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通过材料的变形分析,对非对等咬合的钳类工具所形成的痕迹进行研究,阐述了不同坡面上的变形性质和痕迹特点,总结了痕迹与工具的对应关系,为工作实践指出了分析和检验鉴定的方法,同时对钳类工具痕迹的形成原理作出了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3.
李朋朋 《法制与社会》2013,(29):251-251,255
痕迹检验技术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实际的现场侦查当中运用痕迹检验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案发现场的各种痕迹进行采集与分析的技术,在诸多侦查技术当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侦查效率而且能够为案件的侦查与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与依据,因此,本文就常用的痕迹检验技术对其在刑事侦查工作当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王纬东 《政法学刊》2001,18(6):67-68
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剪类工具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这些工具加工特征的形成及特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这些特征的特定性,并对其所形成的痕迹作出分析。找出根据现场痕迹进行工具种类推断和检验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物体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物体边缘痕迹的形成原理,分析了在现场侦查中如何运用痕迹学知识采集、检验物体边缘痕迹。指出:加强对物体边缘痕迹检验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留痕物体的基本形状,锁定犯罪嫌疑人,了解其作案手法和作案过程,为刑事案件顺利告破提供必要的信息与依据。在物体边缘痕迹的采集和检验中,要注意环境影响,把握物体性质、特征,以增强痕迹检验的准确性,促进侦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3个案例的检验,提出了“伴随痕迹”概念,并利用“伴随痕迹”挖掘破案信息和思路。方法常规痕迹分析方法。结论犯罪现场,有时工具未接触到的地方也会由于客体结构等原因形成痕迹,认识这种“伴随痕迹”对分析案件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车辆轮胎爆破在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对爆胎痕迹进行检验和鉴定,弄清爆胎原因,在查明事故真相和责任认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爆胎痕迹形成机理和原因复杂,检验鉴定的难度较大。通过对各类爆胎痕迹的形态特征及其差异的讨论,提出了交通事故中爆胎痕迹的检验要点。  相似文献   

8.
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形象痕迹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也逐渐将Photoshop运用于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形象痕迹检验,运用电脑设备借助于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可以在不用显微镜等放大设备的条件下对指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文件材料进行直接检验,用于痕迹任意倍放大,方向、角度的调整处理,痕迹特征的描述、标注、比对、分析认定,并能直接打印出比对结果。笔者根据自己学习、使用Photoshop进行形象痕迹检验鉴定的实践,现以砍切工具痕迹检验为例将检验方法介绍如下。1检验操作方法根据工具痕迹检验的理论,利用成痕客体表面上反映成痕工具刃口…  相似文献   

9.
液压断线钳与普通断线钳剪切痕迹的检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规格和功能断线钳所形成剪切痕迹的异同,准确的进行工具痕迹的同一认定。方法运用实验观察法,比较法对液压断线钳与普通断线钳形成痕迹特征反映的异同进行分析。结果液压断线钳与普通断线钳从结构特征、剪切痕迹特征反映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对剪切痕迹的检验中,需要注意从被剪断头的材质、直径、断端形状等方面着手,区别不同种类的剪切工具,尤其要注重对实验样本的制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剪切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痕迹检验为公安机关侦查人员综合灵活应用痕迹检验有关理论学知识和方法学知识,通过对犯罪现场遗留下的各项犯罪痕迹进行收集、保存、检验及比对,以明确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一系列侦查活动.痕迹检验为刑事侦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侦破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将对痕迹检验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侦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进一步对现阶段痕迹检验在实践应用中的制约因素及提高方法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和平 《刑事技术》2003,(Z1):19-19
检验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常规方法主要是对枪弹在装弹、发射、抛壳等过程中枪支有关机件与弹壳对应部位在紧压贴合下产生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时在弹壳上形成的痕迹特征的检验。枪支的有关机件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枪支的结构特点,是据此认定发射枪种的种类特征;枪支机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和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轮廓异常及点、线状细小特殊的痕迹特征是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征。但是在实际检验中,经常遇到由于在射击过程中受到枪弹和各种射击因素的影响或者被破坏,使射击弹壳上供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首次运用痕迹检验理论研究了尸表印痕的形成机制,论证了对尸表印痕进行检验鉴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对尸表印痕进行提取、固定、检验和鉴定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痕迹检验是指侦查人员运用痕迹学、化验学等理论,对案发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进行搜集比对,并推测物证痕迹与犯罪事实之间逻辑关系的司法鉴定技术,是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几种主要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形式和作用,并就公安机关如何进一步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痕迹学是以法律科学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研究犯罪遗迹的形成规律及其发现、采取和鉴定的一门科学。为了适应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充分运用痕迹学的理论和方法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一方面必须打破闭关自守的思想,积极引进和移植外国的先进技术,购置和仿制外国的先进仪器,同时,也要根据我国的特点大力开展对痕迹学的研究。研究痕迹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痕迹学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是我国痕迹学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痕迹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它对于我国痕迹学的发展、痕迹检验人员的培养、痕迹检验技术的普及与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人体骨骼上刀痕进行致伤工具同一认定的检验和研究.方法 用同一把菜刀的相同部位分别砍击骨骼与新鲜灌木,通过对骨骼上刀痕进行组织学处理以显现致伤工具的痕迹,并使用比对显微镜将骨骼与灌木上的砍痕进行比对,分析骨质断面的痕迹特征.结果 菜刀在骨骼上形成的砍切痕迹线条与比对样本的砍切痕迹线条可以完全拼接.结论 显微镜下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到致伤工具在骨骼上留下的痕迹,为致伤工具的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工具痕迹检验一直是痕迹检验中的难点,一是痕迹样本制作难,二是比对检验难。工具痕迹样本制作的难点一是表现在选用材料上,其硬度、塑性要适当,既要能很好的反映工具的特征,又要不破坏工具的特征;二是要利于操作,能尽量模拟出与现场痕迹形成条件一致的作用方式。因此,合适的材料,对样本的制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对检验难点表现在痕迹变化多,特征细、密,而比较显微镜视场小,难于定位。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透明皂”是制作砍切工具痕迹样本的一种很好的材料,完全能满足上述二个条件,既经济又容易获得;样本制作完成后利用扫描仪转换成数码照片,与检材照片一同导人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就可以直观地进行比对检验。  相似文献   

17.
弹底窝边缘撞擦痕是子弹在进膛过程中形成的痕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国产56或半自动步枪射击弹壳上该痕的出现率较高,笔者对痕迹的形成、稳定性、及鉴定价值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在检验中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8.
果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质较软,砍切痕迹表面光滑,特征明显而稳定,用斧头、菜刀、砍刀类的刃器工具砍切果树干或技,由于刃器刀面上的豁口、卷刃、小断裂等,沿刀砍方向在工具两侧的枝、干断面形成特征相称或相反的凸凹线条特征.但此类案件中被砍树木往往较多,使前后的痕迹变化较大,且发案至断头的检验有一过程,大量水份被蒸发,断头会枯缩,导致痕迹特征有一定变化.根据作者办案实践总结出应用中有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9.
后配钥匙是借助于手工或机械锉、铣加工复制,齿列关系与原配钥匙相一致的新钥匙。而对用后配钥匙做案案例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后配钥匙在锁芯弹子上形成的痕迹和原配钥匙在复制过程中形成痕迹的分析、研究,最能反映加工复制痕迹的后配钥匙常常被忽视。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检验、识别原配或后配钥匙,这在实践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 后配钥匙上复制加工痕迹及其形成机理 后配钥匙一般是使用匙坯加工复制而成的,开齿过程中在钥匙坯上会形成明显的加工痕迹。后配钥匙上的加工痕迹主要有以下5种。  相似文献   

20.
钳具加工花纹对钳剪线条痕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钳剪工具在钳剪过程中与被钳剪客体相对划动形成的钳剪线条痕迹、加工花纹痕迹等形成过程的观察及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加工花纹对线条状痕迹及加工花纹痕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